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編辦等五部門5月26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20條舉措,構建全國“一張網”,着力打造均等普惠、功能完備、幫扶精準、基礎鞏固、數字賦能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
意見為何出台?有哪些政策創新?
“這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二級巡視員黃俊梅表示。

2025年5月21日,“千校萬企供需對接會”(連雲港專場)暨江蘇省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衝刺”行動在江蘇連雲港舉行。新華社記者 毛俊 攝
“當前,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促進人力資源供需信息匹配是就業公共服務的基本功能。”黃俊梅說,精準高效的就業公共服務,能夠幫助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降低求職招聘成本,提高對接匹配效果,緩解結構性矛盾。
瞄準提高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專業化水平,意見圍繞五個方面,明確了新時代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實施路徑。
圍繞“為誰服務”——提出健全均等普惠的服務機制。具體來說,就是進一步強化常住地、用工地就業公共服務責任,相關部門要向城鄉勞動者、各類企業求職招聘就地就近提供免費服務。

2025年5月8日,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人力資源市場,工作人員與招聘單位代表(左一)溝通招聘事宜。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圍繞“服務什麼”——提出完善功能完備的服務內容。主要是對群眾在求職創業過程中,接觸較多的職業介紹、創業服務、失業登記、就業援助、政策落實等事項,明確了具體內容和服務要求。
圍繞“怎樣服務”——提出推行幫扶精準的服務模式。從服務對象的發現識別、服務需求的摸排判斷、服務內容的分類組合、服務結果的跟蹤問效四個環節,形成閉環式的就業服務。
圍繞“誰來服務”——提出打造基礎鞏固的服務格局。一方面,全面提升市縣機構綜合服務能力,提供全鏈條就業公共服務。另一方面,紮實推進基層服務網點建設,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提供“家門口”的就業服務。
圍繞“服務提效”——提出強化數字賦能的服務方式。重點是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就業服務領域的應用,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就業服務。
這些政策如何落實?“下一步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確保創新事項加快試點、重點事項加快落地,切實提高就業公共服務質量。”黃俊梅表示。
黃俊梅介紹,將加緊指導地方制定省級統一的事項清單,因地制宜落實服務標準,完善服務內容,同時針對重點群體推出個性化“就業服務包”,開展分層分類服務,提高就業服務的實效性。
怎麼能讓更多勞動者在家門口獲得免費的就業服務?
“我們將強化網點布局,提升就業服務的可及性。一方面指導市縣機構加強全鏈條服務,建立聯繫基層、支持基層機制;另一方面多措並舉健全基層服務網絡,傾力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黃俊梅說。
據了解,相關部門未來還將着力加強就業信息資源庫建設,支持“大數據+鐵腳板”模式應用通過打造智能化服務平台,提高就業服務人員的實操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促進人崗精準、高效對接。(記者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