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這地方啊,那可是九省通衢。從古代開始,就是交通的關鍵樞紐,也是南北往來的重要通道,成了“南船北馬交匯的地方”!另外呢,自古以來就有“安東出才子”的說法,淮安還是出了名的教育之鄉。到了現在,有“兩本五專”一共七所大學,還有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南京理工大學盱眙校區這兩個“雙一流”大學校區。
其中,淮陰工學院、淮陰師範學院,兩所作為淮安土生土長的本科高校,是淮安高等教育的頂樑柱,一文一理被稱為“淮安雙雄”,如今也是淮安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基礎。
“淮安雙雄”辦學基本情況
淮陰工學院最初是在 1958 年成立的淮陰工業專科學校。到了 2000 年的時候,淮陰工業專科學校交通分部、江蘇省農墾職工大學、淮陰職工大學這四所學校合併到了一起,然後一起升級變成了本科高校。這所學校現在建了三個校區,設置了 22 個院(部、中心),開設了 73 個本科專業,而且還有 14 個碩士點,在校的學生有 24000 多人呢。
至於淮陰師範學院,則始建於1958年的淮陰師範專科學校、以及1959年創辦的淮陰教育學院,1997年兩校合併升本,後來還融入了淮陰師範、淮安師範兩校。目前,該校擁有2個校區,設置20個學院,擁有17個碩士點,在校生人數達20000餘人。
曾欲“兩校合併”,籌建綜合性大學
淮陰工學院擅長工科,淮陰師範學院的優勢在文科。這兩個學校,一個文科強,一個工科好,一起撐起了淮安高等教育的局面。看看淮安高等教育現在的情況,再想想揚州大學、蘇州大學、南通大學這些高校的合併歷史,以前當地的政府和老百姓,都盼着能在淮陰工學院和淮陰師範學院的基礎上,籌建出一所綜合性的大學。
在淮安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積極籌建淮安綜合性大學”,該所大學則謀劃由淮陰師範學院、淮陰工學院“兩校合併”而成,組建“淮安大學”,成為江蘇省第六所“城市大學”。
值得注意的是,該校當年也有實質性進展。2014年8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淮師、淮工合併籌建淮安大學,並納入了教育部和江蘇省共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項目。到2015年,兩校合併事宜還列入專家考察的中東部地區申報設置本科學校名單,結果因為底蘊不足、沒有碩士點、國家高教政策變化等原因遺憾出局。
除了“淮安大學”,結合淮海工學院更名“江蘇海洋大學”,以及淮安“九省通衢”的地理條件,還有提議籌建“交通大學”。2019年“江蘇兩會”上,就有委員提出以淮陰工學院和淮陰師範學院為基礎,整合全省資源籌建“江蘇交通大學”。畢竟淮陰工學院前身就有淮陰工業專科學校交通分部,如今也建立交通工程學院,開設交通工程、交通運輸、車輛工程等本科專業,但最終也被否決了。
淮工先行一步,籌建“淮安大學”
根據目前的狀況,我們不難發現,淮陰工學院、淮陰師範學院兩校合併事宜,已經告吹!因為“淮安雙雄”已各奔東西,淮陰師範學院目前在建設區域高水平師範大學,即“淮安師範大學”,有望成為江蘇省第三所師範大學。
至於淮陰工學院,則努力建設特色鮮明、國內領先、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即“淮安大學”。在去年12月20日,江蘇省教育廳正式發布公示,明確淮陰工學院擬更名為淮安大學,預示着這所大學即將到來。
而上一次江蘇省內高校升格“大學”,還是2019年的淮海工學院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距今已經過去了六年時間,江蘇省無一所高校升格“大學”,淮陰工學院的步伐肯定會加快,有望2025年上半年成功落地,屆時江蘇省又將會多一所高水平的應用型大學。估計今年參加高考的部分學生們會哀嚎:曾經愛答不理的淮陰工學院,如今卻要高攀不起了!
雖然淮陰師範學院、淮陰工學院未能成功合併,共同籌建一所綜合性的“淮安大學”或“江蘇交通大學”,但對於淮安的高教來說卻並非壞事,因為目前江蘇省內名校眾多,即使合併建立淮大,也不夠出色、不夠突出,合併意義並不大,也會讓淮安缺少一所本科大學。
目前,城市之間的競爭在於人才競爭,兩校在校生人數近45000人,假若合併,兩校經過專業整合,招生人數會減少,會對淮安吸引、集聚人才非常不利。綜合來看,兩校合併並不一定能達到1+1>2的效果,如今的步子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未來會擁有淮安大學、淮安師範大學兩所大學,何樂而不為?
如今,淮陰工學院升格“淮安大學”已先行一步,預計今年上半年掛牌,該校王牌專業為: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通信工程、軟件工程等;至於淮陰師範學院升格“淮安師範大學”,也會很快到來,該校王牌專業為:小學教育、漢語言文學、物理學、法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等,2025年高考的學生們可以關注!
對此,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聲明: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