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中給出一個好用的辦法:用選擇來降低對方的抵觸情緒。
比如妻子想讓丈夫去幫忙做家務,如果僅僅只是說:你看你,整天在家啥都不幹。不知道幫我去洗洗碗和拖下地嗎?家難道都是我一個人的家?
妻子這樣抱怨式的交流方式,不僅沒有讓丈夫甘心情願去幹活,反而會引起一場吵架或者在不情不願之下潦草應付。
但如果換一種方式,用一種選擇自由的方式來表,可以這樣說:你是這會洗碗,一會拖地,還是現在拖地,一會去洗碗。
以這樣選擇自由的口吻去商量,起碼最低也會選擇一樣去做。人很奇妙,要是抱怨或斥責的方式去溝通,會產生本能的抵抗。
似乎要是服從就意味着認輸,但往往沒有人喜歡認輸。
這時就可以用“選擇自由”的方式,來委婉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而規避是或否,接受或不接受的方式。
把“是非題”變成“選擇題”,用可以和也可以來營造一種“自由感”,就能大大降低對方的抵觸情緒。
用會說話,處好人際關係
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說什麼,看起來是很直爽的性格,但很容易得罪人,也會讓自己的人際關係變得很緊張。
心隨我動,固然是遵從內心的意願,但如果口無遮攔為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或不經意的言語傷害了他人,只會讓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差。
有句話說:自律給我自由。
如果僅僅只是關注小我的自由,而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會讓自己的人際關係越來越窄,可能別人表面不會說什麼,但慢慢都對你疏遠了。
人際關係好的人,並不是說話最多的人,而是每一句話都能說到對方心坎上,讓對方覺得愉悅,這才是高級自律。
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人脈和人緣不好的人,大都是敗在“大嘴巴”上:
- 心情不好時全是吐槽和抱怨;
- 有情緒時,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假思索什麼都說;
- 一旦聽到不利於自己的話,立馬就翻臉,什麼難聽說什麼。
說好聽點說脾氣爆,性格直,但實際上就是不會說話,說了一大堆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的口碑也輸掉了。
想要擁有好的人際關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管住嘴,凡事深思熟慮再開口。比如可說可不說的話,就不要說,負能量的事不要輕易說,正能量的事多去傳播。
為更多人傳遞樂觀和積極向上的正向力量,這樣的人才會受歡迎,才是極致的自律。
會說話,才更受歡迎
會說話,並不是說要耍什麼心機或利用什麼套路,而是利用共情,來實現更暢通的溝通,會說話的人,不僅會擁有更多機會,也會更令人歡迎,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會說話的人,不會以自己的好惡為標準,也不會拿情緒來放縱,而是前思後想,儘可能給別人更多的選擇。這樣才會讓對方樂於改變,不然即便是表面上屈服,內心也會抵觸;
其次,會說話的人,行為上不需要做出任何改變,只需要調整說話的方式。把“我以為”切換成對方的“可選擇”。
在別人看來,你能站在他的立場上考慮,這就是對他的尊重和重視,自然溝通起來關係也會更和諧;
最後,會說話並不是挖坑和套路別人,而是以利他之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真誠地表示關心和體諒。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在言語中表示出來的善意和尊重,也會換回同樣的對待。
要知道人的大腦對於理解的需求大於溝通的需求,只有重視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才能在溝通中同頻。
知道並不等於理解,話多並不代表會說話。怎麼說優於說什麼,同樣一件事,因為表達的方式不同,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說話才是一種高級自律。一個能管住自己情緒的人,才能具備理性思維,才能客觀的看待問題,而是不是發泄情緒。
一個管不住自己嘴的人,一個無法控制情緒的人,是沒有辦法擁有自律的,更別提自律了。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律的前提是愛。
愛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愛自己,一層是尊重和理解他人,只有建立在愛人和愛自己的基礎上,才會有真正的自律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