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朋友間如何把握關係?
你和老同學能無話不說嗎?
君子之交淡如水,為什麼才能持久交往?
「緣起」
發小來北京看病,直到回去的那天下午,才打電話告訴他,自己準備回去了。
千山問他為何不早點告訴自己,即便不能陪同,至少可以提供住宿。
發小卻說,知道你現在挺忙,父母孩子都需要你照顧,就沒打擾你。
「正文」
老朋友並沒有因為時間和距離而生疏,不過是覺得都已經是成年人了,長久的友誼,都是適可而止,親密有間的。
就像樹與樹之間,必須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健康生長一樣。
朋友之間的交往,總要保持幾分敬意。
這份敬,也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親昵。如果突破人際邊界,瞬間就能感受到,成人世界的友誼也很脆弱。
其實,人與人最舒服的關係就是: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
再好的關係,也要留點餘地,千萬不能透支感情。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忌諱不知所止。仗着彼此的關係,提出各種過分的要求,然後卻不懂對方的難處,那最後就會變成那句話:
“再好的感情,也會盡於理所當然。”
其次是在生活中,管好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留好自己的分寸,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老同學聚會見面,互損屬於必備項目。可如果一句話,讓原本熱鬧的氣氛瞬間變得尷尬,那就說明你的語言已經傷害到別人了。
語言雖然無形,但可以像春風般舒服,也可化作利刃,直穿人心。心直口快能讓你顯得聰明伶俐,也會讓人左右為難。如果沒有人在場給你解圍,估計這梁子就結下了。
正所謂“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到臨頭讓三分;飽經世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
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着你能抵達的高度。
千萬別一時興起,就口無遮攔,好聽的話真能化腐朽為神奇,你就是最有魔力的那一個人!
還有就是度。
把握好“度”,才能維持好一段感情。
朋友需要坦誠相待,也需要認真審視對方,更需要思考朋友所處的階段和空間。
有的朋友慢熱,有的朋友活躍,你就需要把握好“度”。很多時候,我們與人相處,不是不懂得親近,而是不懂“疏遠”。
如果失衡,在不合適的時間和場合,往往會把事情弄成一團糟。
都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也能讓彼此在交往中保持獨立。
在所有令人舒服的相處中,一定是飽含合適的分寸感。
親近地保持距離,或許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凡事有分寸,熟不逾矩,感情才能長久。
所以請記住,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是成年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