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長過程中,閨蜜這個詞一直離我很遠。因為我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女性,凡事都自作主張,碰到問題也自行解決,我覺得我有這種能力,也認為這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在我的原有印象里,閨蜜是那種有事沒事煲電話粥、各種八卦小道消息的婆婆嘴,無聊得很。
我換過好幾家單位,年輕時並不懼怕挑戰,希望多一種可能,可以找到一條自己喜歡的人生大道。可是,事情總不會那麼簡單,每條路上都會有新的問題冒出來,讓你頭疼。
我到第二家單位去上班時,行政負責人環視了一圈辦公室,指着就近的一張空桌說:“你就坐在這裡吧。邊上的那個叫小W,有什麼事就找她解決。”小W抬起頭朝我笑了笑。她是個美女啊。
小W聲音甜美,說話溫柔,是行政部的工作人員,男同事們很喜歡到她的工位上來問這問那,有時還故意拿話逗她,看到她着急的樣子,哈哈大笑。不過,小W已經結婚生子,他們都不敢造次。
我和小W的對話,基本上限制在工作範疇,感覺和她講話很舒服。
一次單位到外地團建,大家喝得很嗨,一位男同事竟然喝趴下了。本來晚上還準備了卡拉OK,沒想到小W突然崴了腳,不能動彈。幾個同事紛紛主動要求送她到房間,再陪陪她。沒想到,小W指名要我送,和她住一個房間。我當時有點愕然,因為覺得我倆不是一個頻道上的人,我以為有幾個人和她的關係都比我好。
那個晚上,我們聊了很多,很自然地成了閨蜜。
之後,我問過她:“為什麼選我?”她說:“你個性豪爽,人不矯揉造作,真實,也不懼權威。” 其實,她崴腳也是當時心情不好造成的。我猜想當時我可能講了一些趣事讓她開心了吧。
後來,我們都去了其他單位,聯繫卻十分密切,關係卻倒過來了。
我碰到煩惱的事會一股腦兒跟她說,她從未抱怨過,每次都聽得十分耐心。時間久了,彼此之間越發了解。有時候我真的只是講一通,然後自己就好了,壞情緒卻扔給她了,她也沒講過我自私。
記得有一次,我和先生吵得很厲害,他說他有理,我認為我有理。僵持不下時,我立馬打了小W的語音電話,讓她來評理。
她先讓我們誰也別出聲,接着批評我先生,說他是男人,要想着多讓讓我,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到明天再說。然後她批評我太過分,得理也要讓人,不能亂耍性子由着自己。她批評我的時候,我真的就不響了,你說奇怪不奇怪?也許,這就是閨蜜的力量。我工作難受時,她幫我解過憂;我情緒低落時,她像個心理醫生進行排解。我先生說:“你是哪裡修來的福氣,有這麼好的一個朋友!”
我們吃飯她請我多,我們出遊,她逛店購物時間長,我還擺一張臭臉,她也只是笑笑,她有好事還是會想着我。奧黛麗·赫本1981年在肯尼迪中心有一段關於友誼的發言是這樣講的:“什麼是友誼?友誼就是心甘情願地付出,在你傷心的時候讓你破涕為笑,恐懼時讓你心情平靜,苦悶的時候給生活帶來鼓勵……在這個充滿自私和貪婪的時代,友誼為人們帶來歡樂,如一顆星星,在黑夜照亮前行的路。無論前路如何,都會一路幫助我們。”
好閨蜜就值得這樣的友誼。(家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