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衝浪往往不能太投入,不然產生代入感就容易生氣。
最近一次讓我生氣的,是我在上海本地論壇看到的一個貼。倒不是什麼狗血的故事,只是不由得讓人產生一些思考。
貼主兩口子人到中年,都是憑本事憑力氣吃飯的普通人,男的是國企鋼鐵廠工人,女的是護士,兩個人的月薪都1萬多點,辛苦是辛苦,穩定也是真穩定,環境再惡劣,經濟再不景氣,他們也能混口飯吃。
本來挺好的家庭,最近貼主的老公卻鬧起了幺蛾子。
男人46歲了,最近突然提出不幹了,要辭職,說“人生苦短不如躺平”。他堅定地認為未來樓市肯定要跌,所以要把家裡內環售價大概一千萬的房子賣掉,另外租房子住,他還要求老婆陪他一起辭職,趁年輕玩得動,一起出去玩玩,等將來房價跌了,再花錢把房子買回來。
說到這有些讀者會以為這兩口子是丁克,吃光用光算數。其實不是,他們還有個正在讀初中的兒子。
據貼主說,她老公的想法是這樣的:
第一、他確實工作得疲了,累得腰椎盤突出,一直很害怕錢還在,人沒了,所以總想着提前退休,實現中年財務自由。
第二、男人堅決看空樓市,並且總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想要體驗一把先知的刺激。
第三、男人自大,掌控欲強。自己不想幹了,也不想手心向上讓老婆養家,所以才打定主意要把房子賣掉,還要攛掇老婆辭職,兩人一起躺,他好繼續掌握家裡的話語權。
第四、這也是最可惡的一點,家裡有個讀初中的兒子,按照上海人的正常思路,唯一自住房不但不該賣,還應該再想辦法弄一套給兒子結婚。但是這個爸爸,自己當初結婚的時候沒得到過父母的資助,所以也不願意為兒子奉獻太多。
並且男人還有一個不太能見光的念頭。男人還有個弟弟,是卡在獨生子女政策前最後一批生的,但是他老婆,也就是本帖貼主是個獨生女,父母已經很老了。男人琢磨着將來岳父岳母駕鶴西遊了,他們的自住房就會留給外孫,所以他才敢當“托底棺材”,賣起自住房來毫不手軟。
魔都的初中生,已經很懂事了。兒子得知爸爸的想法,也隱晦地勸他:爸爸,我聽說男人都要40歲以後才事業有成,功成名就,你怎麼現在就退休了呢?
當爸爸的冷笑一聲:我那工作,算得上什麼事業呢。
這裡先針對千萬的房產做一點小小的說明。有些外地朋友可能會懷疑,像這種月收入2萬多點的,怎麼能擁有千萬的房產呢?
是這樣的,老上海人是吃到過一波房產上漲福利的。別看上海的房價現在動輒10萬起,當年也是從2000塊錢漲上的。尤其是這種大型國企的員工,想當年企業福利待遇超級好,經歷多一波福利分房,如果下手比較早,那完全有可能買到市中心的老破大。
但是貼主老公,也太想當然了。人這一輩子,最多能遇上一個次風口,他都已經遇到過一個了,還想着能在半空中再被往上吹,要麼遇到的是龍捲風。像他們這種家庭,一旦賣掉房子,基本上就永遠和現在的層級說“拜拜”了。
憑運氣掙來房子,終將因實力而失去。
倒也不是說46歲躺平不行,誰這輩子還沒想過躺平呢。別說這種辛苦半輩子的工人了,就是一般人,也難免一個星期有七天不想上班。
不過躺平有躺平的姿勢,躺得不好看,會給自己留下許多後患。像貼主老公,就有很多條路可以選,全都是四平八穩的。比如他可以去醫院檢查腰椎盤突出,然後開個長病假,或者辦個內退。現在找工作多不容易,辭職就相當於親手砸掉鐵飯碗,太衝動了。
其次他也不必賣房子,想體驗租房,直接把市中心的房子租掉,去外環租個小房子好了,中間商賺個差價,也挺好。要是還不滿足,大房子賣掉去遠一點的新小區買個新房,應該也能存下個幾百萬。
躺平,可以選擇在席夢思床上躺,在沙發上躺,甚至在地板上躺,為什麼要學小龍女去鋼絲繩上躺呢?
說來說去還是太自私,只考慮自己。他以為1000萬是筆巨款,先不說巨不巨,這筆錢能不能支持到他老死都是個問題。當年萬元戶也覺得自己能靠吃利息快活一輩子呢。
像他這樣的,將來兒子大了,也學他躺平,他就知道哭了。
男人有這種想法和思路的還真不少。我記得2015年我在一家軟件公司上班,同事都是程序員,收入都還不錯。有個同事眼看要結婚了,天天在辦公室吐槽自己女朋友頭髮長,見識短,非要他買房才能結婚。當時他手裡的錢是夠首付的,但他堅定地看空樓市。
15年上海的房價已經在漲了,股市漲得更厲害,他的錢全放在股市裡,每天都和同事嘚瑟今天又漲了幾個點,讓他把錢從股市裡拿出來買房,比割他的肉都難。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15年市值一夜間蒸發了快一半,他的錢不知道跌了多少,但前期漲那麼凶,並且他還加了槓桿,少說也虧了一半。而上海的房市,16年直接起飛了。
後來聽說他結婚,是靠丈人家湊了錢才買上了房,就算這樣還是比15年能買得起的房子損失了起碼一個單間。
我還有好幾個朋友要買學區房給孩子讀書,都遭到了老公不同程度的阻撓。最後有買成的,也有沒買成的,還包括因為男人不同意,女人賣掉了自己婚前的房子,問娘家湊了錢才置換到的學區房。男人啥也沒出,還全程說風涼話。
房子對男女的意義好像是完全不一樣的。對男人來講,房子就是手裡的資產,跟他股票賬戶里的餘額沒什麼兩樣。你們看男人炒股,就知道了,一會賣出一會買進,總是在猶豫到底是持幣還是持股。
還有些男人把房子視為消費品,跟衣服褲子包差不多,他覺得房子就是睡覺的地方,沒必要在這上面花太多錢。
女人就不一樣了,房子是女人的安全感,是女人捏在手裡的底牌,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打出去的,如果女人賣房子,那多半是為了換更大的。
房子是全家共享的屬性,還能留給下一代,女人熱衷於房子,從側面看,女人更偏向於為家庭做奉獻。而男人則更多地考慮自己,寧可犧牲全家的利益,賣掉房子去博未來房價下跌。
因此,有戲言說上海的房價都是丈母娘和老婆推上去的。買房不能聽老公,一聽就是全劇終。
最後,賣了房子把大筆錢攥手裡真的不太明智。相對房子來說,錢可太容易糟蹋完了。親戚朋友知道你手裡這麼大筆現錢,不跟你借錢,跟誰借錢,不借錢傷感情,借了傷錢。
而且目前咱老百姓還真沒什麼合適的投資渠道,想賺點利息都不容易,到處都是盯着你本錢的項目。房子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一定不是最壞的選擇。
希望她老公能幡然醒悟吧。人吶,這輩子要不是投胎的時候贏在了起跑線,想要舒服躺平也是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