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之後選擇什麼工作,是家長們比較關心的事情。有些學生在報考大學的時候,就已經規劃好了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編製類的工作是比較受歡迎的,其中醫生和教師的報考人數很多。
醫生和教師都屬於比較穩定的工作,但是想從事這兩門工作,需要在大學的時候就讀相關的專業。人們認為醫生和教師的工作,都屬於專業技能類型的工作,在收入上這兩者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有些事情畢業後才知道。
“醫生”和“教師”的收入有差距,與人們想象的不一樣
這兩個鐵飯碗的工作,在高考志願的報考當中,算是熱門的專業。因為雙減政策,師範類專業的熱度有下滑的趨勢,但是依然不影響人們報考教師崗位。醫生治的是人們的身體,保護着人們身體上的康健,而教師是教書育人,幫助學生增長智慧的。
這兩個崗位都是“鐵飯碗”,讓人們感到羨慕。無論是從薪資收入還是待遇福利上,都有着很好的保障。其實兩者的薪資收入是有些差距的,醫生的收入是基本工資加上每個月的績效獎金,平均能達到每月1萬元。
根據醫學界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醫生的薪酬可以達到每年11萬元左右的收入,如果是私立醫院,將會有更高的收入。這樣的工資在醫生當中是常態,所以他們無疑是高收入群體。教師的收入就有差距了,他們沒有醫生掙得多。
教師每月的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算上年終獎大概兩三萬的獎金,算下來一個月平均的收入也就是6000元左右。這樣的收入是教師群體中比較高的了,有些縣城和鄉村教師,收入只有3000~4000元左右。
“醫生”和“教師”不只是收入上有差距,畢業後才明白
薪資收入上的差距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兩者在工作上也是截然不同的。醫生幾乎是24小時輪休的,除了白天要坐診工作,晚上還要去值夜班。在值夜班的時候,是不允許睡覺的,要隨時檢測病人的動態。
在人們休息法定節假日的時候,醫生和護士也需要去值班,可以說不能享受正常的休息。但是教師就不同了,不僅可以休平時的周末,法定節假日也是一天不差,學生休息教師就可以休息。每學期還有帶薪寒暑假,這些都讓人感到羨慕。
醫生和教師在求學之路上,也是大不相同。大學生如果想當老師,可以在大學期間報考師範類專業,學習時限是四年制。醫生的學習年限要長一點,他們在大學要報考醫學專業,學習時間是五年。
畢業以後,本科學歷的師範生,可以拿着文憑去學校應聘工作,也可以參加教師編製的考試。可是醫學生們還要繼續攻讀學歷,要拿到碩士文憑以上,才有到醫院工作的機會,這就給不少學生增加了難題。
想從事醫生和教師的工作,都要發自真心的熱愛
醫生和教師的工作都十分辛苦,看著錶面光鮮,實則一地雞毛。醫生們在工作的時候需要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尤其是主刀的大夫,在做手術的時候要有充沛的體力和精神狀態,一個不注意可能就導致患者有生命危險。
不要看教師們的假期時間長,但是他們即使在放假的時候也要工作,平時在學校根本做不完學校布置的任務。學生的教學工作,班級內的管理工作,還有定期的老師業務考核,都讓老師們感到壓力很大。
想要從事這兩個工作,需要堅持下去的毅力,有人問能夠堅持下去的動力是什麼?過來人回答說:是熱愛。熱愛是一切動力的源頭,只有真心熱愛這件事才能在任何困境里堅持下去。
醫生和教師的工作不是從上崗的那一刻開始的,早在自己對專業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走在了工作的路途上。學無止境,醫生和教師永遠沒有真正畢業的那一天,隨着實踐過程的積累,崗位上的工作人員會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能。
最後我想說,如果有學生想要以後從事醫生和教師,需要考取相關的資格證明,在學校的時候就要關注相關的考試。執業醫師證明並不好考取,學生們需要下一番苦功。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