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一個七情六慾正常的人,他們就有異性情感的需要,他們就需要一個愛的人一生陪伴!看看我們的祖輩們,他們十八九歲就結婚了,再看看我們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過了三十幾歲還沒有結婚的跡象,這到底是為什麼?是人變了?還是物變了?
我們祖輩所處的時代,社會發展滯後,物質文化極度貧乏,吃不飽,穿不暖,很多人沒有上過學,不識字,沒文化,封建思想充斥頭腦,他們只知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人到了婚齡就找個媳婦過日子,女人到了婚期,就找個男人嫁了,他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至於愛不愛對方,很少提及。他們只知道,結婚是自己完成了一樁心事,目的就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
再看看我們所處的時代,社會極速發展,物質極度豐富,吃好的,穿好的,這個不好吃,喂狗吧;那個穿着過時了,送人吧!再看看年輕人的文化程度,如今大學生文化層次高,本科生,研究生,碩士,博士比比皆是,出國深造的也不少,最差也是初中畢業吧,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懂科學,有修養,注重生活質量,在對待自己婚姻問題上,愛情至上,一絲不苟,有自己的愛情觀,婚姻觀,不盲從,不將就,不委屈求全,寧可精,不可濫,寧可等,不可急……!
以至於三十而立,也還是金童玉女,獨身其身!他們不急嗎?不慌嗎?他們冒着“老男人,老處女”的巨大風險,寧可過情人生活,也不盲目鑽入婚姻殿堂!為什麼?為的就是給自己的人生找到一個幸福美滿的歸宿!這就是當代青年!和我們的先輩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時代造就了環境,而環境又潛移默化的影響和限制着人們的意識文化形態,意識文化形態又引領着人的思想和行為!先輩時代,決定了那時貧窮環境,貧窮環境又潛移默化的決定和限制着人們的貧窮意識和文化,反映在婚姻上那就是思想禁錮,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兒育女,傳宗接代!
而我們這個時代,社會高速發展,造就了一個繁榮富強的富裕環境,富裕環境又決定了人們追求幸福的意識和文化,反映在婚姻關係上那就是思想開放,有自己的擇偶標準,不將就,不盲從,不隨意,不委屈自己,如今的離婚率高,正好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寧可離婚,也不委屈自己的心裡特性!
因此,現代社會的大齡現象,不是人變了,而是時代造就的產物,它既然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我們切不可扭曲它,卑視它,而是要用一種積極的婚姻價值觀去疏通,去倡導!去移風易俗,去潛移默化,只有這樣,“大齡”這一特殊群體才能慢慢改變,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