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的白髮人生:關於幸福、懷舊和孤獨

2022年06月30日13:45:37 情感 1197

我從來都沒想到過有一天我會慢慢變老,正如我對於我的父母已經年逾七旬這件事感到不可思議一樣。


我爸已經超過70歲了,但是他的頭髮只是花白,樣貌沒有太大改變,在我家郊外買的房子里,他終日在小院忙碌,種他的2分菜地。


我媽身體不太好,年輕時即患風濕,經常腿疼,但在我的印象里,她也只是腿疼、消化功能有點虛弱而已。


我無法將他們的真實年齡和他們聯繫在一起,直到前段日子我爸住院。


他住院是因為意外,但是這場意外卻讓他瞬間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他的聲音變得虛弱無力,醫院只允許一個人陪床,且不得外出,於是年逾七旬的我媽被隔離進醫院,我只能在早晨醫院交接班的空檔悄悄溜進病區,簡單的送點東西。


他們肉眼可見的衰老,以我不敢想象的速度。又或者,他們不是最近才開始衰老,而是我一直選擇性忽視。忽然想到前段時間我還在討論原生家庭的問題,忽然感覺有些恍惚——我的那些回憶,都發生在小時候,那時我還是個小孩,而他們也正值壯年。我從未想過有一天,他們已經如此衰老,衰老到大概和我共處不了太多日子。


相比我的麻木,父母自己對於“衰老”可能早有體驗,我爸雖然還會幹很多活,但他也開始告訴我:以後這房子的維護,可能要靠你了,我爬不動了。我媽還是一如既往地給我送這送那,但她也偶爾會說:“我累了”。


什麼?他們也是會疲憊的么?他們也會感覺力不從心么?


細思極恐。


最近看了一本書《你好,我的白髮人生》,這本書顧名思義,講述的是人步入老年後的心理生活。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專業的心理學書籍,但不知為何,在我看時,卻總忍不住走神,需要略作平復,才能繼續。我知道,是我的恐懼在作怪。

你好呀,我的白髮人生:關於幸福、懷舊和孤獨 - 天天要聞

01 幸福


每個人一生忙碌,到底在追求什麼?無非兩個字:幸福。美國心理學家埃德·迪納認為:幸福感是一種主觀的心理體驗,擁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較多的積極情緒和較少的消極情緒。換言之,幸福感只要有兩個方面組成,一是對生活的滿意度,二是情緒體驗。


大多數人在提到老年時,都會湧起悲哀的情緒,認為老年人的機體功能正逐漸衰退,生命正在不由分說地走向終點,所以必然和幸福感無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根據心理學家的調查,人們對幸福感的體驗呈現U型曲線:在生命初期和老年時,幸福感最強,反倒是中年階段幸福感最低,很容易陷入中年危機中。


回到幸福感的兩個要素,事實上,老年人對於情緒的調節能力和對外界環境的寬容程度會大幅度提升,這正是很多老年人雖然對身體的控制感日漸衰退,但仍能保持幸福感的原因。


每天早晨我都會去公園,在公園裡年輕人很少,老年人最多,他們或散步,或耍劍,或打拳,或翻杠,三五成群,開心溢於言表。


作為老年人,其實並非一無是處,類似的研究還在認知方面得到了驗證,比如人的智力,其中流體智力以神經生理為基礎,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衰退,但另一方面,晶體智力卻會在成年後保持穩定,它受到社會文化和教育的影響較大,在老年期依然能保持相對的穩定。換言之,老年人也許反應速度會變慢,但智慧卻常常增強。


所以,不管是從幸福感的U型曲線還是從人的智力變遷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生命是一個複雜體,沒有單一形式的趨向,正如我們“如何看待老年”這個問題本身,就會直接影響幸福感一樣,老年期並非洪水猛獸,而是和各個年齡階段一樣,優劣並存。


在這裡也可以引申出幸福的宗旨:我們對一個事物的主觀的幸福感,來自於“如何看待ta”,而不在於“ta本身到底如何”。


心理學家也給了老年人2個幸福錦囊:


  • 每天記錄3件讓自己開心的事
  • 多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較

你好呀,我的白髮人生:關於幸福、懷舊和孤獨 - 天天要聞

02 懷舊


很多老年人喜歡懷舊,正所謂好漢也提當年勇。與此相關的,還有很多老年人喜歡囤積舊物,這與不少年輕人的習慣大相徑庭。


事實上,懷舊也被人稱為“回歸心理”,當我們一直匆匆趕路時,偶爾駐足回望,常常會幫助我們反省過去,汲取情感養料,所以,老年人的懷舊其實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懷舊對於老年人保持愉快、尋找自我和維繫關係方面,都具有穩定和積極的意義。


  • 懷舊是老年人積極情緒的儲藏室
  • 懷舊是老年人尋找更好自我的階梯——它是一種保護機制,可以幫助老年人以更積極的眼光來看待自我,提高自尊水平。同時懷舊還可以讓人變得更善良柔軟,最重要的是,懷舊可以為處於老年期的個體提供了整合自我和正視死亡的機會。


看了以上內容,身為晚輩的我們是否能理解老年人的懷舊?能否給予老年人更大的包容和允許呢?正如我們自己所希望的那樣。

你好呀,我的白髮人生:關於幸福、懷舊和孤獨 - 天天要聞

03 孤獨


孤獨是很多老年人躲不開的話題,尤其在當今這個忙碌的社會,隨着空巢老人的增多,老年人的孤獨感只會比之前更加強烈。很多老年人在社會交往中都會顯出程度不同的不適應性,進而產生孤獨感甚至抑鬱情緒。


老年人的孤獨感有兩種表現,要麼沉默寡言,情緒低落,要麼急躁易怒,常常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前者比較容易理解,而後者常常會引發糾紛和反感。事實上,暴躁可能是為了引發周圍人的注意,這不由得讓人感慨——多麼像幼兒時期的表現,用哭鬧來吸引注意力。不知從這個角度去重新審視老年人的暴躁,是否可以多幾分理解?


有研究表明,長期的孤獨感會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下降更快,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和阿爾茨海默症,壽命也會比孤獨感較少的老人縮短約6年。


老年人的孤獨感有的來自於社會環境,比如空巢老人、獨生子女等,也有一部分來自於和親人尤其和子女之間的溝通障礙。作為子女,這部分是我們可以做功課的地方。而作為老人,也可以採用更為積極的應對方式來走出孤獨。


  • 自我整合,重拾生活的意義
  • 發展新的興趣,學習新的東西
  • 走出家門,充分享受老年時光


總之,孤獨感和幸福感一樣,是一種來自主觀的感覺,而這種主觀感覺,其實我們是有主動選擇權的。選擇恰當的策略,積極應對,就可以在人生的晚年依然保持高質量的人生。

你好呀,我的白髮人生:關於幸福、懷舊和孤獨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輩,而我們每個人也終究會老去。隨着我國老齡化社會的急速發展,如何應對老年問題,成了越來越迫在眉睫的話題。這本《你好,我的白髮人生》涉及了隔代撫養、成功老化、認知健康、終身學習、防止受騙、心理需求、積極情緒、幸福感等多個關鍵話題,是一本應對老年生活的寶典。或許通過這本書,我們不但可以對自己的父母更了解,更寬容,同時也可以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多平台簽約作者(全網統一ID:有夢想的唐糖)

❤️壹心理認證作家

❤️外冷內熱

❤️熱衷深度乾貨

❤️出版《做情緒穩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如果你有什麼心理困惑,歡迎後台私信。我為自己寫作,望遇到產生共鳴的“同路人”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關係再好,也盡量少在這幾個時間去別人家 - 天天要聞

關係再好,也盡量少在這幾個時間去別人家

人活在世上,身邊少不了一些親朋好友,也會遇到一些同道合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互陪伴、相互支持,度過人生許多美好的時光。有時候還會約着一起去旅行,一起聚餐,一起暢聊心事,甚至還會相互串串門......更進一步增進彼此的感情。然而上門做客,也是有講
女人對男人失望了,想放棄了,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兩個字 - 天天要聞

女人對男人失望了,想放棄了,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兩個字

樹葉不是一天變黃的,人心也不是一天變涼的。雪花把樹枝壓垮前,往往經歷了很長時間積雪的堆積,每一片雪都不無辜。我們總以為一段感情結束,是突然間的事,回過頭來去看,才發現原來,一切早有預兆。女人若是還願意對你吵,和你鬧,說明她心裡是有你的。
女人的心,有沒有給其他男人,看這一處地方就知道 - 天天要聞

女人的心,有沒有給其他男人,看這一處地方就知道

愛情裡面,背叛是最讓人心痛的,比不愛還痛苦。不愛了,直截了當說清楚,選擇分開就可以。而背叛,就像是一鍋香噴噴的熱湯,落進了蟲子一般噁心,讓人作嘔。一旦,一個人的心發生了偏移,那麼這段關係就已經從裡面腐爛了,沒必要再繼續了。那麼,如何判斷一個
女人還在等你複合的信號 - 天天要聞

女人還在等你複合的信號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你如果事情找她,她還是會秒回。哪怕你真的遇到了什麼麻煩,她都會幫。光是女人做到這一點,就說明她的心裏面還是有你。而且你們分開以後,她一直沒有開始新的戀情。就連你送給她的東西,你們的聊天記錄,她都會保留。不願意開始新的生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 - 天天要聞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離婚是一件令人痛苦和困惑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女人來說。離婚後,很多女人都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否需要再次尋找新的伴侶?有些人可能會選擇獨自生活,而另一些人則希望能夠重新建立一段美好的感情
中年以後,能達到這6條,才算是人生贏家 - 天天要聞

中年以後,能達到這6條,才算是人生贏家

在生命的旅途中,中年是一道分水嶺,是積累與沉澱的見證,也是收穫與感悟的開始。當我們步入中年,回望來時的路,也許會感慨萬千,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規劃。那麼,在眾多的期望與追求中,什麼樣的狀態可以稱得上是人生的贏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