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學子來說,高考是能夠改變人生的契機。高考結束後總會出現許多家長無視孩子的意見偷改子女志願的消息。
1999年,來自湖北黃岡的戴柳在高考中考出了687分的好成績,成為了當地的文科狀元,在整個湖北省也是前三的排名。
如此優秀的成績,進入清華北大都不成問題。對於戴柳來說北京大學一直是她的夢想,第一志願理所應當的是北京大學。
錄取通知書送到後,戴柳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她收到的是中國政法大學的通知書,而自己根本沒有填寫這個志願,改寫自己志願的正是自己的父親,心灰意冷的戴柳前往韓國20餘年。
創作不易,麻煩您在觀看之前點個“關注”
“落榜”的黃岡狀元
1999年6月,戴柳意氣風發的從高考考場走出,迎接她的是等候多時的父母。戴柳告訴父母只需要回家等候好消息就行。
成績出來後,戴柳成為了黃岡的文科狀元,她激動的告訴父母自己上北京大學的願望馬上要實現了。
很快錄取通知書就送到了戴柳手中,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拆開包裝後,戴柳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
映入眼帘的通知書上面赫然寫着中國政法大學。自己的第一志願明明填的北京大學,分數也完全到了進入北大的門檻,為什麼沒有被北京大學錄取?
戴柳慌神了,懷疑是不是自己當初錄取志願填錯了,她給老師打了個電話。結果老師告訴了她一個無法接受的真相:是她父親把第一志願改成了中國政法大學,戴柳因此與北京大學失之交臂。
被“偷走”的通知書
戴柳生於1983年,是家中的獨生女。家中的條件在當時的年代是小康家庭了,從小戴柳就沒吃過苦。
對於戴柳的學習,父母並不上心,這也因此讓戴柳對學習沒有產生反感,從小她就喜歡自己抱着書看,在學習也更加偏向文科。
在別人眼中,戴柳是一個學習好性格好的乖乖女。但是戴柳的父親仍然對她的管教非常嚴格。
在戴家有一條嚴格的規矩,十點之前必須回到家中。一次戴柳和朋友去看新上映的電影,電影結束後回到家已經十一點了。雖然晚回家了一個小時,但她覺得只有這一次應該也沒什麼問題,並沒有放在心上。
第二天吃飯時,戴柳的父親對着她劈頭蓋臉的一頓訓斥。雖然戴柳解釋了原因並且承諾以後不會再超過時間,但是父親仍然不依不饒的指責她。
過了大半晌,指責聲終於小了。就在戴柳以為終於結束了的時候,家裡的電話響了,是一個男生的聲音,要找戴柳。
戴柳在班級里是學習委員,這個同學因為忘了老師布置的作業,想要找戴柳確定一下。她父親接過電話後就不斷詢問對方的目的和身份。
隨後又開始指責戴柳,話里話外都是詢問她是否早戀。父親的態度讓戴柳覺得自己沒有絲毫隱私,讓年幼的她無所適從。
上高三後父親就一直告訴戴柳,中國政法大學非常適合她,將來畢業還能直接分配到鐵飯碗。
戴柳的父親之所以這樣執着,很大的原因在於他年輕時的目標就是中國政法大學,但是沒有考上,這成為了他心頭的一大遺憾,因此希望戴柳能夠為他彌補遺憾。
對於戴柳來說,北京大學是她從小的夢想,雖然父親一直在勸說她,但她的目標從來沒有變過,始終都是北京大學。
因此在戴柳得知是父親更改了自己的志願後,戴柳只覺天瞬間塌了下來,她呆坐在床上等着父母回家。
傍晚父母回到了家中,看到桌子上放的錄取通知書,不禁喜笑顏開,唯有戴柳始終陰沉着臉,她質問父親為什麼自己的志願變成了中國政法大學。
“你懂什麼,我這是為了你的將來,為你好”。父親的話徹底激怒了戴柳,多年的委屈湧上心頭,在憤怒下她和父親大吵了一架,也就是這時戴柳產生了逃離的想法。
逃離束縛
戴柳並不符合當年的復讀政策,雖然心中百般不情願,但她還是只能前往中國政法大學學習,畢竟讀書是為了自己,賭氣只能影響到自己的未來。
看到女兒接受了現實,戴柳的父親非常滿意,不管再怎麼說自己也是父親,女兒始終拗不過自己,還是要聽他的話,以後她會明白自己的苦心的。
平日里對女兒管教很嚴格,但是女兒即將一個人前往外地,他的心中還是充滿不舍的,畢竟只有這一個孩子,十幾年來都沒有出過遠門。臨行前戴柳的父親囑咐她有時間就回家。
戴柳嘴上應着,但是她心裡卻已經沒有回到這裡的打算了。
中國政法大學也是在北京,來到北京後戴柳第一站就來到了北京大學。看着這個原本是自己該上的學校,戴柳對父親的恨意更深了。
雖然不是在北京大學,但是戴柳還是沒有絲毫鬆懈,她拼盡全力的學習,因為若是想達成自己的目標,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在大學的幾年,戴柳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次回家父母都責備她也不多回幾趟,戴柳只是以學業繁重為由應付着。
在韓國國際法律大學招收留學生時,戴柳知道自己的機會到了。她申請了留學,參加了考試,這一切遠在湖北的父母都絲毫不知情。
很快成績優異的戴柳就拿到了留學的錄取通知書,戴柳把這個事情告訴了母親。
戴柳原本不希望讓家裡人知道,但是母親並沒有做錯過什麼,她知道母親一定會告訴父親,但她還是選擇通知母親這件事,只是為了不讓她日後擔心自己。
很快母親的電話就打了回來,是父親的聲音。戴柳原本想說些什麼,畢竟時間已經過去這麼久了,自己當年的怨憤也稍微小了點,但是父親的第一句話就打消了她的念頭。
戴柳還未開口,父親就已經開始指責她“你去國外,將來我和你媽老了誰來照顧我們?我們就你這一個女兒,為什麼不和我們商量?誰讓你自作主張了?”
接連的質問讓戴柳的厭惡升到極致。自作主張?當年是誰自作主張更改自己的志願的?為什麼沒有和自己商量?如今竟然好意思這樣說自己,戴柳不願意多做糾纏,告訴他自己已經被錄取,不會被更改了。
為了讓她打消留學的念頭,父親直接斷掉了她的生活費,好在因為成績優異,她獲得了留學全額獎學金,能夠維持自己學習。
到了要離開的時候,戴柳的父母還是來到了機場,在機場父親做了最後一次嘗試,想要戴柳放棄。已經到了這裡,戴柳不可能再回頭了,父親知道勸不動她了,只好由她去了。
在機場分別時,戴柳看到父親眼中充滿了不舍,這時候她的心軟了,不管自己當年再怎麼恨他,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如今自己即將只身前往異國他鄉,仇恨也該放下了。
看着父母傷心的樣子,戴柳覺得自己有些過分,但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她毅然決然的踏上了飛機。
冰釋前嫌
到了韓國之後戴柳的生活並不如意,一直以來她學習的外語都是英語,對韓語接觸非常少。在學校里也不怎麼用得上韓語,學生們大多以英語交流,但是要是想在韓國長期發展下去,不會韓語是很難的。
畢業後戴柳在一家律師所找到了工作,雖然是律師所,但是幹起來的活和律師沒有任何關係,只要會英語就行。工作內容就是替客人撰寫英文的法律文書。
戴柳也不是沒有想過找一份律師的職業,但是自己在國內學習的法律在這裡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只能先找一份工作應付一下。
這份枯燥無味的工作讓戴柳開始反思自己所做這一切到底有沒有意義,韓語也沒長進,晉陞也沒指望,她開始有了回國的想法。
正糾結時她的室友看到了一家大企業的招聘公告,上面顯示向中國人才開放大量招聘。戴柳沒有放過這次機會,2006年經過面試後很快就入職到這家公司。
戴柳在這家公司一干就是14年。韓國的職場生活經常壓的她喘不過氣,她便和父母商量想要辭職。
在韓國的這麼多年,戴柳與父親的關係早已緩和,父親之前還特意寫了一封道歉信寄給她,兩人之間的堅冰也逐漸融化。
如今父親已經不會干擾戴柳的決定,但是聽到女兒想要辭職的消息不禁替她的未來開始考慮。在聽到戴柳這十幾年的工作下來已經實現了經濟自由後也就不再過問,只要她幸福就行。
辭職後戴柳來到了濟州島開始學習茶藝,在這裡她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愛。如今戴柳和丈夫在濟州島開了一家茶文藝民宿,以茶會友,過上了自己喜歡的生活。
親子關係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影響,舒適的關係能讓父母子女雙方都能滿意。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是為他們提供建議,而不是逼迫他們替他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