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讓人心跳,愛情讓人心動。
——青玖情感
我很喜歡自己的這份工作,因為有的時候,人們需要我,只是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人性如此多樣,從別人的故事裡,我會看到一段感情,從發生,到消弭的全過程。
小玥是最近經常出現在我私信里的女孩。跟她聊天,更像是聽她一個人講故事。
她的故事裡,有個優秀如陽光一樣的男孩。
她總是這樣形容他,“我喜歡看他笑的樣子,看到他笑,我就覺得特別開心。”
她口中的那個他,身邊總是圍繞着一群朋友,不論聊什麼,都能侃侃而談,而且對她也十分貼心溫柔,記得她所有的小癖好。
她說,“他怎麼懂那麼多啊,跟他一比,我好像什麼都不懂。”
我讀得出來,小玥是喜歡他的,甚至有些迷戀。
陪她聊得多了,偶爾,我也會如朋友般調侃她兩句,稱他是她的男朋友。
而她的回復總是顯得倉促、羞澀卻又帶着一絲絲的甜蜜,“哎呀,我們還不是男女朋友關係呢。”
還不是,與不是的區別,我是讀得懂的。
我曾經問她,“為何不主動表白試試看。”
她回答,“如果他真喜歡我,一定會向我表白的,而且,現在這樣在一起,跟男女朋友也沒有區別啊。”
小玥享受這樣一段關係時幸福的樣子,讓我只能小心翼翼的暗示她,確認一段關係的重要性。
這段溫暖甜蜜的曖昧關係,如同她的癮,讓她沉浸其中。只是我不知道,對方是否也在這樣的癮里。
心跳與心動的區別
愛情里,心跳的感覺,是每個人都體驗過的。心跳的起因太過尋常,有時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回眸,或是一陣偶爾飄過鼻端的古龍水味。
心跳,是因為那個人戳到了你心裡柔軟的點。至於這個點造成的漣漪效應,是否能延續下去,卻是未知的。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人類學家、生物學家海倫·費希爾經過多年的研究,將人類戀愛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慾望階段、吸引階段、依戀階段。
慾望階段的起因,僅僅是各種激素的綜合作用,那是一種最原始的生物本能。
而心跳甚至只是整個慾望階段的開端。
至於心動,則遠沒有那麼簡單了。它處於慾望階段向吸引階段轉化的中間期。基於基本的好感,我們開始渴望彼此的靠近,希望彼此間親密的關係長久地延續下去,直到走入依戀階段。
所以,人們常常將心動,當作愛情真正的開端,而非心跳。
想象中的關係
雖然曖昧如同一種癮,但我並不認為曖昧不應該存在。它創造了愛情發生的機會,如同埋下一顆種子。至於這顆種子能否發芽長大,不能只依靠種子自身,總需要一些外在的條件。
對於單身男女來說,不要拒絕曖昧。真正應該拒絕的是,無望的曖昧。
既然曖昧是一種生物反應,那麼可以基本確認,曖昧關係的產生是基於異性之間基本的好感。
所以既然對方是你好感名錄里的人,不要否認,你是希望與Ta擁有一段雙向奔赴的穩定愛情關係的。
剩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這枚種子快些發芽長大。
一,保持理性。這是最重要的一條。即使對對方有着強烈的好感也要保持理性。畢竟曖昧只是基於基本好感的生物反應,若對方沒有進一步的想法,那麼一切的努力就都沒有了前提。
二,保持距離感。亦舒說:“女人要有女人的含蓄。女人要有一種曖昧的姿態,明明知道男人說謊也不會拆穿,而男人也知道她知道男人在說謊,如此一種疑幻疑真的感覺,是女人最大的魁力。”所以,不分男女,喜歡的都是這種剛剛好的距離感。有了距離感,才會有探尋的衝動。
三,適當的暗示。面對曖昧,可以單刀直入,自然也可以小心試探。不妨選擇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時機,狀似無意地告訴Ta,你其實對Ta,比對別人不同,然後留下一點懸念讓對方去猜。曖昧期,拋出一個問題,適當畫出考點,遠比直接雙手送上答案效果要好。
四,保持新奇。每個人都是多面的,所以,不要把全部的自己展示給對方看。你有許多優點,應該一點一點地展示。在這個展示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進一步在對方心中營造出良好的形象,還可以慢慢地摸索對方的喜好。
希望每一段曖昧之後,都是愛情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