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5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文史論壇暨冼玉清先生誕辰130周年紀念活動在佛山市南海區樵山文化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以“冼玉清與嶺南學研究”為主題,近百名來自港澳地區及包括廣東在內的多個內地省(市)的文史研究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灣區文脈。

論壇現場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楊敏,佛山市南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方華剛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楊敏致辭
楊敏介紹,冼玉清先生是嶺南傑出的女詩人、國學學者、廣東文獻專家,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廣東省文史館副館長。“作為嶺南文化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冼玉清先生的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嶺南文獻整理和研究、女性文學研究、文化教育實踐三個方面。”楊敏說,“本屆論壇匯聚了粵港澳大灣區內外眾多名家學者展開研究,形成了一批獨具見解的學術成果。這些成果不僅深化了我們對冼玉清學術思想與嶺南文脈的理解,更為傳承灣區人文精神、促進粵港澳文化交融、築牢共同精神家園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支撐。”

文史專家分享學術研究成果
楊敏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重新審視冼玉清先生及嶺南學研究,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促進區域文化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未來的研究應當繼承冼玉清先生的治學方法,加強基礎文獻整理,持續推進嶺南古籍文獻、檔案文書、口述史料的系統性整理,夯實研究基礎,並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文獻利用效率。同時,加快構建嶺南學理論體系。要在紮實的實證研究基礎上,提煉具有解釋力的理論框架,推動廣東文化知識譜系的建立,避免區域研究陷入碎片化。也要注意嶺南地域文化與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域文化的聯繫,在強調嶺南文化地域特色的同時,亦當將其置於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背景和視野中觀照,以深化對嶺南文化特質的理論闡釋。
開幕式後,16位專家學者圍繞冼玉清先生的學術成就、人格風範及其對嶺南文化的深遠影響發表主題演講。方華剛表示,冼玉清先生祖籍南海西樵鎮,被譽為“嶺南才女”。今天多位專家學者來到冼玉清先生故里,追憶其生平事迹,感悟其精神內核,將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邁向新高度。

佛山市南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方華剛致辭
正值冼玉清先生誕辰130周年之際,活動現場宣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推進的冼玉清先生主編的《近代廣東文鈔》正式出版,該書從清代道光時期至20世紀50年代的廣東名家中選出150位,輯錄了具有代表性的262篇文章,並附有作者小傳及冼玉清按語,極具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是廣東文獻整理的重要學術成果。
此外,本屆論壇得到相關省(市)政府參事室和文史研究館,省內和港澳高校、研究機構、文博單位及有關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論文近70篇,經組織專家評審,61篇入選,彙編合集。
本屆論壇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主辦,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澳門基金會、澳門城市大學協辦,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文史研究院、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中共佛山市南海區委宣傳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人民政府承辦。
文|記者 李煥坤 鄢敏 郭思琦 高焓圖|記者 林桂炎 湯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