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玩出成績”的貴州小學:下課後,校長把學生往教室外趕,操場當遊樂場,“想讓學生們喜歡上學”

2025年05月10日11:22:13 教育 1964

一所“玩出成績”的貴州小學:下課後,校長把學生往教室外趕,操場當遊樂場,“想讓學生們喜歡上學” - 天天要聞

4月中旬,有個三四百人的教育參訪團要到新州二小參觀,校長楊昌盛(左二)在開會討論接待任務。李雅娟/攝


記者 李雅娟

編輯 從玉華

踩着高蹺的孩子從身邊跑過,操場上到處是騎着獨輪車的孩子,這不是遊樂場,而是一所小學。

貴州省黃平縣新州鎮第二小學(以下簡稱“新州二小”)不算大,空間幾乎利用到極致。籃球場上圍了26個籃球架,高矮不同,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都能玩;籃球場中間的空地上鋪着帶網格的塑料墊子,充作羽毛球場;籃球場外的水泥地上,刷了幾塊顏色鮮艷的格子,給學生玩“跳房子”。

一棟小教學樓的側面裝了兩根爬竿,大教學樓的二樓吊下來兩張軟梯,還有兩個滑梯。在校園的角落裡,有自製的平衡木、輪胎攀爬架、攀岩牆……廚房外有片空地,搭了個舞台,供學生“K歌”。

只有上課期間,校園裡會陷入短暫的安靜。下課鈴響起,電子女聲催促道:“下課了,同學們請走出教室,呼吸新鮮空氣。向遠處望望,放鬆一下眼睛。”

全校兩千多名學生,只有十多人戴眼鏡,全校的超重學生也只有十多名。新州二小連續9年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測中排名前列,最近兩年位居第一。

校長楊昌盛在這裡工作了13年,他說:“我只是想讓學生們喜歡上學。”


一個愛玩的校長

一個足球重重地砸在楊昌盛的胳膊上,他沒有中斷和旁人的談話,他習慣了。

站在校園裡,不時有孩子來找他:跑操時掉了5塊錢該怎麼辦;兩個打架的同學,您給評評理;什麼時候去研學……

小學校園裡常見的“禁止追逐打鬧”“請保持安靜”的標牌,這裡一塊都沒有。楊昌盛笑了笑:“(禁止追逐打鬧)這根本不符合小孩的天性。”

這名當了20多年校長的老教師總把“小孩的天性”掛在嘴邊。

作為曾經的“差生”,楊昌盛能理解孩子們瘋玩的願望。他記得,兒時村子裡有十來個孩子一起上學,最後反而是成績差、最調皮的3個孩子堅持下來、考出去了,他是其中之一。

楊昌盛堅信,調皮也是孩子的天性,因為他自己小時候就格外淘氣:饞鄰居種的黃瓜,又怕偷吃會被大人責罵,他就把掛在藤上的黃瓜切下中間的一截,又拿小棍把兩頭接上,自以為偽裝成原樣。

成為校長後,楊昌盛更多關注的是孩子們喜歡什麼。

看到學生拿粉筆在地上畫格子、跳房子,楊昌盛讓美術老師用油漆在操場地面上刷上彩色格子。

看到學生們愛唱歌,他找人在一塊空地上搭建“陽光大舞台”,中午,學生可以來點歌。舞台旁還放了兩摞凳子,供觀眾取用。

有段時間,用煙盒折的“煙卡”風靡,楊昌盛讓學生改用廢舊作業紙折卡,以年級為單位舉辦比賽。沒過多久,這種卡就銷聲匿跡了。

“學生就是這樣,你越不讓他做什麼,他就越好奇。你越讓他做什麼,他就越不做。”楊昌盛狡黠地笑了。

“陽光大舞台”旁邊的電腦開始播放歌曲,楊昌盛看着大屏幕上的歌詞若有所思:“現在小孩子不喜歡唱兒歌,都喜歡唱大人的歌。”

操場上有幾撥學生在踢球,兩三個學生在踢空礦泉水瓶玩,楊昌盛路過操場,說:“看來球不夠了,還得再買幾個。”


一所變得好玩的學校

每逢一年級入學,常有孩子在校門口哭着不肯進學校。

一到這時候,楊昌盛總在校門口“蹲守”,找哭哭啼啼的孩子們問原因。他記得,最多的一次,有21個孩子待在校門口不肯進來,“大部分都說學校不好玩”。

他說,那就想辦法把學校變得好玩。新州二小的遊樂設施越來越多:二樓護欄鋸開口子,兩側各裝了一個滑梯;二樓吊下兩張攀爬網,學生們盪鞦韆、爬網子;一樓的一整面牆做成了攀岩牆,下面鋪上保護墊。

一所“玩出成績”的貴州小學:下課後,校長把學生往教室外趕,操場當遊樂場,“想讓學生們喜歡上學” - 天天要聞

在貴州省黃平縣新州二小,教學樓上掛了兩張攀爬網。課間,孩子們在這裡盪鞦韆、發獃。李雅娟/攝

學校經費有限,為了省錢,教師、家長自己動手:學生家長從鄉下拉來木頭,刷上彩色顏料,在校園的一個角落做了平衡木;木頭和輪胎組合起來,又做了一個輪胎攀爬架;老師畫圖設計出吊環、三人制足球框的尺寸,如今還欠着工廠的吊環加工費。

說到這裡,楊昌盛話鋒一轉:“前年開始,就沒有學生不願意進來了。”

學生沒那麼喜歡、但又必須做的事情,楊昌盛就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不喜歡學英語、背單詞,就做個“英語周”,讓孩子們比賽,“你追我趕的,就有興趣了”;不喜歡跑步,那就做個“滑梯接力賽”;不喜歡幹家務,就辦生活技能大賽、烹飪大賽等勞動比賽……

楊昌盛記得,有個孩子偏胖,家長帶他在學校操場上跑步減肥,一圈還沒跑完,孩子就不耐煩了。

學校里裝了滑梯後,楊昌盛看到,這個孩子滑下來,又從樓梯爬到二樓,滑下來、爬上去。楊昌盛離開前,看到他玩了15趟還意猶未盡。

放學後及周末,學生可以帶家長一起進來。記者看到,直到晚上8點多,還有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老師不得不一再催促。


把學生逼出教室

2012年,楊昌盛剛來新州二小擔任校長時,這裡和普通小學一樣,學生們下了課都要待在教室里,上完廁所就得趕快回來。

為了把學生逼出教室,楊昌盛想了個“損招”:每個教室都裝有擴音器,一下課就大聲放音樂,逼得老師們講不了課、學生做不了題,不得不走出教室。

師範畢業後,他曾到村小當教師,村小不做廣播體操,他帶着全校學生一起做操;後來調到一所中學當英語教師,他帶着全校學生跑步。當時的同事評價他:“這個人有點沖(當地方言,意思是特立獨行)!”

到新州二小,新任校長楊昌盛燒的第一把“火”是讓教師、學生動起來:每天早上七點半跑早操。這個決定引來不少反對,老師覺得自己的任務就是上好課,為什麼要這麼早來學校跑步?

他規定,老師們如果參與鍛煉,生病了可以正常請病假,幾乎不扣分;但如果不參與鍛煉,以後生病請假,一律按照事假來算,扣分多。

連老教師,他也不放過,臨近退休的老教師通常上道德與法治、科學之類的“副科”,楊昌盛鼓勵他們去上體育課。他解釋:“你們多鍛煉,對身體好。”

楊昌盛自己也不再上英語課,改上體育課,一路成為全縣、全州的示範課。新州二小的年輕教師甚至以為他是學體育出身。

這所小學舉辦了全鎮的籃球賽、足球賽,又組織學校男足、女足,去參加全州的足球賽。

即便在熱愛歌舞、有“姑媽籃球賽”“鄉村足球賽”等運動傳統的黃平縣,楊昌盛的做法在當時還是有些不被理解。

2016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舉辦全州足球賽,楊昌盛要帶隊參賽,可連每支球隊的16名隊員都湊不齊。有的家長把楊昌盛投訴到教育局:“為什麼要讓我的孩子出去比賽?”

當時校女足隊長蔣瑩瑩記得,自己加入足球隊後,每天早晚訓練,成績從全班十多名跌到四十多名;男足隊員時泓迅原來穩居班級前三名,一路跌到中游……新州二小有支隊伍一直打到決賽、得了全州第三名,足足花了兩個星期才比完賽。

男足隊員龍田的家長當時是另一所鄉村學校的校長,和楊昌盛相熟。召開隊員家長會時,楊昌盛特意把他請來當“托兒”,爭取其他家長的支持。

楊昌盛堅信這條路是正確的。

幾名隊員告訴記者,他們成績下降後,開始學着安排運動和學習時間。後來在初中、高中的尖子班裡,小學足球隊的隊員們又相遇了。

2022年,新州二小入選蔡崇信公益基金會“以體樹人”教育聯盟校。“聯盟校”的校長和教師們到重慶、遼寧、雲南等地的學校參觀學習,這些學校都有鮮明的體育特色。該基金會的項目經理趙日記得,每到一所學校參觀完畢,不出一個月,楊昌盛就會給他發來新州二小改造後的照片:校園裡多了滑梯、攀岩牆、三人制足球框……

楊昌盛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參與運動的範圍擴大。全校運動會上,跳大繩、接力賽,每個孩子都要上場;學校不僅有學生運動會,也有了家長、老師運動會。

全校的班主任接受培訓,成為體育老師的“後備軍”。學校除了春季籃球賽、秋季足球賽、冬季運動會,他正在考慮在夏季加入氣排球比賽——普通排球太硬了,會打得孩子們手腕疼,改成氣排球。

2024年全縣足球賽的12個冠軍(一到六年級都有男女隊),新州二小得了9個。前段時間舉辦的全縣籃球賽,12個冠軍中,新州二小得了5個,一所規模小得多的鄉鎮小學得了兩個冠軍。

得冠少了,楊昌盛反而高興。“要是一直都是我們二小包攬,就沒人跟我們玩了。”

黃平縣教育局副局長龍曉明覺得,這也說明,最近幾年,全縣的體育氛圍都帶動起來了。

體育給孩子的影響不只在運動場上。球隊的經歷給了孩子“健康的身心、強大的抗挫能力”,有替補隊員上不了場,也很坦然:“我幫他們拿衣服也行啊。”

很多老師都發現,喜歡體育運動的孩子,很少出現心理問題。楊昌盛說:“一個優秀的體育老師相當於10個心理諮詢師。”

在記者幾天的採訪中,楊昌盛很少主動談到學校學習成績。楊昌盛認為:“小學不需要追求成績,考到80分就可以了。”相比於小學階段的成績,他認為孩子們的“後勁”更重要。

但恰恰因為教學成績優異,尤其是數學平均分比全縣排名第二的學校高十幾分,楊昌盛不必再背負“不務正業”的批評,新州二小成了全縣乃至全州學習的榜樣。

“新州二小玩出了成績,玩出了身心健康。”教育局副局長龍曉明和校長們開會時常常鼓勵各校要多開展體育運動,他說,“幸好楊校長樹立了一個標杆,否則我們在會上不論怎麼要求都是非常蒼白的”。

學會生活

因為體育項目、遊戲項目多,新州二小很難用“整潔”來形容。

足球場上堆着幾百個輪胎,這是老師、家長和汽修店捐的。一開始只放了幾個,不夠學生玩,一直增加到現在的四五百個。

一所“玩出成績”的貴州小學:下課後,校長把學生往教室外趕,操場當遊樂場,“想讓學生們喜歡上學” - 天天要聞

貴州省黃平縣新州二小的足球場上放了數百個輪胎,供孩子們自由玩耍。李雅娟/攝

下課鈴響了,校園裡有滾輪胎的,騎獨輪車的,打羽毛球的,投籃的,踢足球的。

上課鈴一響,騎獨輪車的孩子們手忙腳亂地把車鎖在文化長廊下,操場上還倒着幾輛車,有的車座或車鐙掉下來,老師正學着修車。輪胎散落在球場邊,籃球場上有遺漏的籃球。

課間操看起來也是亂糟糟的。

這所小學的課間操原本是廣播體操和民族舞,楊昌盛全改了。他上學時,每天都在做廣播體操,“太枯燥無味了”。

他讓學生選出喜歡的音樂,找人剪輯好,上午第二節課的下課鈴聲一響起,學生們從教室里湧出。

一所“玩出成績”的貴州小學:下課後,校長把學生往教室外趕,操場當遊樂場,“想讓學生們喜歡上學” - 天天要聞

貴州省黃平縣新州二小的圍牆上安裝了扶手,供孩子們自學獨輪車。李雅娟/攝

每個年級分了操場上的一塊空地,練完拳後,兔子舞的歡快音樂響起,隊形分布變了:有的年級拍籃球;有的年級跳板凳舞;有的年級跑操,跑操的隊伍中間還混着幾個騎獨輪車的孩子。

籃球場的4個角落裡都放着竹竿,經過日晒雨淋已經褪色,竹竿撞擊的清脆節奏響起——五年級的學生開始跳竹竿舞了。

一所“玩出成績”的貴州小學:下課後,校長把學生往教室外趕,操場當遊樂場,“想讓學生們喜歡上學” - 天天要聞

每天上午的大課間,貴州省黃平縣新州二小的每個年級都有各自的特色活動,五年級跳竹竿舞。李雅娟/攝

大喇叭里響起哨子聲,隊形分布又變了,全部學生集合到籃球場,背誦完三字經,齊聲宣誓“我運動,我快樂”後,又消失在操場上。

楊昌盛不止一次被批評過學校不夠整潔,他聽了只是笑笑。“不太聽話”的楊昌盛總是願意聽學生的話。

楊昌盛很少待在校長辦公室里,他喜歡在校園四處轉轉,喜歡和學生聊天。

和習慣於跟孩子說“不行”的大人相比,楊昌盛很少批評學生。即便在校長、老師面前,學生們看起來也很放鬆。

記者正在籃球場上採訪一位老師,這時下課鈴響了,一個瘦瘦的男孩走過來,禮貌地問:“老師,可以讓一下嗎?我們要打羽毛球了。”

一所“玩出成績”的貴州小學:下課後,校長把學生往教室外趕,操場當遊樂場,“想讓學生們喜歡上學” - 天天要聞

貴州省黃平縣新州二小有48個社團,在泥哨社團里,一個女生在學着用黃泥捏造型。李雅娟/攝

楊昌盛自稱很少讀高深的教育理論:“看學生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我就做什麼。”他對於“讓學生喜歡學校”這個目標有了更具體的描述:“希望未來讓學校集學習、休閑、生活於一體。”

他發現,有的孩子分不清水稻和野草,“問學生雞蛋是從哪裡來的,學生說是從冰箱來的”。

在學校里,楊昌盛想方設法地打破家長給孩子套的“保護罩”。

新州二小的烹飪大賽始於2013年,孩子們系著圍裙、戴着高高的廚師帽,自己做水果拼盤。

生活技能大賽也始於這一年。2017屆畢業生龍然然還記得自己讀二年級時的參賽情景,她緊張地躺在課桌拼成的“床”上等待信號,同學一交接棒,她就手忙腳亂地“起床”、穿衣服、扣扣子。旁邊還有一組在比賽系鞋帶。

前幾年,學校里新建了“陽光廚房”,學生自己炒菜自己吃。“我跟家長說,你把孩子交到我這裡,6年畢業起碼讓他們會炒12個菜。”楊昌盛哈哈一笑,皺紋更深了。

11點剛過,新州二小的“陽光廚房”就熱鬧起來,這裡每天有一個班的學生來做飯,每學期能輪到兩次。

一所“玩出成績”的貴州小學:下課後,校長把學生往教室外趕,操場當遊樂場,“想讓學生們喜歡上學” - 天天要聞

每天新州二小都有一個班可以自己做飯吃。這天一年級小朋友排隊輪流切菜。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攝

記者到的這天,輪到一年級某班,孩子們戴着彩色廚師帽、穿着圍裙,在菜板前排着隊準備切豆乾、小蔥。

10多公里外,新州二小還有個“開心農場”,老師們把20畝的土地分給每個班級。去年,學生們種的花生、蘿蔔收穫了,有的煮熟了在班裡吃;有的拿到縣城廣場上義賣,賣的錢充當班費。今年開心農場里種的是油菜,4月上旬,地里開滿了金黃的油菜花,吸引來鬧哄哄的蜜蜂。

農場里還種着楊梅樹、李子樹枇杷樹。教師廖士萱記得,去年枇杷熟了,全班去摘枇杷,一起過“枇杷節”。

這種“生活氛圍”,來自楊昌盛作為教育者的危機感。

有次學校放假前,楊昌盛看到有位老師買了一些乾脆面,他很納悶兒:“你愛吃這個嗎?”老師坦言:“我不知道怎麼做飯,就吃這個。”也有的老教師一到飯點兒就急着趕回家,給上班的孩子做飯。

“我聽了這話,真的着急。”楊昌盛說,“我們教了這麼多學生,然後發現歸根到底還是父母,我們要教父母該怎麼做。”

楊昌盛幹了20多年教育,他說,假如可以重來,希望做更多家長的工作,讓家長學會放手。他正在考慮開辦“家長學校”,不光要教好學生,還要教好家長。

楊昌盛很少談及“升學”“成績”,他更常用的詞是“喜歡”“感興趣”“高興”。“我跟家長講,孩子交到我們這裡,未來不一定‘成才’,但一定‘成人’,成為社會的好公民。”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5月07日 06版)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大工校園微景觀改造開啟“加速鍵” - 天天要聞

大工校園微景觀改造開啟“加速鍵”

為進一步優化宜教、宜學、宜居的育人環境,校園管理與修繕中心(以下簡稱“修繕中心”)堅持以師生需求為導向,五一期間深入推進“小而美、精而巧”校園微景觀維修改造,持續提升校園環境品質。修繕“春靜園”展新顏。
大工經管學院與大連市委組織部、市國資委開展支部共建活動 - 天天要聞

大工經管學院與大連市委組織部、市國資委開展支部共建活動

為深化校地合作,賦能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4月29日,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企業管理教工黨支部與大連市委組織部、市國資委青年幹部聯合開展共建活動。雙方通過黨建交流、實地調研、需求對接等形式,共同探索校企協同發展新路徑,助力大連市國有企業轉型
從硬件升級到理念重塑 晉北小城天鎮教育改革探新路 - 天天要聞

從硬件升級到理念重塑 晉北小城天鎮教育改革探新路

近年來,晉北小城山西天鎮在新時代教育發展浪潮中再度發力。面對周邊區域競爭加劇、教育設施與理念亟待升級的挑戰,這座小縣城正通過系統性改革重塑教育生態,探索縣域教育現代化轉型的創新之路。圖為天鎮縣第一小學。
事關2025年夏季高考、春季高考、錄取 - 天天要聞

事關2025年夏季高考、春季高考、錄取

5月9日,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發布《關於印發山東省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就夏季高考、春季高考等考試、錄取工作作出指導。山東省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夏季高考)工作實施辦法 為做好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夏季高考)(以下簡稱夏季高考)工作,根據教育部和山東省有關文件要求,制定...
不收版面費|《忻州師範學院學報》投稿指南分享 - 天天要聞

不收版面費|《忻州師範學院學報》投稿指南分享

刊物名稱《忻州師範學院學報》期刊介紹《忻州師範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於1985年,是由忻州師範學院主辦,國內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欄目:哲學及政治學研究、文學研究、歷史學研究、法學研究、數理研究、教學改革研究等。
高中數學每日一講331.等比數列與二次方程  等比數列 - 天天要聞

高中數學每日一講331.等比數列與二次方程 等比數列

這個視頻我來給你講講等比數列與二次方程。先來看一道題,已知各項為正數的等比數列:an、a三乘a五等於六十四,a二加a六等於三十四,求公比q。這題給了兩個式子,裡邊有四項:a三和a五、a二和a六,三加五剛好等於二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