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現在的工作內容讓你產生不了任何積極性,但是你又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理由跳槽,因為你覺得工作內容雖然無聊,但是要混其實也還是挺好混的,而且你也無法肯定跳槽就能解決現在的問題,也許跳槽的下一家公司和現在是同樣的情況。於是你對未來會變成什麼樣也慢慢不那麼關心了,也沒有什麼目標,相信一切事情都會“船到橋頭自然直”。
這樣的生活狀態真的是你想要的嗎?我猜你內心肯定還是希望可以擁有精彩幸福的人生的吧,那我今天聽的《目標感》這本書,或許能幫你找到這類問題的解決思路。
要解決問題,首先得知道問題是什麼,所以,你首先得知道,在尋找目標時,最可能走進哪些誤區,導致你對生活慢慢變得漠不關心。
尋找目標的過程中,有哪些誤區
在尋找目標時,最常見的誤區有3種,可以分別稱之為疏離者、空想者和淺嘗輒止者。現在我們就依次來看看這3類都具體是什麼情況。
首先是疏離者,就是指那些對生活和工作都漠不關心,完全意識不到目標的重要性,簡而言之沒有目標的人。典型的例子就是開頭跟你說的那種情況,對生活無欲無求,一天天混日子。
其次是空想者,這一類相比疏離者目標感強一些,他們有目標,但是不會付出實際行動,還容易混淆愛好者和從業者。就好比你喜歡聽音樂,就說自己想當一名音樂家;你喜歡看電影,就說自己想當一名導演。雖然這種因興趣愛好而去了解一個行業,然後經過學習成為一名真正的從業者的例子不在少數,但空想者卻不是其中之一,空想者只是會錯把喜歡當目標,卻很少真正付出行動去了解、學習,做好相應的準備,自然也就只能將目標停留於空想了。
最後是淺嘗輒止者,這種相比空想者又進了一步,他們不僅有目標,還會付出行動,但是卻很難堅持,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從目標中獲得的利益,卻很少關注目標真正的意義。比如小明在讀高中的時候就想進部隊,因為他覺得軍人退伍後都能得到不錯的待遇,轉業的選擇也都挺好。但是他沒有關注軍人對社會的意義,很可能某一天軍人的待遇變差,他就不會把進入部隊當成自己的目標了,因為吸引他的點不復存在。
為什麼目標對人生如此重要
那關注目標真正的意義為什麼重要呢?這就像你落水了會一直向岸邊游,是因為你的目標是求生,目標可以讓你前進的方向很明確,不至於遇到困難或阻礙就放棄掙扎或聽天由命。
所以,在了解目標真正的意義後確定的目標,會像燈塔一樣,讓你始終朝着明確的方向穩定地前進,最終達成目標,走向希望的彼岸。
如何成為一個目標明確者
那怎麼才能找到一個清晰、能堅持的目標呢?
首先,你得找到自己真正關心的問題。如果你足夠幸運,很可能你小時候就知道你長大了要做什麼,比如周總理,小時候就說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並且後面也的確達成了。
不過大多數的情況可能是你很難確定你真正關心什麼。有2個點或許可以幫助你。一個是當你發現某樣東西需要改進或改正,另一個就是這個可以改進的點恰好是你擅長的地方,那你就很容易對此上心了。比如瓦特發現當時的蒸汽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並且自己又懂相關方面的知識,最後改良了蒸汽機,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然後,你要能發現現實生活中真實迫切的需求。因為你關心的問題,不一定是大家都關心的點。如果只有你一個人關心,你也可以幫它當初目標,但因為沒有任何人反饋,這註定是一條孤獨的道路,需要你足夠堅持。而如果你關心的問題,大家也都存在同樣的痛點,就能給你很大的動力去改進,畢竟,每個人內心都希望自己被肯定、被需要。比如貝爾發明電話就是希望能遠距離傳遞人聲,這不僅是他自己關心的問題,還是很多人的需求。
最後,你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體驗服務他人的愉悅感。這其實是前2點的自然結果,如果你解決了你自己和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對你自己而言,會覺得有成就感,對別人而言,你幫助了別人,他們對你的感謝和讚揚,對更加讓你身心愉悅。
以上就是今天聽《目標感》的內容了,總結一下,目標感不是簡單的空想或待辦清單,而是你能夠為之堅持,尤其在你迷茫的時候能像燈塔一樣,指引你一直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的存在。這就需要你能找到自己真正關心的問題、發現現實生活中的真實需求,最後好好享受達成的過程中服務他人的愉悅感。
我是御小黃,陪你讀好書,與你共成長,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