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2套房都給了小兒子,卻讓大兒子養老,兒媳:沒必要往來

2022年07月04日20:19:11 情感 1936

知乎上有人問:“父母偏愛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下面有個回答直戳人心:“我成家後一直不想要二胎。”

有人以為,不要二胎是經濟實力不夠,其實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不想要二胎的原因,跟自己的經歷有關。

劉奇就是如此,他是家裡的老大,父母的偏愛讓他的心很受傷,看了他的經歷,或許也會給你一些警醒。

父母2套房都給了小兒子,卻讓大兒子養老,兒媳:沒必要往來 - 天天要聞

01.家有2套房,父母都給了小兒子

劉奇有個弟弟,比他小6歲。

從小,弟弟就是父母的寶貝,劉奇有好吃的都要先讓給弟弟,父母要求他要做到謙讓。

好在劉奇讀書成績好,他通過努力考上了大學,父母覺得壓力有些大,曾建議他出去打工,劉奇拒絕了,他申請助學貸款完成了學業。

大學畢業後,劉奇就留在省城工作,女友跟他志同道合,不嫌棄他出身農村,願意租房結婚。

為了讓小家庭日子過好,劉奇經常主動加班,他覺得累點沒關係,只要能攢錢買房就好,在兩人努力下,他們買下一套小二室,算是在省城有了安身之處。

相比之下,弟弟日子過得安逸,他高中沒讀完就輟學,一直沒有穩定工作,結婚也是父母拿出積蓄給買了套房,婚後小兩口一直在父母身邊啃老,就連孩子也丟給父母帶。

劉奇從來不去計較,他覺得父母能力一般,自己沒必要去依靠父母,有事情自己努力一些就可以解決,他不知道,自己的獨立,在父母看來是不需要照顧。

父母2套房都給了小兒子,卻讓大兒子養老,兒媳:沒必要往來 - 天天要聞

有天,父母把他喊回家,告訴他一件事,說家裡的2套房子都給弟弟,原因很簡單,弟弟沒有穩定收入,而他和妻子都有掙錢的能力。

對此,劉奇心裡不舒服,但也表示理解,只是提出一個想法,既然把兩套房子給了弟弟,那以後父母就依靠弟弟養老,自己有時間回家看看就好。

誰知弟弟反對,他脫口而出:“爸媽沒有把你撫養長大嗎?你能力比我強,贍養父母是你的責任。”

父母也指責劉奇,說他沒良心,供他讀書已經付出很多,養父母就應該多出點力,要是沒能力掙錢,那讀書有什麼用?

劉奇很難過,在父母心中,兩個兒子的地位不同,他們可以為弟弟無條件付出,對自己卻連換位思考都做不到。

或許是看他悶悶不樂,妻子說了很硬氣的話:“既然把家產都給了弟弟,我們什麼都得不到,還要遭人埋怨,那就把紅包和禮物都省了,以後也沒必要來往。”

父母永遠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偏愛,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父母2套房都給了小兒子,卻讓大兒子養老,兒媳:沒必要往來 - 天天要聞

02.偏愛,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還記得那個寫“小作文”的老太太嗎?

老太太有3個孩子,她對小兒子和小女兒很寵愛,唯獨對大兒子很苛刻。

大兒子從學校畢業後,自己掙錢成家,老太不僅不幫忙,還要求大兒子每個月往家裡拿一千生活費,這筆錢她自己不捨得花,都給小兒子花掉了。

大兒媳認為婆婆偏心,就提出夫妻收入分開,她不干涉丈夫往家拿錢,但不要向自己要錢,得知情況後,婆婆大吵大鬧,認為兒媳不孝順,要求兒媳向自己道歉。

兒媳是一位老師,婆婆為了達到目的,在小區貼“小作文”訴說自己的遭遇,還跑去兒媳上課的教室,鬧得兒媳受不了,兒子主動提出離婚,只為保護妻子的平安。

看到兒子恢復單身,母親沒有一絲愧疚,依然提出要兒子把工資卡給她,她說養兒防老,兒子就應該無條件孝順母親。

只是這個要求只針對大兒子,小兒子和小女兒卻不需要,在居委會調解下,大兒子答應每個月給母親500生活費,卻不願每周回家看母親。

父母2套房都給了小兒子,卻讓大兒子養老,兒媳:沒必要往來 - 天天要聞

從表面來看,母親贏了,她讓大兒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其實輸得很徹底,因為大兒子的心中對她充滿怨恨。

我們不能要求父母完美,但父母若是有太明顯的偏心,很容易讓孩子心中產生不平衡。

因為人都有比較的天性,尤其是兄弟姐妹之間,父母的態度很容易被孩子捕捉到,有的孩子嘴巴乖巧一點,或者長得好看一些,就會成為父母偏愛的對象。

而不被父母關注的孩子,在長久無法平衡的家庭環境中,會壓抑自己內心的痛苦,表面看很懂事,內心已經傷痕纍纍,他們一旦有了獨立的生活能力,就會脫離家庭,讓自己遠離憂傷。

03.不患貧而患不勻,讓我們遠離偏心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對孩子有明顯的偏愛,而是盡量一碗水端平。

要知道,偏愛是雙刃劍,對哪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傷害,長久來看,被偏愛的孩子傷害更大。

父母2套房都給了小兒子,卻讓大兒子養老,兒媳:沒必要往來 - 天天要聞

就如劉奇的弟弟,一直在父母的關愛中長大,也造就了他好吃懶做的習性,他有了孩子,也把撫養孩子的責任推給父母。

這也造成了父母的不放心,為了小兒子能有持續的生活費用,只能要求大兒子提供,這種不對等的愛,也撕裂了親情。

到最後的結果是,被偏愛的小兒子沒有養家能力,被索取的大兒子遠離自己。

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父母需要注意下面三點。

第一,不厚此薄彼,以己之力平衡兩個孩子的關係。

不管孩子的能力如何,父母都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不要求大孩子謙讓小孩子,是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你一旦提出這個要求,就已經透露出內心的想法,孩子可以敏銳看到你的偏愛。

第二,孩子長大,督促他們獨立。

從學校出來,人對自己的生活就有了選擇權,不管在哪裡生活,思維都要獨立,避免再對父母有依賴心理。

父母的責任,就是慢慢放手,站在身後看着孩子漸漸遠去,並且做到從容接受。

第三,父母先愛自己,再取悅孩子。

父母2套房都給了小兒子,卻讓大兒子養老,兒媳:沒必要往來 - 天天要聞

有的父母自己過得很苦,不捨得吃,也不捨得用,卻滿足孩子買名牌的需求。

這其實不是愛,而是在用溺愛影響孩子的是非觀。

聰明的父母,會把房子和積蓄留在身邊,通過觀察哪個孩子孝順,再做出把房子給誰的決定。

房子留給孩子,真的沒必要着急,讓孩子有獨立的生活能力,這才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有位作家說得好:“要是孩子有能力,哪裡需要你留財產,要是孩子沒能力,你留再多財產有什麼用?”

父母好好愛自己,讓兒女回來有個溫馨的家,比什麼都重要。

點個贊再走吧!你覺得父母該不該把房子都留給小兒子?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掙大錢的要麼單身要麼離婚 - 天天要聞

掙大錢的要麼單身要麼離婚

人在絕境時不一定逢生,但是確實有不少人的發達和發跡,是在絕境中“誕生”的;因為無所依靠,才能全力以赴。因為沒有牽絆,才能輕裝上陣。網上有個對中國式父母的“抱怨”:說父母們既希望孩子能成為聽話順從的綿羊,又指望孩子能成為羊群里的狼。
這就是別人“已讀不回”的原因 - 天天要聞

這就是別人“已讀不回”的原因

以前,我也覺得,我發消息別人不回復,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別人發消息,我都要及時回復,以示對別人的尊重;那個時候,不回復消息,立即回復還是隔天回復,回復的內容和方式,一度成為了人際關係的熱門話題;但是,現在我不這麼認為了,我悟了;就像網
父親娶了繼母,姐姐靠縫補供我念書,如今我是這樣對待他們的 - 天天要聞

父親娶了繼母,姐姐靠縫補供我念書,如今我是這樣對待他們的

聲明:本文為海藍之謎頭條原創首發,侵權必究。感謝您的評論,點贊,轉發。本人根據身邊生活創作故事,情節虛構處理,如有雷同,請多賜教!口述:袁強01我叫袁強,出生於80年代的農村,我家住在西南的一個小鎮邊。父母生了我和姐姐兩個孩子,姐姐叫袁芳,
這是我見過的,情人關係里最清醒的男人 - 天天要聞

這是我見過的,情人關係里最清醒的男人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男人在情人關係里多清醒,看看這些你就真的釋懷了,你也真的放棄吧,男人真的什麼都跟不了你,男人對情人從來不會上頭,每一次見面都充滿算計1.
因病未孕,婚姻可撤銷嗎? - 天天要聞

因病未孕,婚姻可撤銷嗎?

女方在婚前曾患疾病並做手術治療婚後複發丈夫認為此疾病導致備孕未果請求撤銷婚姻關係並要求賠償△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雜誌 婚前患病,婚後複發 2020年,趙夏(化名)與錢風(化名)經朋友介紹相識。同年9月,趙夏患卵巢巧克力囊腫手術,住院期間,錢風多次前往病房看望。兩人結婚後一直積極備孕,但始終未果。2022年4...
女同事突然問我,願不願和她做臨時夫妻,我同意了 - 天天要聞

女同事突然問我,願不願和她做臨時夫妻,我同意了

在職場這片波瀾壯闊的大海中,每個人都在為夢想和生計奮力前行。然而,在這片看似冷靜、理智的水域里,有時也會湧現出意想不到的情感暖流。我,一個普通的職場人,每天朝九晚五,過着平淡無奇的生活。直到那天,女同事小芸突然向我提出了一個驚人的建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