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更偏心哪一個孩子?

文/南宮凝汐是也

父母偏心,在大多數非獨生子女家庭里都是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

我們這一輩人大多是有兄弟姐妹,現在國家又鼓勵生育三胎,獨生子女政策或許會成為一段歷史。所以父母偏心是個老話題,也必將是個新話題。

電視劇《都挺好》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明玉回憶自己上中學的時候,跟父母和兩個哥哥同桌吃飯,媽媽心疼兩個兒子,給他們一人夾了一個雞腿兒,明玉瞪大眼睛盯着媽媽的筷子,然而並沒有她的一份。

加州大學人類和社會發展學教授凱瑟琳·孔格爾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都承認自己更偏愛某一個孩子。

一般來說,父母更偏愛哪一個孩子呢?大致有這麼幾類。

讀者看官,你看看我下面分析得有沒有道理。

01更偏愛優秀基因攜帶者

父母往往偏愛那些優秀基因攜帶者,這些基因表現為健康,聰明或者美貌等,這種寵愛可能源自一種原始的動物本能

通過研究和身邊的情況,父母更偏愛的那個孩子往往是家裡的老大。

比如我家姊妹三人,我哥,我,我弟,每年春節過後,三個人離家的時間通常不一樣,哥走時,我媽會格外用心,比如辣椒面,花椒油這些味道容易散的東西,為了確保新鮮,一定要等到出發前一天才做,早一天都不行。到了我和弟弟姐離開時,父母就相對馬虎一點,辣椒面、花椒面這些東西,把家裡原有的包一包就行。

老大在其生命早期可完全獨享來自父母的注意力,接受父母所有時間及物質的投入,從而形成“老大優勢”。老大也是最早幫助父母分擔責任的人,為家庭付出的相對較多,所謂“長兄如父”,“長姐如母”。

還有一種情況,父母會偏愛更有機會取得成功的孩子,也喜歡長得好看的孩子,因為他們才是代表父母優秀基因的後代。

我大伯家就是這種情況,大哥是平凡之輩,正直壯年遭遇下崗失業。二哥在省城是公務員,官至副廳級。大伯表現得還不明顯,大媽就明顯更喜歡二哥,對大哥就經常冷言冷語,嫌棄他不爭氣,不上進,甚至連大嫂和侄子也會殃及到。

02 更偏愛弱勢的那一個

那些體弱的、幼小的孩子往往會得到父母更多的偏愛。

我爺爺有四個兒子,我爸排老三,二叔在上初中的時候得了骨結核,當時家裡孩子多,生活負擔重,全家支出都靠爺爺一人在外奔波,二叔因為沒有得到及時醫治,落下了腿疾,走路一瘸一拐,性格也變得有點孤傲,不好商量事。其實,當時只要有錢能及時注射青霉素,二叔也不至於這樣。

所以,奶奶在二叔身上花費的精力最多,儘管他難說話。等我們長大了,逢年過節帶着禮物去去看奶奶的時候,每次奶奶都會這樣說,你們不用來看我了,多去看看你們二叔,看你二叔就等於是來看我了。

包括奶奶晚年躺在床上不能下床的時候,還是這樣說的。奶奶對二叔的偏愛,真是愛到骨頭裡了,可以說是偏愛了一輩子。

03 偏愛更像自己的那一個

對父親而言,他們可能更偏愛長得像自己的孩子。

我有一朋友,年過三十喜得一對雙胞胎,每次約飯時,我們都會看看他手機里哥倆的照片。有一次我問他,你更喜歡哪一個孩子?

本以為他會說都喜歡,結果這位老兄直言不諱,說當然喜歡老大了,長得虎頭虎腦的,又聽話,最主要的是,長得像我,嘿嘿。

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美國學者經過研究提出,人類辨認親緣關係主要依賴三種線索。第一,共同居住的時間;第二,與母親產前、產後期的關係;第三,基因相關性線索。

孩子有一張與父母相似的面孔,這就是基因的“顯型”特徵的匹配信息。

根據這一邏輯,父親會更偏愛那些與自己長得像的孩子,或者說對這些子女有更多的投資行為(包括提供資源、保護等)。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經常被講長得很像自己的父親?是不是真的像也無所謂,但對男性而言,他們是真的很吃這一套,每當此刻,他們的那份驕傲溢於言表。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有些父母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重男輕女,偏愛兒子。

即使羅列了以上種種鐵證,但我相信,幾乎沒有父母會承認偏心這件事情,他們肯定會斬釘截鐵道:“我絕對沒有偏心,你們手心手背都是我的肉啊”

友友們,你的家裡有沒有偏心的現象?你的父母更偏心誰?父母哪件便心事讓你至今記憶猶新?歡迎留言吐槽。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真知新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