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陳思
有人相知相愛,有人孜孜不怠,有人網課划水,不知悔改……
最近,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公告,決定取消疫情防控期間的特殊認證規則,明確“網課留學”不再被認證。
這一消息,如同砸在留學圈裡的一顆“重磅炸彈”,“震蒙”了很多留學機構和學生。
這基本意味着,留學生想繼續獲得國(境)外文憑證書,如無特殊情況,必須及時返校學校參與線下課程。曾因疫情防控而出現的“網課留學時代”,退出了舞台。
新規的出現不令人意外。
隨着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各國基本都開放了邊境,各國高校也陸續恢復了線下授課,取消疫情防控期間的特殊認證規則,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之舉。
目前,網絡授課在人才培養中,依然有許多難以彌補的劣勢,特別是在需要實地研究、現場實驗的學科,這種劣勢尤為明顯。另外,對於用人單位而言,除看文憑之外,同樣也會格外在意留學生具體的留學經歷。陌生環境里能否獨立生活?不同文化中如何求同存異?適應海外生活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也是開拓視野、增強技能、提高能力的過程。
新規除能讓留學生活“回歸正軌”之外,還能給海外“注水”學歷“降降溫”。
早在疫情之前,就有部分投機取巧的留學機構,聯合海外一些學校大搞有“水分”的學歷學位,並多次引起爭議。
“網課時代”之後,海外“速成”、“注水”碩士、博士的現象與日俱增。這不是在否定“網課留學”的含金量,而是線上授課在把控教學質量、檢驗教育成果方面,確實存在天然的、難以規避的劣勢。
“網課留學”不再被認證,可給“注水海歸”去水分,讓人們更好得認識人才本質。它來得正確且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