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歷史三單元測試題


第三單元測試題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某劇組準備拍攝有關紀念孫中山的紀錄資料片,劇組在檀香山拍攝了某一場所,這裡見證了孫中山建立的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孫中山在這裡成立的是( )

A.興中會 B.強學會

C.華興會 D.同盟會

2.《劍橋中國晚清史》載:“1905年8月,經過十年零星的和不協作的行動之後,運動的各個山頭都聯合組成了一個單一的反清組織,它變成了在以後幾年間革命派所認為的真正奪權的工具。”材料中聯合組成的“反清組織”是( )

A.同盟會 B.義和拳

C.光復會 D.國民黨

3.中國同盟會成立後,三年內人會且身份可考者379人,其中國內和留學國外的學生354人,官吏和有功名的知識分子10人,教員、醫生8人,資本家、商人6人,貧農1人。從上述成員身份構成可看出( )

A.同盟會的主張得到比較廣泛的認同

B.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C.西方政黨政治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D.廣大知識分子是辛亥革命的主力軍

4.某學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國歷史從帝制走向共和。”實現這一成果的指導思想是( )

A.自強求富 B.變法維新

C.三民主義 D.民主科學

5.武漢有“英雄城市”“首義之城”的美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重鎮。使武漢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歷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同盟會成立

C.黃花崗起義 D.興中會成立6.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經撰寫過一副輓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願吾儕後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競之功。”該輓聯是寫給誰的( )

A.鄧世昌 B.譚嗣同

C.孫中山 D.張自忠

7.有學者認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頒布的這道詔書……也終結了秦始皇以來周而復始的王朝輪迴,沒有流血漂櫓、屍橫遍野……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替,在中國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材料的主旨是( )

A.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制度

B.革命比改良更能促進社會進步

C.戊戌變法開創了中國民主制度

D.理性的妥協也是一種政治智慧

8.魯迅曾說,辛亥革命後,“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裡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材料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徹底

B.沒有喚醒民眾

C.沒有推翻封建專制制度

D.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

9.中國近代史上曾有一個政權在其國歌中寫道:“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下列敘述,能體現該政權“舊邦新造”的是它( )

A.終結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邁開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C.創辦新式學堂廢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0.《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確宣布:“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普通老百姓從歷來的“子民”“臣民”“蟻民”,一下子變成國家的主人,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變化!它在整個社會生活和人們頭腦中所引起的巨大震動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可見,辛亥革命( )

A.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B.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反映了中國社會進步的客觀需要

11.“天禍中國,元首謀逆。蔑棄約法,背食誓言。拂逆輿情,自為帝制……要求懲治罪魁,以謝天下。”為“懲治罪魁”而進行的鬥爭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護國戰爭 D.護法運動

12. 1912年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憲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卻為後人詬病。“因人設法”的做法根本上違背了憲政本意,對此後北洋軍閥視憲法為兒戲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這種評價主要基於《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A.最終成為一紙空文

B.明顯的限袁傾向

C.缺乏明確反帝要求

D.強烈的排滿色彩

13.小唐同學在整理檔案時,摘抄了下面案件資料。這一案件( )

時間: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經過∶被害人於上海火車站遭暴徒槍擊,之後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凱親信及本人

A.標誌着辛亥革命的失敗

B.反映袁世凱建立獨裁統治的野心

C.說明袁世凱復辟了帝制

D.導致了軍閥割據混戰局面的出現

14.周予同《殭屍的出祟——異哉所謂學校讀經問題》中寫道:“訓令省立各學校……禁止男女同校,特重讀經與國文,禁用白話……我真正有點擔憂,這殭屍的出現總多少給民國一點禍患。第一次的帝制,第二次的慘殺,固然不能說全源於讀經,但它的確是反動行為的預兆呢!”他評論的“第一次的帝制”是指( )

A.護國戰爭

B.袁世凱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C.中華民國的建立

D.袁世凱尊孔復古復辟帝制

15. 1916年孫中山針對民國社會亂象,憤慨不已地說道:“夫去一滿洲之專制,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制,為毒之烈,較前尤甚,於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孫中山意在說明當時( )

A.軍閥割據,社會動蕩不安

B.辛亥革命沒有成功,要繼續革命

C.三民主義實踐艱難,任重道遠

D.推翻清王朝統治,勢在必行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第16題17分,第17題18分,第18題20分,共55分)

16.(17分)辛亥革命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材料一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歷史時搜集到的幾張圖片,請按其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3分)


材料二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

(2)孫中山把材料二的內容闡發為什麼?這一綱領的制定有何意義?(6分)


材料三

材料四 民國初年,全國報紙總數高達500餘家,不少報紙以“民主”“民權”“民國”“國民”命名;全國報紙發行總數達4 200萬份,“讀報者雖限於少數人,但報紙發表之意見,有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傳”。

(3)根據材料三、四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5分)


材料五 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

——孫中山《國民黨改組問題》

(4)根據材料五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這“十三年”中,孫中山進行了哪些重大鬥爭活動?(3分)


17.(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它的成立是中國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極大地轉變了革命的特徵與方式。最為重要的是,如同一個近代的政黨,它提供了一個統一的中央組織,它為全國所有革命與進步力量提供了匯聚點。有鑒於此,它當之無愧地享受到“中國革命之母”的讚譽殊榮。

——節選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材料一中“中國革命之母”是指什麼?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它的重要作用。(6分)


材料二 第一條 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第二條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第五條 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第十六條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

(2)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獻?它的頒布具有什麼重要意義?(6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慘結果可由以下因素來解釋:組成官僚的知識分子,專心於儒家經典……中國幾乎沒有借用國外東西的傳統。儘管19世紀後半葉中國的確發生了變化,但其變化的速度遠遠落後於對西方作出反應的其他國家。部分人試圖在中國建立從美國觀察到的制度,由於他們建立的制度顯然對中國人民毫無意義,因此它們很快就在中國的政治現實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3)據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6分)


18.(2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面是孫中山早年活動經歷(部分)

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開始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

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

1894年11月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

1895年成立香港興中會總會。

1895年籌劃廣州起義。

(1)根據材料一,概括孫中山人生中的思想轉變歷程。(4分)


材料二 孫中山作了長篇講話,提議將分散的革命力量組成一個大團體,協力從事反清革命,這個建議獲得一致贊成。孫中山被推為會議主席,主持討論新團體的名稱和宗旨。

——《中華民國史》

(2)材料二中,“新團體的名稱”是什麼?“新團體”的政治綱領是什麼?(4分)


材料三 ……所有國民軍對外之行動,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國此前與各國締結之條約,皆繼續有效。二、償還外款照舊擔認,仍由各省洋關如數攤還。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權利,一體保護。

——《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對外宣言》

(3)根據材料三,分析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的局限性。(3分)


材料四 一人稱帝,天下騷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奮大勵,冒死以進。滇、黔獨立,文意豁然。

——《孫中山選集》

(4)材料四中的“滇、黔獨立”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3分)


材料五 中國革命已經十三年,現在得到的結果,徒有民國之年號,沒有民國之事實……所以革命事業,就是救國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擔負這種責任。

——《孫中山選集》

(5)如何理解材料五中的“徒有民國之年號,沒有民國之事實”?(6分)


參考答案

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A

A

C

A

C

D

A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B

B

D

A


  1. (1)排列:③②①。
  2. 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 意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3. 歷史功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4. 活動: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運動。
  5. (1)“中國革命之母”:中國同盟會。 作用: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鬥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2)文獻:《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原因: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向西方學習的進程緩慢;照搬西方體制。

18.(1)思想轉變歷程:由最初的“學醫救人”到幻想“和平改

良”再到主張“暴力革命”。

(2)“新團體的名稱”:中國同盟會。 政治綱領:三民主義。

(3)局限性:與帝國主義國家妥協,承認帝國主義國家在華的既得利益。

(4)事件:護國戰爭。

(5)理解: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建立北洋軍閥專制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