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2021年10月03日19:52:13 情感 1018

在我還尕的時候,最高興的事情

就是有親戚家要辦喜事,只要辦喜事

前前後後好幾天,都能吃到好吃的

我家親戚多,我阿達阿媽輩分還高

我們幾個又生的晚

所以大我們十幾二十歲的

表哥表姐堂哥堂姐就有一大堆

每年都能碰到好幾樁喜事

但凡喜事,頭一天少不得

阿達阿媽要去給人家幫忙

我就跟着去混吃混喝,順帶和別的

混吃混喝的孩子瘋玩一天

喜事當天,阿媽會拿出壓箱底的好衣服

把我收拾地展展得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從前在新疆焉耆

家裡辦喜事是要搭棚宴客的

吃的都是流水席,我一天能坐好幾回席

常常是吃得肚子滾瓜溜圓

不管是娶親還是送親

我還能跟着大人們的隊伍

到對方家裡去開眼坐席換個口味

喜事第二天

下湯的日子自然也少不了我

那碗臊子面是一定要吃的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喜事第三天,新娘子回門,我也跟着湊熱鬧

如果是哪個表姐或者堂姐出嫁

到了喜事第四天的倝早,肚裡油水十足的

我賴在炕上不肯起來,阿媽就會說一句:

今兒個去你阿姐婆婆家下四道面呢

人少得很,也沒啥熱鬧看

你就個人在家裡頭耍吧?

我一聽“四道面”

一骨碌就爬起來從炕上跳下來了

連忙問阿媽啥叫四道面

阿媽也解釋不明白

就說是要去新媳婦家幫忙下廚

給婆家人做飯

我於是硬跟着去了,飯端上桌子的時候

並沒有什麼四道面,就是普通的一種湯麵條

像臊子面也像湯麵,比家裡普通的飯肉多些

湯很好喝,還配着好幾碟子涼拌菜

我後來問過好幾個親戚,他們都說

這是結婚後第四天的揆程

所以叫“下四道面”,可是明明

就沒有四道面而只有一碗面啊

為什麼要這樣叫呢?

我也查過有關焉耆回族婚俗的文字記載

都是寫着“下四道面”

這個疑惑一直伴隨着我

到底是哪四道面呢?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再到後來,在西安上大學的時候

同班有個陝西戶縣的同學

有一回周末跟着他去戶縣

碰到他家所在的村裡有親戚家娶了新媳婦

請我們去吃飯,吃的是臊子面

我那同學告訴我這叫“試刀面”

是新媳婦進門第四天展示廚藝

給婆家人做的第一頓飯

聽着“試刀面”這個名字,我一下恍然大悟

原來是焉耆的方言發音誤導了我

根本就沒有什麼“下四道面”

而應該是“下試刀面”啊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下試刀面

新疆焉耆方言音讀為【xiā sī dao miān】

是焉耆回族的一種婚俗,指的是

新媳婦結婚第四天在婆家做的第一頓飯

這頓飯的名字叫“試刀面”

婚後第四天,娘家媽媽

和新媳婦的嬸嬸、舅母、姨娘等

至親女眷會帶着新鮮的羊肉和切好的長面

還有女兒出嫁前穿過的舊衣和新圍裙到婆家

送新媳婦進廚房做嫁到婆家後的第一頓飯

這個揆程叫“下試刀面”

因為焉耆方言經常是“s”和“sh”不分

“試”在焉耆方言里就是發的“si”音

我們常把“試一下”說成“四一哈”

“下試刀面”這個揆程

在最初沒有文字記錄口口相傳的過程中

逐漸被以訛傳訛成了“下四道面”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下試刀面”是展示新媳婦在鍋灶上的本事

也是婆家對新媳婦

是否能做得一手好茶飯的考驗

更是娘家展示出嫁前教導女兒成果

反映娘家媽媽廚藝水平的一個絕佳機會

所以娘家的至親女眷才會組團來幫忙

女兒的廚藝強,受到婆家人的讚譽

娘家媽媽自然很風光

反之,則有丟人現眼的嫌疑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過去的教女之道就講究

“上炕的裁縫,下炕的廚子”

焉耆俗話常說

“娘家門上十個鍋灶能玩轉

婆家一個鍋灶伺候難”

在這樣嚴格教導下長大的女子嫁作人媳

不光要有好性情

還要在操持鍋灶方面有能力

為的就是不能給娘家打臉

處處體現出修養

所以,在婆家做的這第一頓飯

新媳婦會傾盡全力施展廚藝

目的就是為娘家媽媽爭光

也是為了讓自己在婆家受到尊重

而娘家的至親女眷都是在鍋灶上

操持了幾十年做得一手好茶飯的高手

她們前來助威,就是為了打氣加油

緩解新媳婦的緊張情緒

並從中進行技術指導和經驗傳授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娘家媽媽心疼女兒,擀麵切面很費事

所以自己提前在家裡擀好切好拿過來

從娘家拿羊肉到婆家

一是因為女兒熟悉娘家的的食材

能駕輕就熟地做出好味道

二是這麼多人來婆家吃飯,權當是禮行了

出嫁前的舊衣服拿過來是為了

讓女兒穿上熟悉的衣服下廚方便

新圍裙則是象徵著新媳婦在婆家開伙順利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而新媳婦第一次下廚做帶湯的麵條

是因為麵條本身就是百吃不厭的家常飯

並且麵條的吃法和口味多變

講究選料好、面功硬、烹飪巧

是最能考察廚藝的飯食

麵條也寓意長長久久

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據說唐代詩人王建

所作的新嫁娘詞組詩中

第三首就是描寫當時民間新媳婦

下廚做試刀面的習俗: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所以試刀面也叫下廚面

試手面、三刀面等等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試刀面”的習俗

在陝甘青寧一帶至今流行

在不同的地區和民族中呈多樣性和趣味性

寧夏地區新娘在婚禮第三天要下廚主廚

展示自己的鍋灶手藝

一般是做養麥面,也叫養剁面

寧夏俗語常說

“養剁面一條線,又細又長拉不斷,

下到鍋里蓮花轉,撈到碗里賽牡丹。”


四道面 還是 試刀面 - 天天要聞


甘肅、青海一帶流傳的

《新媳婦好手藝》民間歌謠

也是對試刀面習俗的生動寫照:

“婆婆取給了一碗面,

羅來羅去(成了)半碗面,

調來調去雞蛋大,

擀來擀去(成了)月亮大,

切着切着(成了)細溜溜,

下到鍋里蓮花轉,

撈到碗里是一根線,

把寶牙齒咬不斷,

金剛斧頭剁不斷,

這個阿姑的好手段。”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越是深愛你的男人,越會在這4件事上“怕你”,別不懂他的愛意 - 天天要聞

越是深愛你的男人,越會在這4件事上“怕你”,別不懂他的愛意

蘇岑曾經說過一句話:“人面對真愛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害怕。當一個人讓你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這即是愛的徵兆。”一個深愛你的男人,人潮洶湧里,一眼就能找到你;人海十萬里,他只想往後餘生和你在一起。他對你不只是,簡單的喜歡和欣賞,更是相處時的害怕。
兩性關係中,夫妻到了70歲,還能做到這2樣,此生無憾! - 天天要聞

兩性關係中,夫妻到了70歲,還能做到這2樣,此生無憾!

在兩性關係當中,如果夫妻雙方都到了70歲,但還能做到這兩樣,那麼就算很好了,而且此生無憾,這樣的夫妻關係值得膜拜。很多小年輕在剛結婚的時候,都會甜甜蜜蜜,恩恩愛愛,就算女方發點小脾氣,男方也會予以包容。總之對男人來說,剛娶到手的媳婦兒自己會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 天天要聞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封面新聞記者 伍勇7月3日下午,四川德陽一對夫妻因發生矛盾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下半瓶農藥敵敵畏,妻子在馬路邊大哭攔車求助,最終在陌生人歐女士幫助下送醫。7月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市人民醫院獲悉,目前男子已經脫離危險,病情穩定,不過還需住院觀察一周。現場目擊者歐女士發布的視頻顯示,7月3日下午,位於德陽旌...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都說老男人在情場上不吃香了?這話誰信誰傻。歲月能帶走青春,卻帶不走真正的吸引力——有些氣質,像陳年老酒,越沉澱越有味兒。01 嘴巴甜不如耳朵靈,會說話更要會聽老男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當“人生導師”,張嘴就是道理教訓。她抱怨一句“今天好累”,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 天天要聞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文案:庄芙瑤穿到十六年後的自己身上,還知道自己居然是小說里那種羞辱出身普通女主,讓她離開自己兒子的惡毒婆婆。  因為各種作妖,最後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了解到自己的結局後的庄芙瑤:這個惡毒婆婆她不當了!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社區食堂關乎民生福祉。近年來,各地探索建設社區食堂,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捷實惠的餐飲服務,獲得好評。然而,一些社區食堂在運營過程中也面臨客源單一、盈利困難等諸多挑戰。如何增強社區食堂的生命力,使其長久經營下去?本期基層圓桌會,我們一起探討。社區食堂,好想說“愛你”當前,一些地方探索社區食堂多樣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