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病原體
都會攻擊人體的呼吸道和肺部
除了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
以及肺炎鏈球菌等之外
還有一種名叫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病原體
越來越受到關注
這個冬天,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下簡稱rsv)病例在歐美國家激增,大量患兒湧入醫院,已導致多國兒童病床緊張。
rsv是造成嬰幼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研究顯示,超過60%的幼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及80%的1歲以下嬰兒感染是由rsv引起。
公共衛生專家認為,新冠大流行期間採取的防控措施打破了病毒活動的周期性,rsv一度進入低活動狀態。隨着防疫模式調整,rsv與新冠共同流行無法避免。
嬰幼兒警惕呼吸道病毒感染
目前正值各類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專家提醒,免疫力薄弱的嬰幼兒更應警惕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
專家介紹,目前值得注意的除了新冠病毒,常見的還有流感病毒、鼻病毒、腸道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種兒科醫生都很熟悉、堪稱“古老”的呼吸道病毒,幾乎所有孩子在嬰幼兒時期都感染過。
謝正德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感染與病毒研究室主任:
呼吸道合胞病毒傳播非常快,特別注意的應該是兒童,特別是小年齡兒童、嬰幼兒。它是嬰幼兒住院的第一位的病毒病原,它有時可引起肺炎、毛細支氣管炎,有時候需要住院治療。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氣溶膠、污染物表面進行傳播。嬰幼兒感染後的癥狀包括發燒、鼻塞、流涕、咳嗽,發病兩三天以後可能出現喘息癥狀,甚至發展成喘憋性肺炎,出現缺氧、餵養困難、難以入睡等癥狀。
中國是全球因rsv感染
導致兒童下呼吸道感染人數
最多的國家之一
住院負擔比較重
去年第四季度,北半球步入冬季,歐美諸國面臨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三種流行病毒夾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表示,對於兒童來說,主要是rsv感染導致的衝擊。
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監測顯示:
截至2022年11月,美國rsv導致周住院人數已經達到過去五年的峰值,其中6月齡及以下的嬰兒住院數是去年同期的3.8倍。rsv病例數激增,導致了兒科醫院的床位的容量緊張,兒科icu人滿為患,美國的衛生數據顯示,全美兒科醫院床位佔用率一度超過了78%,其中icu的佔用率超過了80%,升至疫情以來的最高。
rsv給人類造成的疾病
負擔有多大呢?
rsv是引發兒童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最常見的病原體,它可以感染全部年齡段人群,並且一次感染後無法形成終身免疫,還可以反覆感染。對於脆弱的嬰幼兒、老年人和慢病人群,rsv更可能帶來嚴重後果乃至引起死亡。
中國是全球因rsv感染導致兒童下呼吸道感染(lrti)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估算的數據稱,中國每天約有高達2500名兒童因rsv感染而住院治療,且大多數rsv相關住院病例發生在足月出生的健康嬰兒中。“從目前看,rsv的絕對負擔還是比較高的狀態,尤其是6月齡以下的嬰兒。”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有說。
深圳市兒童醫院教授申昆玲介紹,據估計,2019年在全球5歲以下兒童中,rsv造成了3300萬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60萬兒童因此住院,還有26300人發生院內死亡(更多的人在院外死亡)。5歲以下兒童每50例死亡中,就有1例是0到6個月大的嬰兒,每28例死亡中就有1例可以歸因於rsv。
至於中國的情況,李有認為,“從中國的醫療資源和就診情況看,中國的rsv死亡負擔不會很高,比較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但中國的rsv住院負擔比較重。此前的估計是,5歲以下孩子的住院病例每年大概在62萬-95萬之間,絕對數字還是比較大的。”
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疾病負擔也不能被忽視。許文波提到,老年人的rsv流行沒有很好的監測,在國內的哨點監測也顯現出老年人也有合併rsv導致疾病負擔加重的現象,就像流感或新冠感染導致基礎病加重,導致重症或者死亡。
rsv至今無有效疫苗
高峰期一般出現在1月或2月
過往經驗表明,rsv在北半球的流行季通常始於10月或11月,可持續到次年4月或5月,高峰期一般出現在1月或2月。
rsv的傳播途徑與新冠病毒類似,主要通過空氣飛沫以及直接接觸傳播,這也意味着防控隔離與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也會影響rsv的傳播。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有表示,從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點來講,在疫情防控“放開”的情況下,勢必會有多種呼吸道病毒(包括rsv、流感、新冠)共同流行的狀態出現。
“實際上,rsv一直在流行,只是未達到高峰的狀態。”李有稱,由於我國防疫放開的時機恰好在流行季期間,流行高峰具體何時到來並不是一件容易預測的事情。如我們今年可能沒有看到rsv的流行高峰,那就很有可能這個高峰會出現在次年。
同流感和新冠病毒不一樣的是,rsv至今無有效疫苗,也無特異性抗病毒藥物,這也是該病毒依然造成很大疾病負擔的一個關鍵因素。正因此,李有表示,rsv對嬰幼兒的健康隱患是不能忽視的。
小嬰兒rsv感染的臨床癥狀並不典型,具有迷惑性,很多rsv感染的嬰兒並不出現發熱,當感染累及下呼吸道,如支氣管或肺部時,可能上呼吸道相關癥狀並不明顯,只是表現出喘憋和呼吸不順暢,容易被家長忽略。
在新冠大流行尚未結束之時,rsv流行高峰的到來無疑將給公共衛生系統造成更多一重的衝擊。專家表示,採取有效的預防策略與防護措施十分必要。
在2022年12月底舉行的中華呼吸道合胞病毒論壇上,國家疾控局傳染病防控司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表示,目前我國尚沒有開展大規模的、系統可持續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監測研究,對於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疾病負擔以及在我國的流行狀況、流行規律等方面的情況,掌握尚不全面。應全方位加強這方面的調查研究、監測評價等工作,儘快全面掌握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疾病負擔及流行規律,加快推進疫苗、單克隆抗體在內的多種預防措施、技術的科研開發。
來源 | 南方都市報、央視新聞、寧波晚報
編輯 | 陳 歡
責編 | 周 靜
主編 | 戚 翔
審核 | 孟海燕
監製 | 朱建珊 馮晨光
【版權聲明:除泰州廣播電視台自采外,泰州微視聽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音頻可能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