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怎麼來的?江蘇人首譯

2024年05月18日13:35:18 教育 1113

5月18日,2024江蘇省大學生馬拉松聯賽東南大學第九屆校慶馬拉松燃情開跑。而東大校史人物和中國馬拉松運動的一段歷史淵源於近日被發現。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京文史作家欒川正在撰寫《中國馬拉松運動之源》一書。他告訴記者,在撰寫中發現的歷史文獻顯示,南京和馬拉松有一段名稱上的“緣分”。

“馬拉松”怎麼來的?江蘇人首譯 - 天天要聞

圖 | 視覺中國

馬拉松比賽的名稱源自希臘的馬拉松地名。“馬拉松”三個字作為Marathon的音譯名稱,早已被千家萬戶熟知。然而,幾乎不為人知的是,馬拉松這個名稱的出現也和南京這座城市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欒川發現,清朝末期時滬寧鐵路為列車乘客創辦的《旅客》周刊,在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七日(1908年10月31日)出刊的第一卷第八期上的“雜說”欄目里,刊文介紹1896年雅典奧運到1908年倫敦奧運這四屆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情況。該文也是中文最早介紹馬拉松比賽的文章。

文章之中留有最早的“馬拉松”漢語音譯譯名,是一個頗為震撼的詞語:“魔喇遜”。從音譯的角度比較,魔和馬,喇和拉,遜和松:在漢語里的第一個音譯“魔喇遜”的發音,確實是很接近Marathon一詞的發音。

清朝末期建成的滬寧鐵路,是連接蘇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1908年4月1日,鎮江至南京段建成,標誌着滬寧鐵路全線通車。也就是在全線開通的這一年9月,一個名為“進行社”的企業,開始在滬寧鐵路上發行《旅客》周刊。從此,包括南京在內的滬寧鐵路沿線城市的民眾,都有條件閱讀到一本名為《旅客》的雜誌。

連接南京和上海的這條鐵路,也帶有南京的城市氣質:民眾,其視野更能關注和接納當時世界上的新鮮事物。而伴隨着滬寧鐵路而誕生的第一篇中文介紹馬拉松比賽的文章,不僅為後世留下了中文馬拉松的最早音譯名稱,也留下了中國人對馬拉松比賽的最早描述。

其後,在中文的報刊書籍又有“馬拉敦”“馬剌松”等音譯名稱出現。而“馬拉松”三個字,則是源自陶行知先生的學生、南京高等師範教育專修科第一屆畢業生施仁夫。

施仁夫是江蘇常熟人,1893年出生。1918年夏季,著名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的前身)創立了教育專修科。施仁夫考入南高師教育專修科,成為第一屆學生。當時的南高師教育科名師薈萃,有一些著名教授如陶行知、陳鶴琴廖世承等。在陶行知等名師的教誨之下,施仁夫拓展了國際視野,開始閱讀英文學術書籍。

1921年施仁夫從南高師教育科畢業後不久,開始翻譯美國教育名著《教育觀察法》。1923年9月譯著出版。讀者們能夠看到,在該書的第14頁,將Marathon Race翻譯為“馬拉松大競賽”。這是迄今為止在中文書刊之中能找到的最早“馬拉松”音譯名稱。這個譯名沒有生僻字,而且朗朗上口。從此,這一名稱逐步發揚光大,最終成為中文馬拉松比賽的標準名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陶善工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暑假圖書館爆滿背後:拉開孩子差距的三大關鍵因素 - 天天要聞

暑假圖書館爆滿背後:拉開孩子差距的三大關鍵因素

暑假圖書館爆滿背後:拉開孩子差距的三大關鍵因素上周日,我去圖書館寫稿時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各個閱覽室座無虛席。小學生們專註地寫着暑假作業,高中生認真研讀高二課本,還有孩子鑽研模型設計書籍。這一幕讓我深刻意識到: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是在學校
黃海剛到畢節六中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 - 天天要聞

黃海剛到畢節六中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

7月7日,區委副書記、區長黃海剛到畢節六中為學校師生代表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陳果,區直有關部門分管負責同志,畢節六中師生代表參加。授課現場黃海剛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誨、殷殷囑託,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要全面貫徹黨...
濰坊青州市:公益課堂點亮孩子繽紛假期 - 天天要聞

濰坊青州市:公益課堂點亮孩子繽紛假期

來源:【青州融媒】暑假來臨,濰坊青州市開設豐富多彩的暑期公益課堂,讓孩子們收穫知識與快樂。在青州市益都街道旗城社區,大學生志願者帶領孩子們通過共讀繪本、互動遊戲、情景模擬等方式,了解隱私保護與安全知識,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湖北省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開賽 - 天天要聞

湖北省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開賽

7月9日,湖北省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動員大會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本次決賽匯聚了來自全省54所高校的145名優秀青年教師代表,他們將在7月10日至11日的兩天時間裡,分成文科、理科、工科、醫科、思想政治課等5個專項組,展開教
這樣的“端姐”,誰能不喜歡? - 天天要聞

這樣的“端姐”,誰能不喜歡?

在武漢市第一初級中學金雅校區,學生見到徐端,都會親熱地喊她“端姐”“老徐”。她懂孩子的心,樂於跟學生“打成一片”,是學生的良師,也是益友。徐端(右二)和學生在一起。記者劉嘉 攝跟着“端姐”學數學有很多樂趣,她能把數學課講得像脫口秀一樣好玩。
米東區開展學生軍訓教官培訓 - 天天要聞

米東區開展學生軍訓教官培訓

(米東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安銳報道)近日,米東區人武部集中組織學生軍訓教官培訓。米東區退役軍人、基幹民兵積極報名參加此次培訓及資格認證,為即將到來的學生軍訓任務做好充分準備。
英語學習新賽道:奇速英語,開啟你的詞彙逆襲之旅 - 天天要聞

英語學習新賽道:奇速英語,開啟你的詞彙逆襲之旅

英語學習新賽道:奇速英語,開啟你的詞彙逆襲之旅在英語學習的漫漫長路上,詞彙量就像基石,決定着英語能力這座高樓能蓋多高。很多同學都在為記單詞發愁,不是背了就忘,就是面對枯燥的單詞書提不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