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享晚年,是所有老人的追求。
在現實生活中,也並不是每個人的老年生活都過得舒坦自在,很多人老了老了,卻還是過的憋屈受罪。
其實年老後,日子過得舒坦的老人,往往是這兩種人。
一
對子女放手的人
“不管,不問,不主動,不拒絕。”
這是張大爺對待兒女的四不原則,聽起來透着滿滿的自私自利,不管不顧,但張大爺和子女的關係卻很和諧和睦,他自己的日子,也過得舒坦自由。
年輕時,張大爺可是出了名的,兩手都要抓,兩手都硬的父親,對一雙兒女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管的很緊,參與的很多。所以他年輕時,被親戚朋友笑稱“24孝好老爸”。
但子女結婚成家後,張大爺就迅速而果斷地退出了孩子們的生活,唯一做的,就是寵一寵孫女,逗一逗外孫,而且氣勢如虎:
“我是老一輩了,隔代親,隔代親,對孫兒孫女我肯定是寵溺的,你們別捆綁我,講原則立規矩的事,是你們的事,你們自己事先做好。”
張大爺說的理直氣壯,子女們也接受的心平氣和。無論大家還是小家,都是和和睦睦,一團和氣。
其實,不管父母還是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子女成年自立以後,父母就應該尊重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權利與義務,讓他們享受該有的權利,承擔該有的義務,讓他們成為挑大樑的主角。
聰明的老人,到了晚年,會自覺遠離子女的生活,對子女的生活細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一種尊重,更是一種智慧。
這種老人,晚年生活自然舒坦自在。
二
對伴侶包容的人
當了一輩子伺候老伺候小的家庭主婦,周婆婆老年的日子,過的可比年輕時舒服多了。
早上就是買買菜,做做飯,午休之後去樓下打打麻將聊聊天,老年合唱班有課時就去上上課。晚上吃完飯後,再和樓下的婆婆們一起去跳跳廣場舞。
周婆婆是典型的天生肢體不協調的那種人,跳廣場舞總會逗得大家哈哈的笑。周婆婆也會跟着笑,然後接着跳。
“就圖個樂子,又不要成為舞蹈家,怕啥。”
所以周婆婆是老年人團隊里的開心果。
至於老伴李大爺呢,周婆婆的原話是:
“我對他早放棄治療啦!他開心做什麼就去做什麼。”
不過,年輕時的周婆婆,生活的重心很大一部分就是李大爺。
一日三餐吃什麼,營養是不是均衡,工作累不累,晚上睡眠好不好,都是周婆婆揪心的事兒。
作為老建築人,李大爺的工作確實很忙,而且李大爺是典型的理工直男,沒什麼業餘愛好,比較呆板無趣。
所以年輕的時候,周婆婆除了細心照顧李大爺的飲食起居,也沒少發怨言,抱怨李大爺沒有生活情趣。
等到李大爺退休了,周婆婆的日子解放了,心態也放平了。
“他就是這樣的人,改了一輩子了,哈哈哈,老了老了,還強求他幹嘛。有這個功夫,還不做點我一直想做,卻沒有空做的事兒。”
所以晚年的周婆婆,將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年輕時最喜歡的喝茶唱歌身上,歌唱的還不錯,茶藝也有那麼一點像模像樣了。
老年,其實是人生另一種新生活的開始。
放下對伴侶的執着,尋找一下年輕時的夢想,這樣的日子,舒坦自在。
晚年是人生的新階段。
老年人想要過的舒坦,就必須要學會對子女和伴侶放手,學會讓自己成為生活的重心。
唯有如此,才能內心充實,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