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或者你自己看到的某種現象,就覺得遇到了一個強烈的信號,並順着這個信號去做,還把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地告訴別人。
你以為自己是洞察力敏銳,其實不是的,你只是過於敏感而已。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事情往往會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錯誤的信號,會把你帶偏,還顯得幼稚。
從前,紀渻子幫助國王馴養鬥雞,把一隻浮躁不安的雞,關了個把月,抹去了所有的銳氣。
當鬥雞出場時,不管其它的雞如何挑戰,都“按兵不動”。因此,其它的雞,被強大的氣場嚇跑了。
莊子從中悟出一個道理:“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其為不免矣。”
不值得去做的事情,你還要去做,怎麼會不操勞啊?不如什麼都不做,保全自己的強大。
所以,我們會發現,越是成熟的人,敏感度越低,在以下幾種時候,能保持“無動於衷”。
01
被人孤立時,習慣一個人走路。
明朝時,朱宸濠組織了一個飯局,把南昌以及周邊的官員,都喊過來了。
就在吃吃喝喝之時,朱宸濠說:“太后安排我起兵,入朝做王。”
在場的人都很吃驚,謀王位,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絕大部分人都站在了朱宸濠這一邊。
要是起兵成功了,以後跟着朱宸濠也能吃香喝辣,並且當場反對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關鍵時候,江西巡撫孫燧站出來,說:“拿出詔書來,讓我看看。”
孫燧孤零零地站在飯局上,但是他捨生取義的做法,得到了後世的讚揚。
其實,孫燧在來飯局之前,就被朱宸濠孤立了。孫燧毫不畏懼,而是迅速改變江西的布局,拉攏了一批忠誠的官員。
比方說,轉移彈藥庫;讓九江的官員掌控寧州、瑞昌等地的兵力,形成軍事重地;讓官員張文錦在安慶牽制叛軍。
一個人被孤立時,恰好活成了“中流砥柱”。因為你格格不入,被不同層次的人排擠;因為你太優秀了,被低層次的人嫉妒;因為你抓住了別人的要害,因此被人視為眼中釘。
被孤立,不等於“你沒有用”。
當你勇敢地做一個“不合群”的人,就會發現,自己在圈外,卻有了跳出圈子看圈子的大智慧。久而久之,群里的人,反而會怕了你。
那些害怕被孤立的人,總是唯唯諾諾地討好別人,很容易被別人利用,甚至踩在腳下。
要明白,排擠你的圈子,本來不適合你。只要你足夠優秀,離開了別人的圈子,就會有自己的圈子。
02
聽到外界的評價時,一笑而過。
曾子的母親,三次聽到曾子幹壞事的消息,害怕地翻牆而逃。留下了三人成虎的典故。
一些真假難辨的消息,就像一個麥克風,一會兒錄音,一會兒擴大聲音,嘈雜不已。你要是拿起麥克風,就把安靜的生活打亂了。
一切妄言止於智者。你聽到的,看到的,都可能是假的,需要你自己去判斷。別太較勁,否則你就被別人帶着走。
演員周傑在走紅之後,被曝出了很多的負面信息。“耍大牌、隨便吻女明星”等,讓他百口莫辯。
經過深思熟慮,他退出演藝圈,做了農場主。雖然名氣小了,但是生活自由了。回頭一看,所有負面的信息,都站不住腳。
他坦然地說:“綜藝沒什麼意義,就是賺點錢而已。”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你沒有辦法堵住所有人的嘴,也不能一直蒙住自己的耳朵,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笑一笑,不去理會。
成熟就是不計是非,不問未來,專註自己。你是星星,就不要去搶奪月亮的光輝;也不要驅趕遮擋光芒的烏雲,坐等雲捲雲舒。
03
失敗的時候,不動聲色地成長。
有一個男孩,對學習沒有什麼興趣。
爸爸說:“我們來做一道題,誰最快做出來,就得獎勵。”
看在獎勵的份上,他拿起了筆,還一次次贏了父親。
男孩大學畢業後,父親說:“我們來比一比,這個月誰能存錢......”
男孩悄悄把錢,打入父親的存摺,說:“我輸了。”
我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明白,成長就是想盡辦法贏了老爸,成熟就是明明能夠贏老爸,卻讓老爸贏一下。
很多人在低谷時,會表現出情緒低落,找不到方向。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夠慢慢熬,一切都會好起來。
抱怨、抵觸、哭泣,都是沒有用的。唯有成長,才行。就像一顆種子,掉進了泥坑,使勁發芽,朝着陽光出發,泥坑反而會變成滋養自己的地方。
就像那個長大後的男孩一樣,把輸當成一種生活體驗,並且享受“認輸”的喜悅。對老爸是如此,對人生也是如此。
成功和失敗,在交替進行,你不必一驚一乍,而是隨勢而為。
04
看過一句諺語:“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丟。”
最好的人生,不是成熟透了,而是一直走在成熟的路上。哪怕你已經八九十歲了,也不要說“熟透”了,還得活成一個老小孩。
人生不過如此,慌慌張張為了幾兩碎銀,安安靜靜才是生活。
成熟的智慧,就是過濾那些不必要的雜質,留下純粹的自己,停止看別人的臉色,不需要湊合別人的圈子,不畏懼人生的沉浮。
餘生不長,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