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談戀愛,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在中小學階段,如果被老師或者家長發現談戀愛,一般都會出面制止,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思想尚不成熟,而且學業較重,應當以學習為重。但是如果放任孩子早戀,就會對學習造成較大影響,甚至因此誤了前程。
而到了大學之後,戀愛將不再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束縛。只要彼此互相欣賞,就能夠選擇在一起。
但是,與此同時,一種新的亂象開始在大學中出現。那就是“隨意戀愛”。
喜歡得很隨意,分手也很隨意,甚至發生親密關係都很隨意。這種戀愛觀讓如今的部分年輕大學生受到了不小的傷害,同時還可能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
所以如何正確地談戀愛,如何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育部通知:鼓勵高校加強戀愛心理教育,引導樹立正確愛情觀
對於高校學生戀愛的問題,教育部也發布了相關通知,對此明確了方向。
根據教育部官網信息,教育部鼓勵高校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特點加強戀愛心理教育,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愛情觀、戀愛觀。
從這句話中我們能夠得知,教育部是希望高校能夠開設相關課程,對高校學生進行引導,避免在戀愛中迷失了自己,或者說因此受到傷害。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確實有部分高校已經開始了戀愛相關課程,比如戀愛心理學等等。
這些課程開設之處確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甚至有人質疑這些課程是否有開設的必要。但是開設之後卻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確實有部分高校學生在談戀愛的過程中容易被控制,容易迷失自己,讓自己的處境十分被動。
還有的高校學生比較單純,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不懂得追求,更不懂得放棄,於是就讓自己在不經意間受到傷害。
所以,對於即將步入社會的他們,確實需要這樣一門課程來提升自己戀愛方面的能力,從而更了解自己,更珍惜別人,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寫在最後
如果大家關注過身邊的例子或者近些年實際發生的案例,就會發現有不少大學生容易在戀愛過程中被控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UA”(精神控制)。
比較典型的就是“北大包麗”案,從一名北京大學的才女,到最後在賓館輕生;從之前的活潑開朗,到最後的鬱鬱寡歡;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她遭受到了她男友的PUA。
如果不是相關聊天記錄的曝光,我們真的很不理解一名北大才女竟然會做出那樣的事情。但是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我們是她,如果我們經常遭受另一半的PUA,或許我們也會和她有同樣的結局。
所以,從過往的種種來看,大學生群體其實是很需要戀愛心理教育,讓他們能夠接受系統地學習,從而提升自我認知,讓自己能夠在一段戀愛關係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白什麼時候該追,什麼時候該舍,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愛情觀,而不是過於偏激、盲目。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高校學生性格比較內斂,不懂得如何開啟一段戀情,哪怕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所以這部分課程既能避免大家受傷害,也能教大家一些方法和經驗,讓適齡人群勇敢地去愛,只要不盲目,不偏激,是基於彼此欣賞的原因而在一起,那麼這一切都是值得鼓勵的。
最後,大家如何看待教育部鼓勵高校加強戀愛心理教育這一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