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領地意識是動物的本能。
因此,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也有領地意識。
這種領地意識可能會因為關係的親疏遠近而有所變化。
但是,即使關係親密如家人,彼此之間也會有各自的領地。
這種現象在年輕人身上尤為明顯。
然而,很不幸的是,小莉就遇到了一位屢次三番侵犯她領地的婆婆。
02
小莉和丈夫阿彬相識於大一。
那時,兩個人加入了同一個社團。因為被分在了一個工作小組,兩人漸漸熟悉起來。
後來,兩人常常約着一起學習、吃飯。
慢慢地,就走到了一起。
四年的校園戀愛時光,兩個人吵過鬧過,但好在最後的結果是好的。
大學畢業以後,兩人就結婚了。
結婚以後,兩人過了一段甜蜜的二人時光。
白天上班,晚上回來一起做飯,有時不願意做了,索性就出去吃。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兩人甜蜜的二人世界變成了三人同住。
這事還得從一年前說起。
一年前的一個周六晚上,兩人正在外面逛街,阿彬突然接到了三叔的電話,三叔告訴阿彬,阿斌的爸爸被人撞了,現在在醫院搶救,讓他們趕緊回去。
然而,兩人終究還是慢了一步,阿彬爸爸去世了。
因為母親的精神狀態很差,阿斌不放心把母親一個人留在家裡,因此料理完父親的喪事以後,他就把母親接到了他那邊。
小莉和阿斌知道婆婆因為公公去世的事很傷心。於是,兩人便找了各種辦法想要婆婆儘快走出來。
比如,小莉經常帶着婆婆出去遊玩、逛街,阿彬也經常陪着母親聊天。
皇天不負有心人。
在兩人的精心照顧下,婆婆的精神狀態有了很大的改善。
後來還自己主動下樓玩,交了不少好朋友。
兩個人看到婆婆這個樣子,心裡很是開心,還鼓勵婆婆多交幾個朋友。
然而,誰成想,正是婆婆的這些朋友差點毀了他們的家庭。
事情還得從三個月前說起。
三個月前的一個晚上,婆婆突然來到了阿斌和小莉的卧室。
小莉便問婆婆有什麼事。
婆婆便說她明天晚上想請朋友來家裡吃個飯。
兩人當然沒意見。
為了讓婆婆跟自己的朋友好好吃飯,阿彬和小莉就在外面吃了,為了讓婆婆盡興,兩人還晚回來了一段時間。
然而,兩人回家以後發現,婆婆和她的朋友竟然還沒有吃完。
因為當時已經很晚了,兩人第二天還要上班,所以就進屋洗漱休息了。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當晚婆婆和朋友的聚會竟然持續到凌晨2點,而且聊天聲音也很大,弄得小莉都沒有休息好。
小莉很是惱火,但想着婆婆請朋友來家裡吃飯也就這一次了,便沒有說什麼。
可是,令小莉沒有想到的是,5天以後,婆婆又請人來家裡吃飯,但沒有聊很久,很快就散了。
從此以後,婆婆便隔三差五請朋友來家裡吃飯。
而小莉和阿彬為了避開婆婆和她的朋友,每次都在外面吃。
就這樣,2個月過去了,小莉實在忍不了了,於是便跟阿彬抱怨,還讓阿彬去跟婆婆說說這件事。
於是,阿彬就去找了母親,說讓母親以後再跟朋友聚餐時說話小點聲。
小莉以為,阿彬跟婆婆說過後,婆婆會有所收斂。
但是,與之相反,婆婆請朋友吃飯的頻率越來越高,後來竟然天天請朋友吃飯,而且每次都聊到很晚。
小莉就開始懷疑阿彬是不是真的跟婆婆說過這個問題。
於是,她便問阿彬。
阿彬卻吞吞吐吐。
看到阿彬的反應,小莉就明白了,阿彬肯定沒跟婆婆說這個事,就算說了,也沒說到重點。
於是,小莉就自己去找婆婆了。
一開始,小莉還心平氣和地跟婆婆說,但婆婆的態度讓小莉很是生氣。
“怎麼著?我還不能請人吃個飯了?再說能有多吵,你睡不着只能說明你不困!”
於是,兩人大吵了一架。
吵完架,小莉就回屋收拾行李了。
阿彬便問小莉去哪。
小莉告訴阿彬,這個家她待不下去了,等什麼時候婆婆走了,她就回來,說完,就回了娘家。
小莉走了以後,婆婆不斷地在阿彬耳邊說小莉有多不懂事。
“你不要再說了!都是因為你,天天往家裡領人!現在好了,小莉走了,我老婆沒了!你說你,好好住在這兒不行嗎,天天折騰什麼呢!”阿彬再也受不了母親的嘮叨,衝著母親大喊道。
“怎麼就是因為我呢?明明是她不懂事!你卻怪我!我是你媽……”
“別說了,媽,你走吧,你再不走我就得離婚了!”說完,阿彬就回了房間。
回想著兒子的控訴,婆婆也知道自己的確做錯了,所以便親自上門求小莉的原諒,並承諾,只要小莉回去,她立馬搬出去,並且再也不會來了。
最後,婆婆搬走了,小莉也回去了。
經此一鬧,小莉和阿彬的感情也不復從前,但時間會撫平一切。
03
你或許沒有尊重別人的義務,那同樣也不會換來被在乎的權利;你沒有義務理解人,那也沒有權利被傾聽。
因此,與人交往,尊重很重要。
陌生人如此,朋友如此,家人也是如此。
然而,生活中總有些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做事只考慮自己,從不會照顧他人的感受,由此給別人造成了傷害,自己卻渾然不覺。
就像小莉的婆婆,非要等到事情無法挽回時才知道後悔。
一、學會換位思考
年輕人和父母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壁壘。
比如,年輕人不喜歡把朋友往家裡領,因為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而父母則喜歡把朋友招呼到家裡做客,因為他們覺得這是熱情好客的表現。
這就是時代差異。
但是,壁壘是可以消除的。
因此,為了和諧的家庭氛圍,我們要努力消除壁壘。
最好的辦法就是相互理解,換位思考。
父母理解兒女的生活方式,尊重兒女的生活方式,從而對自己的行為做出一定的約束;兒女理解父母的處事方式,在尊重父母處事方式的基礎上,努力把父母的思想帶入新時代,跟上時代的潮流。
在矛盾發生時,父母和兒女要學會換位思考,以對方的身份,用對方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而不是下意識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用自己的思維看待問題。
這樣的話,很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做好溝通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與人交談一次,往往比多年閉門勞作更能啟發心智。思想必定是在與人交往中產生,而不是在孤獨中進行加工和表達。”
因此,溝通對於我們很重要。
但是,既然要溝通,那就要進行高效的溝通,而不是毫無意義地無效溝通。
高效的溝通是感情傳遞、危機化解的重要方式。
而要想做到高效的溝通就要注意兩點:
第一,明確溝通的信息。既然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那就要在溝通時明確自己的要求,不要為了好面子或者不好意思而避重就輕,一家人沒有這麼多事,說開了就好了。
第二,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溝通是為了解決長久的矛盾,所以彼此在溝通時難免會情緒上頭而彼此中傷,這不但會導致溝通無效,還會加深矛盾。所以,在溝通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文/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