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父母之志 育邊疆之花

青春是一簇躍動的星火,在祖國西部的廣袤天地間,西部計劃志願者們以青春為筆,以奉獻為墨,書寫着動人的篇章。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張驥跨越山海,從江南水鄉奔赴邊疆校園,在教育的三尺講台上,用知識與愛心,點亮邊疆孩子們的希望燈塔。

5月6日,在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第一中學的教室里,張驥正神采飛揚地給學生們上語文課。他時而激情澎湃地朗誦,時而與學生們親切互動,生動有趣的講解,將文學的魅力傳遞給每一名學生。在他的引導下,原本晦澀難懂的課文變得妙趣橫生,課堂上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和掌聲。

學生依克拉木·艾力表示:“我特別喜歡張驥老師的上課方式,他能把抽象的概念講得很具體,布置的作業也很有趣,每周讓我們寫隨筆分享日常,帶着我們一起進步。”

2002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的張驥,畢業於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受同為教師的父母影響,尤其是母親鄉村支教的經歷,在本科畢業後,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報名參加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滿懷熱情與憧憬,來到這所位於祖國邊疆的學校。“父母都是人民教師,我選擇支教深受他們影響,他們身上的教師品質深深感染着我,我覺得教育的星火就該由我們年輕一代傳承下去。”張驥說。

張驥(右)為學生講解疑難知識點。

初到三師,從風景秀麗、小橋流水的南方來到雄渾壯麗、廣袤無垠的新疆,巨大的環境差異讓張驥一時難以適應。但當他走進校園,看到學生們純真的笑容和對知識渴望的眼神時,他的心瞬間被溫暖填滿,也迅速融入這片土地。“走上講台與學生們接觸後,我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和他們相處,就像在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青春最美好的模樣。”

在張驥的教學生涯中,有一個故事格外令人動容。班級里曾有一名被視為“問題學生”的孩子,在競選課代表時表現出強烈的願望。張驥選擇給予他機會。在張驥的鼓勵和支持下,這名學生努力學習,首次月考便取得優異的成績。“我深感教育的意義重大,常想以自身為榜樣,用行動感染學生,讓他們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看到他們的成長,那種成就感難以言表。”

在學校里,張驥不僅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與愛戴,還用熱情和敬業感染着身邊的同事。他主動分享精心打磨的教學案例,將項目式學習、情境教學等創新方法傾囊相授。在他的帶動下,語文教研組掀起了一股教研熱潮,教師們紛紛嘗試新的教學模式,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多元。教師翟瑤瑤評價道:“張驥是一名有情懷、有能力、有興趣、有樂趣的好老師,在工作中經常能給我們帶來啟發。”

在學校,張驥找到了自身的價值。看着曾經內向的學生自信地在課堂上朗誦,基礎薄弱的學生在作文中描繪着美好未來,他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最大的收穫是在教學上有了更深刻的見解。作為一名支教老師,在與學生們相處的過程中,我真正理解人民教師這份職業的光榮與偉大,也體會到父母從教的辛苦。我將更加努力地完成這份使命與責任。”張驥感慨道。

跨越千里的支教路,張驥用腳步丈量責任,用情懷書寫擔當。他不僅教會學生知識,更點燃他們對未來的憧憬;不僅帶動教學創新,更在邊疆教育的沃土上播撒下希望的種子。當晨光再次照亮師市第一中學的校園,這個年輕的身影仍堅定地站在講台上,用知識與愛,為學生們撐起一片追逐夢想的天空。(特約記者 吳璐 三師融媒記者 秦飛 通訊員 周集科 攝影報道)

實習編輯/田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