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舍
-
年紀越大越覺得,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有趣到什麼程度呢?
曾經在戀愛前,對另一半有嚴格的標準,身高180以上,學歷要比自己高,月收入起碼是自己的兩倍,要懂得遷就、體諒、理解...
在那個時候的想法里,但凡另一半惹我生氣,就該及時叫停,美其名曰“及時止損”。
但現實情況,遠遠不及自己的預期。
後來愛上的那個人,個子不高,長相一般,工資沒多少,有些時候還讓自己十分生氣,想過離開,卻最終決定留下。
好像感情就是這樣,有一萬套擇偶標準,卻在愛上一個人時,發現對方變成了自己的標準。
究其根本,愛本就是沒有道理的。
真正遇到了那個人才知道,兩個人是不是真愛,說到底還是看兩個字——包容。
換句話,對另一半的包容程度,代表了彼此的真心。
包容,是明知不完美仍堅持選擇
聽過一個值得深思的真實故事。
一個女人,嫁了一個丈夫,對方除了有點學識之外,連基本的生活常識都沒有,不會做飯,不會洗衣,不會做家務。
甚至有些時候連左右腳的鞋都會弄反,以至於妻子坐月子時,常常需要操心丈夫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說起來,很多女人都無法接受,可她卻與丈夫廝守一生,兩個人成就了一段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
這便是楊絳和錢鍾書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錢鍾書和楊絳恩愛一生,可很多人不知道,錢鍾書沒那麼完美,他從小被家人捧着、愛着,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
和楊絳一起出國後,完全靠楊絳照顧,也是相愛多年,才逐漸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是他的改變。
然而,即便錢鍾書沒那麼完美,楊絳也依然無法自拔。
因為他們的故事,想起宮崎駿寫過的一句話:“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
人們總希望自己的伴侶更好一些,更有上進心一些,更顧家一些,更體諒自己一些,更優秀一些。
可真正的愛,不會如此。
真愛之間,是明知道一個人不夠好,還是堅持選擇;是看到了對方的缺點,卻依然深愛;是有離開的可能,卻從未想過離開。
就像有人說,愛一個人,就是所有人都覺得他不夠好,可你卻覺得他無人可以替代。
包容,是明明很難過卻不願放手
前段時間,順路送朋友去做兼職,他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但晚上還是要去別處上班,只是為了給妻子掙錢。
朋友的妻子,家庭條件不好,母親生病後,每天都需要不少錢治療。
很多人明裡暗裡勸他和妻子離婚,覺得兩個人沒有孩子,還不如早點甩了妻子這個“累贅”,開始新生活,可他從未有過類似的想法。
送他去做兼職的路上,想起了曾經的徐志摩和陸小曼。
陸小曼含着金湯勺出生,對生活品質有較高的追求,徐志摩為了讓陸小曼生活更好一些,找多份工作,一直任勞任怨。
很多人喜歡將愛情“物化”,不斷強調愛情里的門當戶對,不斷重申和一個條件不如自己的人結婚有多累。
但真愛,是不會被這些所限制的。
李銀河和王小波結婚的時候,兩個人什麼都沒有,甚至連婚禮都沒有辦,可李銀河嫁得心甘情願;
林惠嘉和李安結婚的時候,李安很窮,甚至結婚後李安也很窮,被林惠嘉養了真正六年,可林惠嘉也沒想過離婚。
以前總覺得,現在的愛情太過現實,這才有很多情侶無法經受現實的考驗。
後來才漸漸明白,那是因為自己沒有遇到真愛,所以遇到的每一份感情都很現實,現實到讓人寒心。
反而是真正相愛的兩個人,是無論在一起開心還是難過,都不願意放手,是無論彼此條件優越還是差強人意,都不願意離開的。
很喜歡《妖怪書齋》中的一段話:
“我知你飽覽過名山大川,而我只是江南一座低矮的青山。但輕舟過萬重,青山依舊在。”
這段話,也許就是對真愛最好的形容。
是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比你更好的人,可我還是想要選擇你;
是我知道你身上有很多難以改變的小毛病,但我還是不想放棄你;
是我知道和你在一起日子要難熬很多,可我還是想要和你一起過日子。
愛一個人的方式,也許沒有統一標準,有人喜歡給予陪伴,有人喜歡給對方花錢,有人喜歡滿足對方心愿。
可兩個人是真愛時,必定會有同一個特點,那便是因愛而生的“包容”。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毛病小怪癖,但總有那麼一個人,會一直喜歡你的奇奇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