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閑聊時,無意中從他嘴裡吐出來一個名字。一怔,想了想,想起來那也是我十五六年前的朋友,只不過也是在那時開始,就淡了,慢慢不交往了。
我問朋友,他現在怎樣。
朋友說,四十多的人了,孤僻得很,說話辦事總有一股子極端,懟天懟地懟一切,對什麼都質疑,不相信,抬杠,沒人理。
我說,看來那時候我想的是對的。
那時候,我們都還年輕,是很好的朋友,只不過在他感情不順,一兩年時間談三次分手三次之後,我選擇了從他身邊離開。沒別的原因,就因為在他開始不相信愛情之後,也開始不相信了感情。
那時候,我們一喝酒,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世界還有什麼真愛?還能相信誰?還有什麼感情是真的?
我也很多次勸過他,告訴他,你只要相信,那真的感情就一定存在。而且這世上不僅僅只有愛情。
可惜,那時候的他,已經連朋友的感情都質疑了,覺得我們的勸慰都是敷衍,甚至是看笑話。這樣的心態,對我們也是傷害。
後來,斷斷續續接觸過一些同樣心態的人,共同點都是自認為被傷害到極致,無人可比,因此也都自認為無人可以安慰,無人可以理解,並把這種心態延伸到了生活的全部。
談戀愛被傷害,就認為所有的愛情都很虛假。
婚姻被傷害,就認為所有的婚姻都在假裝幸福。
友情被傷害,就認為所有的朋友情誼都在偽裝真心。
和父母,和兄弟姐妹,和同事,所有產生的傷,都會引發他對於情感徹底的質疑。
傷一次,就覺得自己是這個世上最不幸的人,就覺得自己會這樣被對待,那麼全世界的感情也會被這麼對待,就覺得感情的一方面出了問題,那所有的感情必然都有問題。
結果就是,這樣的人,見不得任何美好。在他心裡,他就是那個舉世獨醒的人,眼裡唯有美好背後潛藏的虛偽。而且他不需要證明,在他心裡,他的經歷就是證明。
後來才知道,很多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存在,而網絡上,更成了這樣的人的舞台。你說的任何話,表達的任何思想,展示的任何態度,不論是善良正義,還是溫暖理性,更或者家國情懷,都可以被他們用所謂的傷痛後的覺悟,理直氣壯的指責和噁心,以此來體現他們的存在和價值,那就是與眾不同的清醒。
直到一位醫生朋友告訴我,這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都是因為極端典型的自我性人格導致的結果。在這樣的人心裡,他全力投入的情感永遠都是第一和唯一,一旦出了問題,他是看不到其他情感的。愛情傷了的時候,他看不到親情友情,反之亦然。當在他心裡,所有感情都如此時,他就會把着自己的傷,死都不願意走出來,以為這世上唯自己最傷最清醒,因此可以無休止憤怒和偏激。
醫生朋友說,其實這樣的人也很可憐。
可憐?我不覺得。
當一個人,一個成年人,到了這個地步,還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認知出了問題,自己的生活出了問題,去認真面對調整,即便過程很艱難,那我只能說,那就是他自己的選擇,自己選擇了和自己為敵,和生活為敵。
承認自己有缺很難嗎?
誰能不對自己的生活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