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雙大手小手一起,小心翼翼輕抬輕放,一棵小桂花樹落穴;你扶着,我培土,他澆水,分工合作,小桂花樹成功“入住”……近日,楊浦區打虎山路第一小學的師生為校園又添一抹綠色,在這座享有“國際生態綠旗學校”和“上海市綠色學校”榮譽的校園,以勞動體會生命與自然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
在小桂花樹落戶的“搖籃中庭”,與之相伴的是若干棵幾十年樹齡的參天香樟。“這些樹比教學樓年紀還大,”校長楊莉俊說,“十幾年前學校原址重建時推翻了老校舍,新教學樓設計時尊重和保留了校園裡的樹木,而且為了保障植物光照,層高不過3層,所以才有了今天‘圍着綠樹’的建築。這份對生態的尊重傳承了下來。”
午間,孩子們為校園裡的所有樹木更新替換信息牌。遇到小樹就鑽進它的腰間,遇到大一些的踮着腳夠一夠枝頭,更大的那些“樹爺爺”又高又粗壯倒是令人犯愁。“門口的大松樹都75歲了,好像沒法掛啊!”
操場另一側的“搖籃農莊”人氣更旺。每周都有一個班級的孩子輪流來這裡當“莊主”,負責管理農莊里的各種作物和環境。小莊主們忙着在青菜旁邊移栽草莓,小手拍拍濕潤蓬鬆的泥土,輕輕摸摸小苗葉,許下小小心愿——希望快快長出甜甜的草莓。
如今,打一小學校園春有碧草、夏有鮮花、秋有碩果、冬有綠葉,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學校利用校園環境創設“搖籃課程”和系列實踐活動,其中既有農莊課也有“綠色校園”環境教育主題活動等。每年春夏之交,桃李林結出碩果之時也迎來了“桃李音樂節”,在林子里舉辦音樂會、品嘗酸甜可口的李子,是打一師生最盼望的事。
楊莉俊告訴記者,將環境、課程和校園文化建設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生態知識、體驗勞動樂趣,傳承綠色、環保、創新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真心熱愛有鳥語、有花香、有小松鼠的校園。這份由衷的熱愛,也是孩子們對文明生態的真實體驗。”
資料:新民晚報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