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2023年09月25日16:16:05 情感 1366

前幾天,小九在網絡平台上刷到了一個帖子,主題如下:

“發現男友有比較極端的戀母情結,我應該和他分手嗎?”

內容大概講的是男友媽媽比較強勢,男友很依賴他媽媽,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她來決定,之前樓主曾經表達過不滿,卻反倒說了一頓。

而帖子下面也受到了各種回復——

“算我求你,也求我自己,分了吧”

“是戀母情結,不要踏入婚姻”

“趁早收手,這種人要不得!”

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一、畸形的“戀母情結”,到底有多可怕?

2018年,廣州市海珠區就發生了一起“戀母情結畸形化”的悲劇——32歲的男子石某企圖強姦自己的母親,最終被母親持刀反殺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慘案?回顧石某的成長經歷,也許能找到蛛絲馬跡。

小時候,石某的父親因為醉酒後暴力致人重傷,鋃鐺入獄,由母親程某獨自撫養兒子。也許是因為石某從小缺少了父親的關愛,母親對他格外的溺愛,滿足兒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

在寵溺之下,石某也變成了一個有暴力傾向、容易衝動暴躁的人。

06年陳某在外打工時,就已經違法犯罪,因強姦了一名女子入獄,11年出獄之後,程某仍然對其驕縱溺愛。18年,陳某醉酒之後打開了母親的房門,即便他知道這是違背倫理的,但倚仗着母親的疼愛和縱容,他依然一意孤行。

程某怎麼也想不到,自己養出來的兒子變成了這樣的人,她走向廚房,拿了刀,昔日的溺愛變成了傷害兒子的武器,隨之親手將兒子捅死

作為母親,程某那一刻是多麼的絕望。程某給兒子的是錯位的愛,就像如今很多父母一樣,過度寵愛孩子,這不是一種救贖,而是一場溫柔的謀殺。

戀母情結不是一種心理變態,而是每個人都會經歷並呈現的心理階段,父母一旦沒有正確引導就可能發展為畸形的心理狀態,毀滅孩子。

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二、“戀母情結”是真實存在的嗎?研究發現答案

戀母情結是心理學中精神分析學派用語,最早提出的人是弗洛伊德,源於希臘神話里的人物俄狄浦斯(Oedipus),他無意中殺父娶母。

Oedipus正是戀母情結名字的一部分(Oedipus complex),弗洛伊德認為男孩總是愛母憎夫,於是將這種情況名為俄狄浦斯情節,即戀母情結。

曾有心理學家認為男性傾向於娶與母親相似的女人,但這一假說在過去並沒有得到充分的檢驗,而目前已有多項研究發現了這一“趨勢”。

一項芬蘭研究招募了70名男女參與者,通過分析每個人配偶的臉與其異性父母的臉,發現男性參與人員的伴侶的相貌與其母親有明顯的相似之處

西北大學的心理學家們也進行了探究,通過對三十萬人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選擇上偏向於與自己的異性父母相似的比例達到了86.3%以及83%

也就是人們在找伴侶時,可能不經意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比較。當然了,戀母情結依然存在爭議,但是父母如何引導與孩子的關係,是很重要的。

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三、如何正確引導和孩子的關係?注意好3點

戀母情結是男性的一種正常心理,可是當這種情結過於嚴重,那它必然會影響個體的發展。戀母情結可能帶來哪些危害呢?

首先,容易失去主見,不夠獨立和勇敢,戀母情結嚴重的人更容易安於現狀。其次,他們所有的行為可能都是為了讓母親滿意,導致與妻子的關係更容易出現爭吵,而且在婆媳關係不合時,往往無條件偏向母親那一邊。

最後,也會影響到事業,由於難獨當一面,所以工作上也缺乏主張。那麼應該如何正確讓孩子傳遞愛呢?

1、第三人角色平衡家庭關係

當孩子說很愛父母中的一方,另一方的角色和態度也是很重要的。

母親和父親都要肯定對孩子的愛,可以說“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不過我們都很愛寶寶哦!”,用第三人角色的力量來平衡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家庭關係。

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2、抓住“可教育時刻”

當孩子說“好想和媽媽結婚”時,不要急於批評孩子,這是難得的“可教育時刻”,教孩子怎麼表達愛的好時機。母親可以這樣說“我很愛你,寶貝。不過我已經和爸爸結婚了。你將來想結婚嗎?也想做一個爸爸嗎?”

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情感,不要忽視或者批評,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確實有看到孩子有多麼喜歡自己。

3、從同伴社交中獲得認同和友情

當孩子說想和xx結婚時,慢慢引導孩子,將喜歡的人變為喜歡的品質。肯定孩子喜歡的這些品質,鼓勵孩子也去學習靠近。

另外,必要的性教育啟蒙不可少,必要的性知識、性教育的保護措施是需要教育給孩子的。譬如可以手牽手,但不能嘴親嘴;私密的地方不能給朋友看,更不能讓別人摸等等。

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總之,“戀母情結”並不是種心理變態,而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並呈現的心理階段,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戀母情結的畸形化”,因此父母必須正確的引導孩子。


參考資料:

[1]《“媽媽,長大後我要娶你。”》.果殼童學館.2021-07-23

[2]《2019趣味研究大盤點,看大佬們如何“玩轉科研”!》.梅斯醫學.2019-12-31

[3]《男生真的喜歡找和他們“母親”相像的女友嗎?研究說:是真的》.KnowYourself.2022-02-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吃播是不是在拿生命做視頻?網友們的回答太真實了! - 天天要聞

吃播是不是在拿生命做視頻?網友們的回答太真實了!

在您翻開本文之前,動動發財的小手給小妹戳一下“關注”按鈕哦!每天給您送來一波又一波新奇的故事!小妹在此感激不盡,特此送上禮貌的鞠躬!祝你發財!在如今網絡盛行的時代,吃播視頻成為了許多人的日常消遣。但每當看到那些大吃特吃的主播們,我們不禁會想
揭秘妻子驚人秘密:他竟是孩子之父! - 天天要聞

揭秘妻子驚人秘密:他竟是孩子之父!

在得知兒子不是自己親生的後,他選擇原諒了妻子。“我的兒子,是我妻子和別的男人的孩子。”這是陳先生在直播間里親口說出的話,而這個秘密,他已經守了三年。陳先生今年30歲,來自福建莆田的一個小鎮,是家裡的獨子,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
女人有這三種“肢體語言”,其實是在告訴你:她動情了 - 天天要聞

女人有這三種“肢體語言”,其實是在告訴你:她動情了

女人愛不愛你,願不願意和你發展關係,常有口是心非的時候,明明很在意你,嘴上卻常對你說:“我才不稀罕你。”然而女人真的在意你,想和你交往,自然會暗自期待你能夠親近她做一些事情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她的身體常是誠實的。
換對象換得很勤是什麼體驗? - 天天要聞

換對象換得很勤是什麼體驗?

在情感的海洋里,有的人如磐石,堅定不移地守望着一份愛情;而有的人則如浮萍,不斷地在一段又一段的關係中流轉。頻繁更換伴侶,這種被外界視為“情感快餐”的行為,究竟是追求自由的洒脫,還是逃避承諾的迷茫?背後隱藏的,是怎樣的心理體驗與生活哲學?讓我
女兒快五十了,不願意結婚,我把她灌醉,送進了鄰居兒子的房間 - 天天要聞

女兒快五十了,不願意結婚,我把她灌醉,送進了鄰居兒子的房間

我叫李梅,今年快七十了,有個獨生女兒小芳。小芳快五十了,卻一直不願意結婚。作為母親,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工作努力,事業有成,但每次我提到婚姻問題,她總是敷衍過去。看着身邊的朋友一個個抱上了孫子,我心裡說不出的焦急和失落。小芳年輕時有過幾段
我愛你,為你情深,為你着迷 - 天天要聞

我愛你,為你情深,為你着迷

慢慢變老的路上,我一直都在等你,不管餘生還會遇見多少人,你永遠是我心裡的唯一,這輩子認定了你,就永遠不會放棄。我愛你,為你情深,為你着迷,哪怕是有一天,滿頭白髮,你依然還是我心裡的牽掛,對你的一份愛,是我一生的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