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2022年07月02日07:41:02 情感 1287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作者:蘇格(富書專欄作者)


《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弘一法師的人生智慧》這本書提到:


“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


一念執着萬般無奈,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固守自己的執念,無異於在內心畫地為牢,把自己困成囚徒。


人生本苦,生活實難,何必再自加負重,“超載”前行。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不苛求完美,享受心靜


加拿大心理學家保羅·休伊特把完美主義性格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要求自我型,給自己設下高標準,並追求極致;


第二種是要求他人型,為別人設下高標準,不允許別人犯錯誤;


第三種是被人要求型,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時刻都要保持完美。


高目標、嚴要求、拼上進值得稱讚,然而一旦過度、一味苛求完美,內心的弦過於緊繃,效果就會過猶不及、適得其反。


正如白岩松所說:“毀一個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致。


前段時間,無數個愛美“劉畊宏女孩”為了極限瘦身,瘋狂跳燃脂操。


然而,健身減肥不能操之過急。尤其是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很容易過度運動,從“劉畊宏女孩”變成“受傷女孩”。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有個網友自稱跳了五分鐘就因運動激烈直接住院;而扭到腳踝,肌肉酸痛沒辦法正常上下樓梯的也比比皆是。


不強求極致完美,儘力而為、量力而行就好。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從扎克伯格創業初期,這個標語就貼在Facebook的辦公室,作為所有員工的行動準則。


哈佛求學期間,扎克伯格最初只是簡單製作了一個社交網站雛形。受到同學認可之後,扎克伯格才開始優化建立了Facebook網站。


哈佛大學2017級畢業典禮上,扎克伯格再次強調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這一理念。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他說:“沒有人的想法從一開始就是完美的,只有當你着手做的時候才變得逐漸清晰,你只需要開始行動 。”


誠然,放下執念、降低期待;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與其求事事完美,不如求奮鬥無悔。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不沉湎過往,享受心安


過往的傷痛總是難以忘懷,就像扎在心中的刺,每每想起,心中總會一陣劇痛。


法國文學巨匠巴爾扎克說過:“如果不忘記許多,人生無法再繼續。”


以前的事情,不必再計較;過往的傷害,要學會放下。


莫言曾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年少時,我經常跟着母親去地里撿麥穗。


有一次,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走,但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抓住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嘴角爆血。


多年之後,我和母親逛集市,突然碰見了當年的看守人,那人已白髮蒼蒼。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我想衝上去找他報仇,母親卻一把拉住了我,輕聲說:


“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人還是那個人,但事情早就過去了。母親的言傳身教,讓莫言懂得了寬容和理解。


季羨林老先生在《一生自在》中說:


如果總是糾纏,那麼痛苦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劇烈殘酷地折磨你,不如淡漠、再淡漠、再淡漠。


2020年,陶勇醫生被暴力砍傷,工作生活急轉直下,無數人扼腕嘆息,聲討施暴者。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而今陶勇醫生卻說:“慢慢地,我開始不再糾結這個人為什麼要砍我,我為什麼要遭此厄運。”


“我沒有必要因為他的扭曲而扭曲我自己,我選擇客觀面對。”


陶勇醫生在出版的《目光》隨筆集的扉頁上,手寫了兩行讓人淚目的文字:醫學是信仰,向光而行。


日子總是要向前走的,不能總是回頭看。


生活就像書籍,翻過舊的一頁,才能書寫新的篇章。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不執着輸贏,享受心寬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女主角李雪蓮,是一個典型的執着爭個輸贏對錯、與爛人爛事糾纏到底的人。


假離婚變成了真離婚,前夫還諷刺了一句“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


為了證明前夫說謊,為了洗刷自己冤情,較真的李雪蓮花了無數的時間和精力去打官司、告狀。最終,搭上了自己最寶貴的年華。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同樣是在《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中,還有這樣一個片段:


法院院長宴請老領導,席間有個下屬拍馬屁:


“老領導和阿姨結婚五十周年,不容易啊!給我們小輩們傳授下經驗!”


老領導清了清嗓子說:“經驗談不上,也就一個‘忍'。”


領導夫人急忙接話:“不對,四個字,一忍再忍!”


雖有調侃的成分,但細細品味,一忍再忍其實就是寬宏大量,有時候寬恕對方,也是成全自己;選擇了寬恕,也是與現實和解。


反觀電影中的女主角李雪蓮,就遠不及老夫婦活得通透。


如果她能早一點放下怨念,不那麼較真輸贏對錯,說不定早已重新過上舒適的生活。


寬恕他人,寬心待人,才能在下一個路口,遇到一個嶄新的自己。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楊絳先生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不苛求完美,做個長期主義者,享受心靜;


不沉湎過往,做個樂觀主義者,享受心安;


不執着輸贏,做個現實主義者,享受心寬。


點個贊,懂得放下、學會減負,與往事揮手、向前方邁進,集中精力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放下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蘇格,富書專欄作者,富小書的人,傳播學小碩,目前在大學從事行政工作,兼職投稿寫作,擅長“講故事”和“寫評論”,持續堅持與熱愛寫作這件事,本文: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空難逃生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空難逃生自救指南

最近看到飛機失事的新聞,心裡咯噔一下。你大概和我一樣,每次坐上飛機,都會有一瞬間的恍惚。當巨大的機器轟鳴着衝上雲霄,把你帶離熟悉的大地,你會覺得人類既渺小又偉大。我們在萬米高空,喝着飲料,看着電影,暫時忘卻了樓下的車水馬龍和瑣碎日常。
韓國80歲老人開車衝進休息站導致16人受傷,因走錯路錯踩油門 - 天天要聞

韓國80歲老人開車衝進休息站導致16人受傷,因走錯路錯踩油門

△事故現場2日上午11時32分許,韓國嶺東高速公路江原道大關嶺休息站,一名80多歲的女性(警方暫稱A某)駕駛一輛白色福特Explorer SUV失控沖入休息站,撞碎玻璃並撞毀多張桌椅,最終車輛卡在餐廳櫃檯前停下。 △事故現場A某向警方供述稱,她發現開錯方向想要停車,結果誤踩油門踏板,導致事故發生。經初步檢測,警方排除其酒...
從風花雪月到同舟共濟:婚姻與戀愛間那道看不見的界碑 - 天天要聞

從風花雪月到同舟共濟:婚姻與戀愛間那道看不見的界碑

副標題:戀愛與婚姻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當設計師林薇在結婚三周年紀念日翻開戀愛日記,指尖划過“他冒雨送來的奶茶甜到心底”的字句時,窗外正傳來丈夫與維修工討論水管爆裂的喊話聲。這一刻的錯位感,恰似無數親密關係演變的縮影——**戀愛是兩顆星辰的浪漫
現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 天天要聞

現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前段時間一位TOP10房企營銷總在飯局上放出豪言:“現在雖然沒地沒項目,但也無所謂,大不了開個門店做中介老闆,20多年的房地產經驗總能有口飯吃”。如果是2019年之前,他的觀點也許成立,但放到現在只能說他還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因為房地產的“食物鏈”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4中國房地產中介行業白皮書》顯...
50歲以後,最該討好的是這4個人,永遠別得罪,現在知道還不晚 - 天天要聞

50歲以後,最該討好的是這4個人,永遠別得罪,現在知道還不晚

年輕時,我們總覺得世界很大,朋友很多,時間還長。可過了50歲才發現,人生就像一場減法,真正值得掏心掏肺的,不過寥寥幾人。五十歲之前,人們往往拼盡全力向外索求;直至五十歲過後,方才領悟要向內收斂。那些曾經追逐的名利、面子、社交,漸漸變得不再重
你照亮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照亮你 - 天天要聞

你照亮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照亮你

#心中的靈魂伴侶#活成陽光,成為一道光​每個人都喜歡身邊圍滿了人,被擁護,被人追棒,都想有人來照亮你,但是我們又不想成長自己,不想去行動起來,恐懼,依賴,退縮,……,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是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別人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 天天要聞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女人對你態度冷冰冰,對你的事情不上心,你親近她,她會後退,會下意識將你推開,你有事情要麻煩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時候,你穿荊度棘,為女人做一些事情,試圖哄女人開心,女人卻不受哄,總是怠慢你,在這個時候,你應當明白女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中年男女,與一個異性之間的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大大方方,坦坦蕩蕩更長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與異性的相處過程中,智者的選擇是保持距離,不頻繁接觸,靠近。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愛情這事兒,多半藏在生活的雞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關頭突然來了,那些被身份、規矩裹着的感情,到底會露出啥樣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關係當成生活的調劑,卻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盡最後一點力氣說想見你,拋開那些世俗說的角色,你心裡頭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