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8年出生在襄陽的東津鎮的農村,然後六歲的時候去上小學,學校不收,直到七歲。也就是1995年才開始正式進入小學,為什麼不收?因為當時的小孩子非常多,當時定規定的就是七歲才能上學,然後在村裡面的小學讀了六年,在這六年里基本上都是自己學習,沒有上過什麼培訓班,然後更沒有什麼零食水果可以吃的。都是自己在這個鄉村老師的教育下進入了東津鎮的鹿門中學。
2001年進入初中,首次學習英語,當時感覺非常吃力,記這個單詞都是用中文去記的,比如說早上好goodmorning(中文古得貓林),就用這種方式學了初中三年的英語。在初中基本上每天早上六點半就要起來,然後中午也一直是在學習,然後晚上晚上上自習,差不多是要上到十點鐘。因為我們當時初中升高中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當時在襄樊能考到襄陽縣一中或者是襄陽四中、五中都是非常優秀的。當時襄陽縣一中是我們襄陽縣最好的高中,2000年左右清華北大也有考上的,現在沒落了。當時在初中,我們下課吃飯都是拿着鐵缽子飛快的跑到食堂去排隊,如果去晚了就要排很長的隊,會耽誤時間。所以每到吃飯的點兒都能看見一群飛奔的同學去食堂來提前佔據有利位置打飯。就這樣度過了三年的初中時光,學習非常艱苦,條件也不是蠻好。
在2004年,我進入了縣裡的襄陽縣一中高中去就讀,在高中和初中基本上是類似的,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要起來,然後晚上上自習也要上到十點。然後每周星期天的放半天假,然後每個月放放兩天假,然後當時學習也是非常緊的。當時上高中,每個月就會都會舉行月考,月考還會在全校排名次,然後我們都是在老師的這個課堂上,學習知識基本上課外培訓班兒的非常少,當時基本上沒有上培訓班兒的,經過三年高中的學習,在2007年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2007年的高考,當時考了490多分兒,二本線都沒有上。最後毅然決然去復讀,復讀了一年,在2008年高考考了542分,差一本線差了六分左右。
2008年第二次高考以後,最後報考了武漢紡織大學(當時還叫武漢科技學院),進入大學以後,學習比高中、初中會稍微輕鬆很多,但是自己也沒有放棄學習,還是認認真真把這個該學的東西都學好。在2012年畢業,畢業以後也沒有去考取研究生,就進入了蘇州的一家企業去上班兒,在2015年有機會從蘇州回到武漢,剛好有一個工作崗位。2015年回武漢以後,就在武漢買了房子,然後定了居。
這就是一個襄陽農村的孩子經過16年的求學之路,最後在武漢定居的過程,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