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房子抵押了也得治”,畏懼死亡,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2021年10月06日22:34:09 情感 1731


實錄:“房子抵押了也得治”,畏懼死亡,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 天天要聞


01

岑秀蘭做了一輩子醫護工作,雖見慣生死,卻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用那樣特殊的方式告別家人……


1950年春天出生的岑秀蘭,長相和性格均像春日的花朵,靚麗又怡人。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竭盡所能讓她衣食無憂。成年後,她進入市裡的大醫院,成為一名白衣天使。


後經人介紹,她嫁給在國營工廠當技術員的外地人林國棟。婚後第三年,岑秀蘭生下兒子林小強。兒子的到來,讓原本就恩愛的夫妻倆感情愈加濃厚。


為了給妻兒搏取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林國棟藉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南下經商。


岑秀蘭獨自帶着年幼的兒子生活,一家人一年也難得相見幾次。


剛開始,她捨不得把兒子留給老人照顧,便自己帶著兒子去上班。可她經常因為忙碌,而無法及時照顧兒子,好在熱心的同事們都願意搭把手,兒子才沒有被扔在一旁無人看管,這讓她對兒子充滿歉意。


後來,她只好把兒子送到娘家,平時由父母幫忙照顧,調休時她才有機會和孩子相處。


長期如此,兒子和她不親近。作為母親,她心酸又無奈,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兒子上幼兒園後,她把兒子接回身邊,母子感情才慢慢得以修復。



02



有一次兒子睡着後,單位卻臨時通知加班。岑秀蘭想著兒子睡著了應該不會有問題,便輕輕出門。


沒想到半夜兒子突然醒來,看不到媽媽就嚎啕大哭,他赤腳跑到院子里找媽媽……


被吵醒的鄰居給岑秀蘭單位打電話,她這才匆忙趕回家。事後她想想就害怕,如果兒子跑到街上,被人販子拐走可怎麼辦?或者出了什麼意外呢?她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虧欠兒子太多。


兒子的家長會、學校活動,經常是父母代她陪兒子參加。因為工作關係,多數時候她身不由己。


好在兒子懂事,起初他也有情緒,可後來他也體諒了媽媽的辛苦,還反過來安慰媽媽。


兒子越懂事,岑秀蘭心中越不是滋味。哪個母親不希望給孩子更多陪伴?可她卻做不到。


丈夫南下經商這幾年,事業起起落落,他又不願意放棄。為了兒子,他們夫妻爭吵過,最後她還是妥協了。


岑秀蘭轉而把心思全放在兒子身上,帶着對兒子的愧疚,她用盡自己全部的力氣愛他:帶兒子旅遊,給他買喜歡的玩具、模型。物質上,兒子從不會落後於人。


父母都勸她不要過分溺愛,以免害了孩子。岑秀蘭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好在兒子爭氣,雖然“富養”,卻未寵出毛病。


兒子看到她工作辛苦,還悄悄把她給的零花錢存起來,在她生日時,給她買禮物。


母子二人,情深意切。


後來丈夫生意失敗,還欠下巨額債務。岑秀蘭在之後的很多年裡,用自己的工資補貼給丈夫還債,家裡的生活水平也急劇下滑。


儘管如此,她寧願自己受苦,也要把兒子放在第一位,培養兒子讀書、學才藝。


兒子大學畢業,在杭州有了一份讓人羨慕的設計師工作。兒子結婚生子後,岑秀蘭也正式退休,開始享受她熬了一輩子才換來的退休生活。


成家立業後的兒子,對岑秀蘭更加孝順。他知道母親一路走來不容易,一有時間,他就帶着母親旅遊,帶她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幸福時光總是短暫,好日子還沒過夠,岑秀蘭的身體就出現異常。


03



這年秋,岑秀蘭在兒子的陪伴下旅遊至成都。因為天氣變化,她身體有些不適,原本想着好好休息就能恢復,沒想到卻一直發燒,後來到醫院檢查的結果,讓她和兒子陷入恐慌:食道癌


好在發現還不算太晚,兒子把她帶回杭州後,在最好的醫院做了手術。術後情況不錯,幾個月後,她又恢復了正常生活。


作為一位醫護工作者,她幾十年來見過無數患者的痛苦,以及患者家屬面對巨額醫療費用時的無助。


這次住院,她也親身體會了這樣的煎熬:傷口疼痛、呼吸機、插管、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想翻身都不行。年輕人都受不了,更何況她這樣上了年紀的老人。


她終於理解,為什麼很多患者在醫院久住之後,會抗拒治療,口口聲聲求死……


“如果我生了重病,不要搶救,我不想被‘上刑’。”這是患者家屬經常說的一句話。


因為家屬親眼看到家人受的苦,覺得太折磨人。可真到了那一天,求生的慾望還是戰勝恐懼,哪怕砸鍋賣鐵、傾家蕩產也要治。


岑秀蘭原以為自己見慣了生離死別,會看淡。沒想到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依然做不到坦然面對。住院手術期間的痛苦,也讓她心底害怕。


次年9月中,岑秀蘭在丈夫的陪同下到醫院複查。結果發現,當初手術後的“恢復良好”,只是暫時的假象,癌細胞轉移了,如今,肝、胰腺、胃都發現癌細胞。


拿到複查結果,岑秀蘭雖然沒有像普通患者那般失態,但身體也像灌了鉛,重達萬斤。醫生沒有直接告訴她還有多少時間,但她自己知道,如此嚴重的情況,最多也只有半年左右。


發病點太多,已經不適合手術,只能化療或者採取其他保守療法,這樣或許還能陪着家人多走一段路。如果硬要上手術台,生死難料。


經歷過最初的煎熬,等到情緒恢復時,岑秀蘭反倒看開了些,倒是丈夫一臉愁容。


他們夫妻這幾十年雖然也過得磕磕碰碰,但能相守走過那麼長的路,也很難得。人到晚年,年輕時的很多不如意反倒釋然,彼此珍惜着越來越短暫的時光。


兒子兒媳知道複診結果後,兒子毫不猶豫:“明天就住院,哪怕只有一絲機會也要試試,更何況現在醫學技術那麼發達,總會有辦法的。”


岑秀蘭打算告訴兒子,她想採取保守治療。可看著兒子強忍淚水的雙眼,她害怕兒子更加難過,就沒有說出口。


她也想多陪兒子幾年,兒子沒放棄,她也要堅持。


04


9月底,在林小強的安排下,岑秀蘭很快住院。

可事情並未如他預想的順利,醫生說,癌細胞擴散太快、範圍太廣,不能再進行手術,更何況他母親的身體不一定承受得住如此高強度的手術。可以先化療,看看後期情況再說。但根據患者情況,她大概還能再活六個月左右。


如果不想忍受化療的痛苦,也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情況下,走完人生最後四五個月。


四五個月,怎麼可能?林小強不接受這樣的結果。


可他連續找了好幾個專家,都是如此結論。他不是毛頭小子,心中再怎麼不願意接受,也知道母親病情的嚴重。


此時,妻子也勸他,要不,就聽醫生的,採取保守治療吧,或許母親還能活久一些。


妻子的話不無道理,可林小強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不計一切代價救母親。


母親是他的天,小時候父親常年在外,只有他和母親相依為命。


他記得,嬌小的母親獨自背着沉重的米面袋爬樓,雙腿一直發抖,他甚至擔心母親的腿會像電線杆一樣斷掉。於是幼小的他,就在母親身後努力托着袋子,母子二人都累得滿身是汗。


母親對自己很摳,什麼都捨不得買,但每次帶他外出,一定會給他買好吃的好玩的。母親幫父親還債的那些年,每天加班,不上班的時候又去幫人送貨……


母親瘦弱的肩膀,承受了太多重擔。林小強自懂事起就發誓,長大後一定要讓母親好好享福。


可母親才六十七歲,他如何捨得讓母親選擇保守治療,在數月之後永遠離他而去?


這對於林小強來說,就是見死不救,就不配為人子。


林小強找了很多家醫院,終於有一家醫院同意為他母親手術,但費用至少六十萬,而且手術風險很大。


雖然醫生的話讓林小強擔心,但他寧願拼一把:如果手術成功,母親有希望活更長時間。如果失敗,至少他儘力了。


既然命運如此,他也不會留下太多遺憾。可如果不手術,他無法數着日子,眼睜睜看着母親一步步走向死亡。


05



林小強和妻子、父親商量,妻子依然保留她的意見:保守治療,婆婆不用承擔手術風險,也不用承受太多痛苦,他們夫妻還能減輕經濟負擔。


這幾年家中花費巨大,從婆婆上次手術到現在,家中又花了不少錢,他們的存款沒了。林小強幫同學擔保的那筆貸款還出了問題,銀行已經多次上門,說要起訴……


如今,每月房貸、車貸,兩個孩子上學、培優,以及全家人的開銷,加起來就是一大筆錢。


婆婆如果要手術,他們只能另想辦法。六十萬不是小數目,手術後的治療費用更看不到頭。雖然可以報銷一部分,但比例太低。

更重要的是,或許這麼多錢砸下去,結果依然是人財兩空。

父親也同意保守治療,除了兒媳說的這些因素外,他也心疼妻子受苦,更擔心妻子挺不過這台手術。可想到還有一絲希望,又拗不過林小強哭訴對母親的不舍,他們只能同意。


如果繼續阻止他,先不說能否勸得住,就算勸住了,今後這也是在他們之間的一根刺,誰心裡都不好過。


林小強安排母親轉院後,把房子抵押給私人,及時籌到錢。


在住院等待手術期間,岑秀蘭看着身邊一個個重症病人痛苦的樣子,她再次萌生放棄手術的想法。


兒子卻說服了她,他說,醫生告訴他如果手術成功,再度過五年生存期,今後複發的概率很小,這樣一家人就能一直在一起。


岑秀蘭動心了,有誰能坦然面對與親人的永遠分離呢?只要有一絲希望,總要試一試,就像鯉魚躍龍門,躍過之後就是新生。


對於母親提出保守治療的想法,林小強覺得,那是母親體諒他的難處,不想再給他增加負擔。到了這個時候,母親依然為他考慮,這更堅定他要給母親做手術的決心。


10月10號,岑秀蘭被推上手術台。


一家人在手術室門外焦急等待了四個小時,最後卻迎來噩耗,母親沒能從手術台上下來……


人們總是神奇地堅信,奇蹟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不幸卻一定不會找上門。可現實卻擊垮了林小強。


他雖然曾考慮過手術風險,但心存僥倖,更沒有真正做好接受這個結果的準備。


06


母親的後事,都是妻子和父親在處理,他一直陷於自責無法自拔。他後悔當初的堅持,如果聽了妻子的話,就不會是現在的結果,是他害死了母親。


這個念頭讓他整日借酒澆愁,逢人便哭訴自己不孝。他無心處理債務問題,導致向私人借的款項未能及時償還,債主每天派人來追債,弄得家中烏煙瘴氣。


每次想到丈夫固執不聽勸,妻子就忍不住嘮叨,夫妻二人經常因此吵架。妻子氣憤之下只好搬回娘家。


林小強父親雖然最後抱着一絲希望同意手術,可妻子離開後,他很後悔,心中對兒子也有了怨念:如果不手術,好歹還能相伴好幾個月。可如今卻一句遺言都沒留下。他自己回了老家,免得忍不住會抱怨兒子。


家中如此情況,林小強更加萎靡不振。


12月底的一個下午,他悲憤之中藉著酒意,抄刀刺向一名多次上門催債的打手,造成命案……


這個三代之家,碎了。


有人說,如果林小強不執着於對母親的不舍,對孝順近乎執念的認識,老母親在最後階段採取保守治療,或許結局會好一些。


正是因為林小強、岑秀蘭、林小強的父親,他們都不敢正視岑秀蘭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現實,固執地求助不可能有效果的醫療干預,最終岑秀蘭突然離開,林小強心愿落空,他和父親、妻子之間也產生隔閡,最後發生更不幸的事。


對此,我們不作評判。


只有當事情真正發生在我們身上時,我們才會做出最真實的反應。如今的看法,都是基於自己的立場而已。


岑秀蘭作為一個有幾十年工作經驗的醫護工作者,尚不能在面臨生死抉擇時從容面對,更何況我們常人。


如今,一對夫妻要養四位老人,形勢可能更嚴峻。若我們從現在起,就開始進行死亡教育,或許可以減淡我們對死亡的恐懼。


當有一天人力已經不可為時,或許能平靜面對其他選擇。


因為,畏懼死亡,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有此準備,我們也會更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用更積極的姿態直面生活。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53歲,為了老了有個依靠我再婚了,現在只有後悔 - 天天要聞

我53歲,為了老了有個依靠我再婚了,現在只有後悔

我53歲,為了老了有個依靠我再婚了,現在只有後悔我叫李秀蓮,今年53歲。我的人生,就像是一條曲折的小溪,有過清澈的歡笑,也有過泥沙俱下的悲傷。我曾經以為,再婚會是我晚年生活的依靠,卻沒想到,這依靠竟成了我無盡的懊悔之源。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小
我54歲,突然發現,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長,很准 - 天天要聞

我54歲,突然發現,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長,很准

我退休後這份工作,讓我接觸到以前接觸不到的人,自從環境變了之後,讓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凡是過了五十歲,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質。大家品鑒。內核強大。我最近學到了一個詞語,就是自覺矜貴。只有內核強大的人才會做到。內核強大的女人,不
無緣夫妻,也會愛你一輩子 - 天天要聞

無緣夫妻,也會愛你一輩子

愛是牽掛,愛是在意,愛是想念,愛是期盼,在我心裡,全是對你的愛意,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你。你是我最愛的人,無緣夫妻,也會愛你一輩子,我承認,我抗拒不了對你的情深,抑制不住對你的思念,對你的一份愛,會在我心裡纏繞一生。這世間的情緣
因為窮你做過什麼卑微又難忘的事?網友:初吻明碼標價26元 - 天天要聞

因為窮你做過什麼卑微又難忘的事?網友:初吻明碼標價26元

頭條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達西文”專註分享各類趣事觀點,謝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在這裡祝大家人生如意,事業有成,工作順心,生活開心,好事連連!都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貧窮”這兩個看着不起眼的字,卻能形成讓大多數人擺脫不了的困境。
因果報因:好人不一定長壽,壞人也不一定短命 - 天天要聞

因果報因:好人不一定長壽,壞人也不一定短命

經常有人會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我覺得這句話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你不信,我給大家舉兩個生活中的例子。我們老家有一個男人,現在有70多歲了,年輕時脾氣暴躁,對自己的父母非打即罵,對自己的親弟弟更不用說了,有幾次把弟弟打的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