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沒病,有病的只是你與我

2021年08月17日23:47:01 情感 1556

社會沒病,有病的只是你與我 - 天天要聞

常常聽見少數人高談闊論,社會病了,世界病了。其實世界還是那個世界,社會依然是那個社會。只是你我的行為準則改變了對世界的認知,也改變了社會某些現狀。殊不知主宰世界的還是人類。

魯迅先生說過,從來如此,便對嗎?我們在某些事、某些環節仍然沿襲着這種理念,從來就這樣的陋習,去趨炎附勢,隨波逐流。無論我們在大眾面前說得多麼冠冕堂皇,私底下總會有庸俗、灰暗的一面不自覺地表露出來。從來如此,偶爾也可以改變環境,改變現狀。讓我們從中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捷徑,而樂此不疲。出門辦事,即使自己不抽煙,也要裝上煙,從進門開始,見人便散,屈膝卑躬,點頭微笑。直到事情結束,心裡才輕鬆下來。大家都知道,求人辦事着眼在求上。智者一切求自我,愚者一切求他人。但我們又不知不覺地充當了愚者,充當了破壞規則的施暴者。我有一個同學,每每去他辦公室,總能看見滿桌子的散煙,其實他並不抽煙,大家也知道。而每天堆積在桌子上的香煙足有四包有餘,最終都讓同事們拿去抽了。這種浪費,他看着就很糾結,有些人明明自己不抽煙,也要買一包。似乎這就是規則。


社會沒病,有病的只是你與我 - 天天要聞


本來一向自我,不願與世俗苟同的我,也深受這種理念侵擾。一件事改變了我的初衷,我一直害怕每年的車輛年檢,費時傷腦筋,前幾年,在檢測站,車輛幾乎無法靠近,前面擠滿了“黃牛”停放的車輛,如交給他們辦理,收三百元勞務費,我心有不甘,然後,從早上排到下午下班也難以進去,看着他們源源不斷的車輛從夾縫裡進去,從另一頭駛出來,心裡特別壓抑。第一天無功而返,第二天,我便早早來到那裡排隊,還是被“黃牛”擠進去幾輛。直到下午才輪到我,由於檢測人員沒有享受到福利,車輛大燈被按爆,開出來後,被要求去重新裝燈,直到下午快下班了才出來,發動機的轟鳴聲明顯比先前大,就像拖拉機的聲音,那個心痛無以言表。一切都因為規避了“黃牛”。後來我妥協了,不僅交給“黃牛”去辦,還笑着遞上兩包煙,希望快一點。雖然如願,心裡總像吞了一隻蒼蠅那麼噁心。再後來檢測站被私營化,我自行選擇了一家檢測站,駕駛室里每次放兩包煙,檢測人員可以看見,於是我的車常常被開到前面,很快結束檢測,動力也無異樣變化。那些排隊的人都用異樣的目光看着我,讓他們想不通的規則還是被我踐踏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以點概面,把個別現象普遍化,眼中都是負能量。把責任歸結於社會,歸結於他人,把自己當成了社會的過客、看客。這種悲哀常常就在我們身邊,有一名黨員幹部,深知單位違紀違法問題突出,不容直視,於是含沙射影地寫了一篇自媒體文章,不巧被工作中的兒子看見,兒子勸他別多管閑事,一則那不是他問的事,二則即使讓違紀違法者得到處分,或許只會輕描淡寫,還可能在異地冒出來頭來,豈不諷刺。聽他一說,我很震驚,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一點血性都沒有,可能不在少數。大家都沉默,坑害的不僅是國家、人民的利益,還有我們生存的環境,有時可能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們還有什麼資格說社會有病呢?其實病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習慣做一名看客,私底下指手劃腳,都期盼他人能成為時代的急先鋒,然後我們給一個大大的贊。自己卻隱藏在風口浪尖後面享受着陰暗的愉悅。冷不丁還會站起來慷慨陳詞,指點江山,感嘆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兩都,意躊躇。意躊躇?恰似一腔熱血空悲憐,不悉世事嘆古今。

生活中,只要不是一己之私事,我們常常都可以視而不見。有損於自己的利益,我們就會高呼匡扶正義了。只要對自己有利,我們就可以突破規則和底線,盯着自己的利益,盯着他人的過錯。鄰居一名患者,明知醫院醫生無法開到處方外的葯,百般央求醫生拿到了處方外的葯,最後因為區區幾十元錢的讓利爭議,硬是弄得醫生受到醫院處分為止。還大言不慚地說整治不正之風從我做起,因自己的過錯去誘發他人的過錯,還恬不知恥去譴責這個社會。

社會不缺法律,更不缺規則。缺的只是遵守法律、恪守規則常態化的人。社會屬於大家的,不能因為自己的過錯,社會就成了他人的社會。構建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做有損於道德底線,有損於社會規則的事情。才能遏制殘留在心底的邪惡,才不會成為社會暗流的推波者。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