第42期《超越自我,突破自限,挑戰自我,挑戰極限,不自我設限,無懼威脅,自我實現》
超越自我,突破自限。前途本無量,故不可限量。人生不設限,心寬天地寬。人不必不如人,事不必不成事。自我設限,是人生暗淡的根源。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哪條路才是真正適合你的,能對你的人生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管哪條路,都可以助你到達成功的彼岸,就算此路不通,你依然可以選擇換條路,千萬不要用坐井觀天的思維把自己困在一條路上,否則耽誤時間、影響效率不說,還會因此影響自己的前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你可以選擇一帆風順的平坦大道、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也可以另闢蹊徑開闢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多才多藝、足智多謀的人,具備很多得獨厚的條件與優勢,但他們的人生並不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自我設限,把人生的路走窄了。
風雨過後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映入眼帘的是雨後的彩虹與澄澈明凈的天空;一種人低頭看地,盡收眼底的是坑坑窪窪的積水與步履維艱的絕望。心境不同,眼裡看到的事物就不同,腳下所走的路自然也就不同。千萬別做那種穿着皮鞋去爬山、穿着裙子去跑步的事,有時候不是生活打擊了你,而是你自己選錯了路。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光鮮亮麗的生活,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自己把路走窄了。如果你不拓展自己的思路,不尋求其他出路,將人生格局限定於此,你未來的發展也就止步於此了,你的人生將毫無建樹。
很多人自身條件不錯,也擁有很多令人羨慕的優點,可是他們卻習慣於將自己局限在某一件事情上,認為自己只適合、只能從事這樣的工作。因此,他們數年如一日地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於此,事業平平,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突破與進步;反之,只要你能別出心裁、勇敢創新,就會發現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換一條路走,照樣可以通往成功的彼岸。
一個人的目標大小,對他的成功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一個人若想獲得眾人景仰的目光,取得令人稱讚的成績,就不能對前進的道路設置局限,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否則,狹窄的道路只會阻礙你的發展,讓你停留在原地,得不到任何進步。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把自己局限在狹小的圈子裡,束縛自己。不管前方的道路如何艱難,你都應該勇敢地闖一闖,努力拚搏一番,哪怕遇到很多阻礙甚至走不下去,你也可以另闢蹊徑,尋求其他出路,這樣你才能欣賞到最美的風景,實現人生目標。
很多人常常自我設限而不自知,他們往往抱着這樣的想法:自己的身份不能做這樣的事;沒有這方面的能力與技能,肯定做不好。殊不知,你越是這樣自我設限,就越是不想做、做不好。正因為這種想法的存在,才造就了現在的大學生不願下基層,技術人才不願做高難度的挑戰,企業高管不願主動與普通員工溝通······他們覺得,有些事做了會有損自己的身份,給自已帶來麻煩。所以,他們的路才會越走越窄,以至於將自己逼進死胡同而茫然不知。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一個人若想獲得成功,做出成績,就要懂得變通,另闢蹊徑,尋找更多的出路,走最適合自己的路。唯有這樣,你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演繹與眾不同的人生故事。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的金錢達到某種程度時,他就會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問一問那些成功人士,如果沒有了豐厚的金錢作為報酬,他們是否還會從事自己的事業?相信他們的回答,絕對是肯定的。想要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最好的做法就是找一個即使酬勞不多,自己也願意做下去的工作。當我們找到自己真正熱愛並願意為之全心投入的工作時,金錢自然會隨之而來。我們不應該只為了薪水工作,比薪水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才幹,實現自己的抱負,實現人生價值。如果工作僅僅只是為了拿一份薪水,人生就太沒有追求了。無論薪水高低,我們都應該在工作中做到盡心儘力,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老闆,不僅是為了公司,還是為了自己。
這個世界沒有成功的捷徑,只有當自己的內心強大後,才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激發潛能才能創造無數的可能。優秀的之所以優秀、會成功,是因為他們除了努力奮鬥外,還善於激發自己的潛能,從而創造更多的可能。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無限的潛力,當然也包括你,這些潛力爆發的時候,我們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能力超強的人,就有信心做好每件事發揮自已最大的潛力,踏上成功之道;反之,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平淡無奇,遇到困難就退縮,自然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力,最終只能過着平凡的生活。
每個人都蘊藏着無限的潛能,這種潛能與生俱來,只是沒有被激發或是受到了壓抑。它就像等待着伯樂的千里馬,當我們激發出潛能後,才能獲得伯樂的賞識,獲得成功。如果我們一直安於現狀,不積極主動地激發潛能,機會自然不會主動上門,因為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積極主動地面對生活,就是我們掌握自己思想與命運的時候。此時,我們才能激發出自己的最大潛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方法用得好,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數字,也能激發人們無限的潛能。只有當我們的潛力完全被激發的時候,優勢才能顯現得更明顯,擁有更多的機會。只有當自己變得足夠強大的時候,才能擁有更多的可能。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機會,而應該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這樣才會發揮自己的最大優勢,創造更多的可能。
超越自我,成功沒有止境。眾所周知,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社會是向前進步的,而個人也應該不斷地發展和提高。只有發展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體現人的價值。心有多寬,舞台就有多大。成功是沒有止境的,因為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日本有一個學業成績優秀的青年去報考一家大公司,結果名落孫山。這位青年得知這一消息後,深感絕望,頓生輕生之念,幸虧搶救及時,自殺未成。不久傳來消息,他的考試成績名列榜首,是統計考分時,電腦出了差錯,他被公司錄用了。但很快又傳來消息,說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小的打擊都承受不起,又怎麼能在今後的崗位上建功立業呢?這個青年雖然在考分上擊敗了其他對手,可他沒有打敗自己心理上的敵人。他的心理敵人就是懼怕失敗,對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自己給自己製造心理上的緊張和壓力。一部分人失敗了,而另一部分人卻成功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前者是被自己的自卑打敗,而後者卻能打敗自己的自卑。
自我實現的人是利他的、獻身的、超越自我的、社會性的人。什麼是完美人性?什麼是人的生物學基礎?就是你本身原有的、固有的東西。
人有了信心,就會產生意志力量。人與人之間,弱者與強者之間,成功與失敗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意志力量的差異。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戰勝自身的各種弱點。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大凡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成就,就在於先做什麼樣的夢。要想把看不見的夢想變成看得見的事實,首先要做的事便是設定目標,這是人生中一切成功的基礎。目標會引導你的一切想法,而你的想法便決定了你的人生。準備得越充足,幸運就越會跟着來。超越自我是一種目標,設定之初,也許對你人生方向的影響可能不是很大。那就像航行在大海里的巨輪,雖然航向只偏了一點點兒,一時很難注意,可是在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後,便可能發現船會抵達完全不同的目的地。成功之人絕不會只以完事為滿足,而會要求不斷地做得更好。最成功的人必然是那些懂得分寸的人,他們不會一口氣地承擔自己的能力所不及的事,總會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數個可以達成的小目標,最終累積成所企望的成功。戴高樂說,唯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很多時候,我們有一番雄心壯志時,就習慣性地告訴自己:算了吧,我想得未免也太迂了,我只有一個小鍋,可煮不了大魚。我的胃口沒有那麼大,還是挑容易一點的事情做就好,別把自己累壞了,這是不對的。事要挑重的難的做,才會有更大成就!
如果一個人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那他想要取得高層次的成功便會很困難。一個擔心被拒絕的推銷商,可能就不會有勇氣給新客戶打電話。一個害怕失敗的運動員,也可能會沒有膽量上雙杠。但是,一個真正的高手總是能夠放下這些思想包袱的。人們常常低估自己的水平,但是我常說:我能做得更好一些。不要企盼簡單容易的生活,而要力求做一個堅強有力的人。我們大部分人遭到失敗的原因在於錯誤地判斷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自己的價值。林肯出身寒微也能崛起,林肯9歲時,母親南施不堪艱難的拓荒生活,積勞去世。日子過得遠比他日後所解放的黑奴還要窮困。15歲時才開始上學,受過的全部正規教育,總計起來,時間不超過12個月。貧苦卻沒能磨去林肯奮發拼搏的意志,反而更激發了他與天、與人、與命運相抗爭的鬥志。他把艱苦的生活視為一種鍛煉,他要藉此使自己的身體和意志變得更加堅強。阿姆斯特朗的夥伴們不僅接納了這位新來者加入他們一夥,而且承認他是他們的領袖。在林肯居留伊利諾州期間,他們對他毫不動搖的忠誠對他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林肯開始努力改善他的文化修養。毫無疑問,這一奮鬥過程充滿了困難和艱辛,但林肯憑藉他頑強的鬥志最終慢慢地走向了成功。
追求卓越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境界。追求不追求是態度問題,卓越不卓越是能力問題。端正態度才能卓越。卓越不是完美,卓越是高度,完美是廣度。卓越是一個人盡其所能就能做到的最佳的、不斷前進的目標。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你可以不斷地達到最佳,不斷地打破個人記錄,提高過去取得的成績,從各個層面的成就出發,從而讓自己變得堅不可摧。他能夠賦予低微的職位以顯著的績效,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打上有效和完整的戳記。他一定要讓老闆們知道,他絕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個人遜色,他是最優秀的人。因為老闆所付不多,就敷衍自己的工作,正是這種想法和做法,令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與成功絕緣。對於一個僱員來說,還有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工作後面的機會,工作後面的學習環境,工作後面的成長過程。工作固然也是為了生計,但比生計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塑造,能力的提高。如果一個人的工作目的僅是為了工資的話,那麼,我可以肯定,他註定是一個平庸的人,也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卓越很昂貴,你必須付全價;卓越很昂貴,但回報很豐厚;卓越是真理,真理是不會被否定的。它總能脫穎而出上升到頂部,這就是精華法則:最優秀的將上升到金字塔頂部。
一個要求很低的人,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這樣的人可能不會有生存的危機,但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為。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你要想發展,就得把工作儘力做到最好。一個懷有崇高目標、期望成就大業的人,會不斷地超越自我,拓寬思路,擴充知識,永不停步,希望比周圍的人走得更遠。他們有足夠堅強的意志,激勵自己付出更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你必須把經驗、學識、智慧和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爭取達到驚人的效果,為自己今後的發展創造條件,奠定基礎,所以你必須做得更好。
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克服自己的惰性等毛病,更快更高更強,以免快魚吃慢魚。挑戰極限,人生才變得如此的驚心動魄;超越自我,挖掘潛力,才能昂首闊步邁向成功!
社會的複雜在於人的複雜。從人性的觀點看,人都有善的一面與惡的一面。善良與醜惡、崇高與卑鄙、寬容與嫉恨、奉獻與自私、仁慈與殘忍、同情與冷漠往往都會共同存在於人們的身上。據心理學的理論看,人有兩個自我,一個積極上進,一個消極膽怯。自卑、恐懼、憂慮、悲觀等消極思維,總是和自信、鎮定、樂觀等積極思維相伴隨。戰勝自我,就是在善與惡、積極與消極的較量和鬥爭中,善能打敗惡,積極能戰勝消極,最終佔據主導地位。
作家傅雷說:真正的光明不是沒有黑暗,而是不被黑暗所吞噬;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卑劣的情操,而是不被卑劣的情操所征服。戰勝自我,是對意志的考驗,是對勇氣的測試。世界上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被困難嚇倒的人。管理不能太僵化,不管是企業管理,還是自我管理,除了保證企業或個人保持良好秩序,處於穩定狀態外,更重要的是激發其活力和潛力。個人潛力只能靠培養人的積極心態和發展個人能力挖掘,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實現超越自我是建立在戰勝自我之上的,戰勝自我,是對自我的完善;而超越自我,則是對自我的發展。只有在戰勝自我之後,才能實現自我超越。戰勝自我,只能保持一般的潛能;而只有實現自我超越,才能保證不斷地挖掘潛能。
腳踏實地想問題、腳踏實地解決問題。即使你失敗了,也應該覺得自己努力了,並不遺憾,你比那些不敢去嘗試和努力的人要強多了!假如你將焦點集中在了思考怎樣才能解決問題,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孫正義,日本軟銀集團的創始者,一個被譽為互聯網投資皇帝的人。19歲時就制訂了自己50年的人生規劃,其中一條,就是要在40歲前至少賺到10億美元。他也有過到快餐店打工的想法,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因為這與他的夢想差距太大。左思右想之後,他決定向松下學習,通過創造發明賺錢。於是,他逼迫自己不斷想各種點子,一段時期內,光他設想的各種發明和點子,就記錄了整整250頁。一個人只要開通腦力機器去解決問題,就能創造奇蹟!而能創造這種奇蹟,關鍵在於改變發問方式:將否定式的疑問——怎麼可能,變為積極性的提問——怎樣才能!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你百分之百去嘗試!人生中90%的失敗都是因為自己打敗了自己。之所以成功,就是解放了自己的心靈!發明的能力之一恐怕是你要自以為能夠發明。我記憶所及的最有意義的經歷之一,就是遇到過一些成功的企業家。他們的設想並不一定比別人高明,不同之處僅在於他們有一股推動力去追求設想的實現。在我看來,推動力是比設想更重要的。我想這對於發明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弗羅姆是有名的思想家和創造學家,他把創造力與無畏聯繫起來,在對一些創造力高的自我實現者進行研究之後描述道:在我看來,要找出這一切之所以如此的原因,這多半要追溯到我的這些人物比較無畏的品格。他們顯然較少有對文化的順應態度,他們不害怕別人會說什麼、會要求什麼、會笑話什麼。他們不需要依賴別人,因此也比較少受他人的決定,他們不害怕他人,也不敵視他人。可是,或許更重要的是自我實現的人不畏懼自己的內部世界,不怕自己的衝動、情緒和思想。他們比普通人更容易接受自我。這種對自己的深邃自我的贊同和認可,使他們更有可能敢於覺察世界的真正性質,也讓他們的行為更有自發性。在一切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稱之為自己內心的聲音的東西……重要的是生動的、特殊的自己個人所有的聲調,這些聲調在其他人的喉嚨里是發不出來的……而有些人如果遇到一些問題,就產生只能到此為止的念頭,或者認為自己已經到了智能極限,沒有可能再向前進一步了。很多的成功人士卻與此相反,他們總是勇於向所謂智能極限挑戰,變各種不可能為可能。
把不可能的戒律先放一邊,而只想自己是否完全儘力,是否想盡了一切辦法、窮盡了一切可能……只有把意識的焦點對準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減輕解決問題的焦灼感,讓你能沉下心來進行思考和創造,輕裝上陣,就能集中心智去解決問題,這樣也許會讓問題得以很好地解決。
充電就是充入一個個電子,使電子一個個從正極到負極,就像讀書學知識。有數百萬人在他們的人生中擁有能力,卻不能實現更高的目標,這是為什麼呢?聽到別人對他說那種事是不可能的,自己也就相信了。並且未曾學習和應用積極思考法來振奮自己。如果他們能有意識地樹立積極的態度,周圍縱然滿是荊棘,也能在不侵犯他人權益的情況下,達到所有目標。他們如果採取下列行動,就必能實現一生的最高目標,解決最困難的問題:第一,對自己讀到、聽到、看到、想到以及經驗的事物,加以剖析,有所領悟並靈活運用。第二,設定極高的理想目標並寫成文章。然後每天利用30分鐘或更長的時間,就該目標學習、思考、擬訂計劃。這樣重複多次以後,潛意識中將會顯現所要的答案。
不斷超越上一次的表現,就會不斷的進步。上一刻的成功已經變成回憶,等待你的只會是此時此刻的超越,以及下一刻的成功!我們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現在就是你的起點,人生只有不斷地超越自我,一次又一次地戰勝自己,才能超越身邊的所有人,才能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現實生活中的許多青少年朋友都有一個喜好,那就是在他們獲得一點成就時,就開始沾沾自喜,停滯不前。面對自己的人生,有的人選擇了得過且過,從來不為理想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有的人卻選擇了拼搏,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斷地超越自我,最終走向了成功的殿堂。每天都超越自己一點點並不是什麼難事,你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你必須主動去追求,改掉懶散的壞習慣,讓自己的潛意識裡充滿積極的想法,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不斷地超越自我。第二,要實現精神上的超越,而不是僅僅只表現在行動上。第三,讓每一天的自己都是全新的,不要被昨天的成就與失意所困擾。
做一個征服者,接受挑戰才能成就未來。敢戰乎?敢!如果只想着維持現狀,那就是倒退,只有做出決定和冒險,才能夠不斷前進。任何人都厭惡失敗,但是,如果因為害怕失敗就不去做事,那麼長久下去就會懶惰無為,對於人生來說,這是最大的災難。因為這說明你很有可能丟失原本的機遇。生意場就是一片弱肉強食的叢林,在這裡你不去吃人就會被別人吃掉,逃避風險的結果往往就是在宣布自己即將破產,而你利用了機會,就是在剝奪別人的機會,保證着自己。因為畏懼失敗而停滯不前,哪怕擺在你眼前的機會也會溜掉。
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用有創意的方式來開創新的領域,是一個聰明的失敗者。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要始終保持活力、永遠堅強、堅毅,不論遭遇怎樣的失敗與挫折,就是在這個信念的支撐下而堅不可摧。我了解自己,知道做什麼才會讓自己感到快樂,什麼東西值得自己為之效命。這就是我的最根本的願望。樂觀的人善於在苦難中尋找機遇,悲觀的人卻在機會中尋找苦難。夢想+失敗+挑戰=成功。愛迪生很討厭提到失敗一詞,於是他便以長者的口吻對那名記者說道:年輕人,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所以我要告訴你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我並沒有失敗過一萬次,而是發現了一萬次行不通的方法。足見精神的力量之巨大。沒有挑戰就沒有成功,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停下腳步,戰勝自己,你就是最大的勝者!
奧格·曼狄諾:我運用了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的原則,並且,不等任何人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我自己就主動去做了。只要我願意保有這項工作,我實際上已經擁有了一個可以度過終生的鐵飯碗了。但我辭職了。我之所以辭掉那項工作,是因為那項工作太容易了,我輕鬆愉快就足以勝任。我發現自己即將養成懶惰的習慣。我感覺到自己對輕鬆舒適的生活逐漸感到習慣,我知道,緊接着,我就要退步了。儘管我在當時可能對其他事務極其無知,但我卻很感激我竟然有足夠的判斷力去體會只有經由不斷努力及奮鬥而產生的力量與成長,這種力量與成長如果停止了,必會造成虛脫與衰敗。我之所以決定辭職,主要是因為一種預感或某種激動,而且這些都是我當時所不了解的,而不是基於合理的理由。每一個轉折點皆使我更為接近成功,並為我帶來某些極有用處的知識;後來,這些知識成為我生活哲學中永遠存在的一個部分。我必須把我到目前為止所獲得的各種知識都加以運用,幾乎遍及我所學會的各行各業的知識,而且也給了我自我表現及發展的機會,這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是極為難得的。對於某一種課程我們都無法深入探討,除非我們把它教授給其他人。
生命,在於超越。超越成就,超越昨天,超越自己。超越是一種突破,是一種重生,是一種創造。生命的成就不在於你站得有多高,而在於你不停超越原來的高度。人生的路,走得慢不可怕,原地不動才可怕。
人生不設限,一切皆可能。自我設限的表現對於一個人的發展影響是相當大的,當你想釋放自身能力的時候,它便出來大喝一聲,讓你退縮!把自已定在了一個自我期望的範圍之內,你就只會做這個範圍之內的事情。這是對自我潛能的畫地為牢,會束縛你的意識和能力,使自己無限的潛能化為有限的成就,再過十年也是停留在原地,無法前進。撕掉壞標籤,貼上好標籤。你要做到不可替代,越是無可替代,收入就越高,社會地位也越高。很多人抱怨自己明明做了很多的工作,可是收入卻不高,升職加薪的機會總落不到自己頭上,說到底,這其實就是因為老闆並不是非用你不可。也許你是一個好員工,但絕不是那個可以委以重任獨當一面的好苗子,你太過平凡、太過普通,隨時都有可能被招聘的新人所取代,而且成本並不高。
出書大師崔心英:超越自我,贏在未來。人生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只有敢於突破,才能不斷超越,成就更好的自己,而想要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就必須打破內心的自我設限,這是《不去與他人相比,努力超越自己》一書中始終貫穿的內涵,此書由芳大集團董事長吳小芳著作,委託出書大師網全權代理策划出版。它說:“人生的最大敵人就是自己”,所以,要趁青春年少之時,儘早突破內心的自我設限,不斷超越,成就更好的自己。超越自我這種精神在芳大集團的執行總監崔心英得到了很好的驗證,成功人生的背後是她一次次突破自我,成就自我的努力和付出。有人說,二十幾歲是一無所有的日子,沒有萬貫家財,對於夢想羞於啟齒,不能給自己理想的生活。其實不是,二十幾歲擁有的是超越自我的勇氣。年少的崔心英內向沉默,體質差且貧血,看似只是一個自卑無知的小女生,但她心低和每個少年一樣都有着五彩斑斕的夢,夢裡嘗到的滋味越多,收穫就越多,回味也就越多,不論甜酸苦辣,都是動人心弦的。服裝、電子、數控機床、干工地,臨時工這些社會最底層的職業她都曾揮灑過汗水,崔心英感受過凌晨兩點依然努力工作的孤獨,體會過生活無盡的苦澀,但她從沒停止過努力,不斷超越自我。成功總是降臨在有準備的人的身上,在了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崔心英加入芳大集團,開始了個人創業的道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成長,崔心英創立心英夢想團隊,以振奮精神,迎接挑戰,開創未來,再創佳績為口號,迅速拓展自己的人脈圈,她變的自信、強大,得到越來越多客戶和同事的認可,崔心英堅信一個人再有本事,也要得到所在社會的主流價值認同,才能有機會收穫成功。崔心英在芳大集團董事長吳小芳著作《不去與他人相比,努力超越自己》中感悟頗多,她把握每分每秒,不斷耕耘,全力以赴奔向夢想之地,超越自我,贏在未來,她也深切體會到人生沒有重來機會,成功的道路屬於自己,擦掉別人的眼光,不斷的突破自我,未來的你一定感謝今天努力的自己。崔心英很感謝芳大給她破繭成蝶,贏在未來的機會,她通過自己的雙手,打造自己的心英夢想創業團隊,成為芳大集團的執行總監,這一路走來,她始終在超越自我,從一個自卑無知的小女生蛻變成自信魅力的成功女性,她真正展現了當下努力,贏在未來的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