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的“奶酪體”,已被學生拋棄,看到電腦閱卷後瞬間明白了

2025年03月25日11:23:02 教育 1128

在社交媒體流行的那陣子,“奶酪體”可火了,一下子就在學生群體里流行開了。

這種字體寫出來的字特別可愛,筆畫都是圓潤飽滿的,排列得也很整齊,就跟剛做好的芝士蛋糕似的,看着特別誘人。

好多學生都喜歡,在筆記本上寫這種字,感覺就像一道特別治癒的風景。

不過最近發現,曾經特別火的“奶酪體”慢慢被學生們不喜歡了。

現在流行的“奶酪體”,已被學生拋棄,看到電腦閱卷後瞬間明白了 - 天天要聞

這跟現在電腦閱卷有關係。 在一所重點中學高三的教室里,午休的時候,幾個學生圍在電腦前,電腦上顯示的是剛考完的模擬考答題卡掃描件。

當一篇用“奶酪體”寫的作文出現在屏幕上時,大家都傻眼了。

原本在紙上看着圓潤可愛的字,掃描到電腦上後,變得又腫又模糊,字和字之間的距離好像也被擠到一塊兒了,一整段文字就跟被霧氣遮住了似的,閱卷老師得費好大勁才能看清楚寫的啥。

有個學生精心寫的“奶酪體”作文標題,掃描後就像一串粘在一起的糯米糰子,完全沒了原來想展示的個性,搞不好還會因為這個被扣分。

從教師閱卷系統後台的數據也能看出來,用“奶酪體”這種網紅字體的試卷,識別錯誤率比普通字體高出47%。

這說明在電腦閱卷的時候,“奶酪體”不但不能給學生加分,還可能因為不好辨認讓分數變低。

“奶酪體”流行起來,其實能看出Z世代這些學生對標準化教育有自己的想法,算是一種溫柔的反抗吧。

現在流行的“奶酪體”,已被學生拋棄,看到電腦閱卷後瞬間明白了 - 天天要聞

在00後眼裡,傳統的楷書太規矩、太嚴肅了,就像被框在小格子里的士兵。

但“奶酪體”的筆畫有圓潤的弧度,還有波浪形的連筆,就像在作業本上跳舞的可愛小符號,特別有個性、有創意。

當這種追求個性的字體到了考場,遇上電腦掃描閱卷,問題就來了。

用0.5mm的簽字筆寫的“奶酪體”,在200dpi掃描精度下,原本覺得是藝術表達,結果一下子成了亂碼。

有個考試院做過字體識別實驗,把同一篇作文分別用“奶酪體”和楷體寫,掃描後發現,“奶酪體”能有效識別出來的字數比楷體少了28%。

閱卷老師也說,他們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肯定優先看那些字寫得清楚、規範的試卷,像“奶酪體”這種不好認的,得花更多時間精力。

現在科技發展了,教育評價體系也跟着變了。AI閱卷系統出現後,字體規不規範變得特別重要。

有個智能閱卷平台的工程師說,系統對那些連筆、少筆畫的字,識別誤差率能達到63%,但對寫得規範的字體,識別率能超過98%。所以學生們寫字的時候就得更注意規範,不然考試可能因為字體問題丟分。

現在流行的“奶酪體”,已被學生拋棄,看到電腦閱卷後瞬間明白了 - 天天要聞

而且現在是數字時代,學生對在紙上寫字的看法也變了。學習筆記很多都電子化了,課堂上老師也用電子屏板書,學生對漢字筆畫的感覺越來越像符號了。

在這種情況下,“奶酪體”流行一陣兒,可能就是紙質書寫在數字化大趨勢下的最後一點浪漫吧。

“奶酪體”從火到不被喜歡,這可不只是字體選擇的變化,這背後是教育場景和技術發展相互影響的結果。

在現在這個數字和紙質書寫混在一起的時代,怎麼在各種信息衝擊下,把漢字書寫里的文化內涵保護好,同時還得給學生留些空間,讓他們能展示自己的個性。

現在流行的“奶酪體”,已被學生拋棄,看到電腦閱卷後瞬間明白了 - 天天要聞

對學生來說,追求個性沒問題,但也得知道考試有考試的規則,得選合適的字體寫字,保證寫的東西能被準確認出來、理解意思。

對老師來說,在技術不斷變的情況下,怎麼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寫字,讓他們喜歡上漢字文化,尊重漢字文化,這也是個值得好好研究的問題。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用AI護航心靈,南財為學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動能 - 天天要聞

用AI護航心靈,南財為學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動能

“自從體驗了VR心理訓練,我現在能在課堂上大膽發言了!”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專業大三學生李明坦言。曾經因社交恐懼困擾的他,如今在虛擬現實場景中反覆練習溝通技巧,逐漸找回了自信。這正是該校創新構建的“AI輔助+人工守護”雙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帶來的改變。近年來,南京財經大學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要求...
3所“雙非”強校,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誰 - 天天要聞

3所“雙非”強校,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誰

高考志願填報過程,實質上是同分數段大學之間的比較,重點是專業、城市、學校實力與高考生個人需求等方面的權衡。高考成績處在550分--570分這個分數段,有不少很有實力的“雙非”高校,武漢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燕山大學就是其中的3所,在這3所
重慶大學一本科生髮表14篇SCI論文?在讀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就不能叫“發表論文” - 天天要聞

重慶大學一本科生髮表14篇SCI論文?在讀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就不能叫“發表論文”

極目新聞記者 鄧波近日,重慶大學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14篇SCI期刊論文的相關信息引發社會關注。重慶大學稱,學校高度重視此事,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核實,若發現不當行為,將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引發爭議的推文截圖起因是多篇官方賬號推文發布了2023—2024學年度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重慶代表名錄,重慶大學化學工程與...
正觀視評:大四本科發14篇SCI論文,是天才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 天天要聞

正觀視評:大四本科發14篇SCI論文,是天才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點擊觀看視頻5月7日,一篇獲獎文章引發關注,其中介紹,來自重慶大學的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十餘篇SCI論文以及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記者搜索發現,早在2016年,劉某喬就已首次申請發明專利,而彼時,她還是一名初二學生。知網劉某喬發明專利搜索結果截圖正觀視評:真是太不可思議了!讀過大學的人應該都知道,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