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後找老婆,一定會找個溫柔的,而不是像我媽那樣彪悍、老喜歡管着我的。”
這句話,是無意中聽到的,說話的是小區內的一個男孩,上小學,虎頭虎腦,很可愛。平時媽媽不在,孩子就是小霸王,媽媽來了,就如一個泄了氣的皮球。
媽媽們,總是很像,希望自家的男孩,能夠長成“頂樑柱”的模樣,對他們的要求非常高。
女孩哭的話,那便是梨花帶雨,要抱在懷裡好生安慰;
而男孩要是哭,就會被訓斥沒有男子漢氣概。
女孩抱着爸爸媽媽撒嬌,會被說成“可心的小棉襖”;
而男孩要是粘着媽媽,就要被說成不獨立、媽寶男。
總之,家長們對於男孩子的要求,似乎就是從小就得有主見、能獨立、夠勇敢等等。
只是家長是否有想過,男孩,他也只是一個孩子。而且,因為男孩生命中前幾年最重要的陪伴人是媽媽,所以這也註定他不會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男子漢。
在很大程度上,男孩未來長成什麼模樣,和父親的關係如何,以後會找什麼樣的對象,都和與媽媽的相處模式,有着很大的關係。
心理學:媽媽與兒子的相處模式,決定他和爸爸的關係,找對象標準
01 媽媽是男孩的“第一影響人”,父親是其次
都說男孩子需要爸爸的陪伴,這個不假,但是在這個前提下,是母子關係的建立,只有母子關係建立好了,才能友善建立父子關係。
因為孩子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吃的是母乳,聞到的是母親的味道,聽到最多的是母親的聲音。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出生之後,需要建立親密關係。而與孩子第一個建立親密關係的,便是母親,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媽媽才是孩子的“第一影響人”。
第一親密關係建立的好,孩子才能夠擁有安全感,然後開始去建立第二、第三親密關係。
第一親密關係建立的不好,那麼孩子安全感不足,這對第二段親密關係的建立,非常受影響。
再加上,很多孩子在3歲之前,即使和父親或者爺爺奶奶等建立了第二親密關係,但是孩子最依賴的,還是母親。這時候,母親和兒子的相處模式,對男孩和爸爸關係的建立,影響會更大。
所以,無論是想要男孩變得勇敢,還是希望男孩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作為第一依戀人的母親,一定要給到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男孩要哭,母親得允許男孩哭,用母性的溫柔,緩解男孩的悲傷。
男孩要發脾氣,母親得允許男孩發泄,然後用母性的溫柔,化解男孩的情緒。
在和爸爸學習如何成為男子漢之前,男孩一定享受到母親充足與恰到好處的關心與關愛、理解。
02 媽媽與男孩的相處,決定了未來找對象的標準
心理學家們曾做過一個“人依戀形成”的場景試驗,根據結論,將人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安全型依戀(嬰兒佔65%-70%)、第二種是反抗型依戀/矛盾性依戀(嬰兒佔比10%-15%)、第三種是迴避型依戀/無依戀嬰兒(嬰兒佔比約20%)。
孩子的這些依戀性質取決於母親的行為。
那種“找對象就是在找媽”的男生,大多數就是安全性依戀的孩子。因為他們在母親那裡獲取到了足夠的“安全”,所以在未來處理感情的時候,會自然形成這種審美、喜好、習慣,然後再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愛人。
也就是說,這種依戀方式,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所以,媽媽和男孩的相處,絕對了未來找對象的標準。如果真的是和媽有共同點的,那說明,媽媽也是成功了。但若是和媽媽完全相悖,那麼,童年或許便沒那麼幸福,所以孩子想要找一個不一樣的,來彌補自己的童年。
03 別讓自己陷入這幾種“亞健康母子關係”
兒時依戀關係、安全依戀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轉化到生活中,會是什麼模樣呢?
第一種:強勢的媽媽+軟弱自卑的兒子
“必需聽媽媽的!”
“媽媽是為了你好!”
強勢的媽媽,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把控著兒子的一切。彩蛋爸爸的一個同事,他的母親就非常強勢,然後這位同事其實很優秀,但是性格卻很軟還很自卑。
他說:“在我媽面前,我連呼吸的力度,都得控制好。”
母親太強勢,兒子除了服從,便只剩下服從。這種服從幾乎成為一種肌肉記憶,孩子從一開始在母親面前服從,再到生活中對其他人軟弱、自卑。
這一類男孩,往往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即使不被欺負,那麼長大之後,內心也一直有“反抗”的聲音存在,至於會不會反抗,就看壓倒男孩的最後一根稻草,會不會出現。
第二種:不尊重丈夫的媽媽+沒有責任感的兒子
“你怎麼這麼沒用,看看人家賺多少錢,你賺多少?”
“別學你爸,看着就讓人煩。”
媽媽,是男孩接觸最多的一個異性,他會從母親的身上,尋找未來另一半的影子。
爸爸,是男孩接觸最多的一個同性,男孩會從爸爸身上學習為人處世、對家的責任等等。但是,若是爸爸一直被媽媽否定,那麼男孩便無法認可父親,自然也不知道從哪裡去學習什麼是責任,從而容易缺乏責任感。
第三種:包辦的媽媽+媽寶男兒子
“兒子,你去吃飯,媽媽給你收拾書包。”
“兒子,不用你打掃衛生,你學習就可以了。”
一個被媽媽包辦長大的孩子,學習好不好不知道,至少,在做家務、生活方面,是真不行。這樣長大的男孩,已經習慣性地去依賴媽媽,甚至結婚之後,也依賴媽媽。
最可怕的是,媽媽在兒子結婚之後,若是兒媳做不到自己這樣去包辦兒子的一切,還會插手這個小家庭的生活,讓兒子的婚姻生活,雞飛狗跳。
寫給媽媽們:
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媽媽們永遠都不能低估自己對兒子的影響力!只有自己先做一個“好媽媽”,未來自己才能夠更輕鬆,兒子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