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說過:“愛情是在兩個不同的身體里住着同一個靈魂。”
在愛情的旅途中,最幸運的事莫過於今生遇到一個自己深愛的人,並且對方也深愛着自己。
你的一個眼神,他能心領神會,她的一個動作,你能馬上領悟,最好的愛人莫過於相互之間心有靈犀,我們將此稱之為靈魂伴侶。
那麼,究竟你們之間是不是靈魂伴侶呢?
我們認為相愛的兩個人,培養出這4種感覺,才算是靈魂伴侶。
精神上得到慰籍
我們每一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渴望被愛,被尊敬,被滿足,而精神上如果得到滿足了,往往比身體物質得到滿足更加的快樂。
如果兩個人彼此相愛,在這個過程中,你們精神上都得到了相互之間的慰籍,那麼你們一定是一對靈魂伴侶。
在電視劇《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和安傑就是一對靈魂伴侶,雖然他們在出身上具有差異性,兩個人的文化層次也完全不一樣,但是他們彼此之間給對方的精神食糧是足夠豐富的。
江德福雖然是個粗人,可是他能夠記住安傑的愛好,可以滿足她對於小資生活的嚮往,工作之餘,幫安傑帶咖啡。
同樣,安傑給予了江德福足夠的溫暖和愛,陪伴着江德福走過50多年的風風雨。
彼此欣賞
靈魂伴侶之間懂得欣賞彼此的優點,這種欣賞是打破任何條件的,不會因為個體的身份,經濟利益等而產生差異。
曾經遇到這麼一對老夫妻,丈夫喜歡釣魚,每天天不亮,他就背着魚竿,拿着桶去河邊垂釣,妻子早早地就給它準備好一天的乾糧。
從年輕到如今,兩個人已頭髮斑白,依舊如此,年輕的時候,丈夫每次釣魚都會去田間摘一大捧野花,帶給妻子。
後來經濟好了,男人只要回家就會給妻子買一大束鮮花,這樣的習慣持續了很久。
妻子從來不會罵丈夫不務正業,她認為應該支持丈夫的這個小愛好,並且在她心中,他是一個特別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男人。
同樣,在男人心裡,他覺得妻子是一個有思想有智慧,在生活上非常講究的女性。
這對老夫妻如今已經花甲,他們還會經常牽着手逛街,一起吃一串糖葫蘆。
相互理解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術語叫做伴侶響應性,伴侶響應性指的是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能夠明確感知到來自另一半的響應、理解、支持和關心。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做到相互理解,而靈魂伴侶之間,他們可以做到換位思考,可以從內心深處去感知對方的情緒,去真正的理解對方。
他成為了你的傾聽者,而你又喜歡在快樂和悲傷時找他分享和訴說。
他們之間好像是有相同的磁場,不會去憑空猜忌對方,也不會去要挾對方,而是給對方自由,給自己空間,在每時每刻想着他,各自獨立,卻彼此依賴。
彼此成全
富蘭克林·瓊斯說:“愛情不能使地球運轉,但愛情能讓你的人生旅途更有價值。”
一對真正的靈魂伴侶,他們可以做到彼此成全,而不是相互折磨。
我們總說如果兩個人在一起生活遠遠不如一個人時快樂,那麼我們就選擇放手,但是好的愛情,一定是雙方在一起更加幸福,會使得生活變得更容易。
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說:“為了使自己達到完滿,人的其中一半總是在尋覓另一半,所以,能讓彼此完整的另一半就是所謂的靈魂伴侶。”
你們在一起,相互進步,相互滿足,你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你,這才是真正的靈魂伴侶。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家喻戶曉,他們彼此成就才有了今日的輝煌。
錢鍾書曾經在書中寫了對楊絳的話,字裡行間沒有一個愛字,卻在表達最深的愛,他說:“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後,從未後悔。”
人前的大文豪,卻是個不修邊幅的人,錢鍾書不分左右,生活一團糟,楊絳就安心地當起了全職太太照顧他,把他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
在這種環境下,錢鍾書才可以安心地創作,如果沒有楊絳也就沒有了錢鍾書。
最好的愛情一定是一個階梯性的過程,各自有着不同的理想,卻又能夠相互成全來實現自我的價值。
如果你們之間有了以上四種感覺,那麼就說明你和他是一對真正的靈魂伴侶。參考資料:《婚姻心理學》、《部分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