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記承天寺夜遊是每次月考都會考到的考點之一,我給大家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本文層次劃分”這幾個方便讓你徹底搞懂本篇文章的意義!此次月考的幾率非常大,家長朋友們路過可為孩子收藏!
記承天寺夜遊(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一、一詞多義
與:相與步於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
空: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澄澈)
空谷傳響。(空蕩蕩的)《三峽》
二、古今異義
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只是,只不過;
今義:但是,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耳(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於“ 而已”“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戶(月色入戶)
古義:門
今義:窗戶,人家
念(念無與為樂者)
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想念
蓋(蓋竹柏影也)
古義:原來是,大概是表推測;
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中庭(相與步於中庭)
古義:院子里;
今義:庭子中間。
三、詞類活用
相與步於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
懷民亦未寢:名詞作動詞,睡。
四、特殊句式
1.倒裝句:
相與步於中庭:介賓短語後置,應為“相與於中庭步”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定語後置,應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
2.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語“我”)
3.判斷句
蓋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樹的影子吧。
本文層次劃分:
第一層敘事:交待了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地點(承天寺)和夜遊原因(月色入戶,尋張懷民一起來到院子散步賞月。)
第二層寫景:描繪庭中月色的澄澈(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第三層議論:惋惜無人賞月(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 主旨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句中體現的“我”的感情:
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2)句中“閑人”如何理解:
①“閑人”指政治處境,作為貶謫之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②“閑人”指夜遊心境,悠遊自如,具有賞月的閑情雅緻。既含有自嘲又有自慰之意,表現出達觀的生活態度。
3. 賞析寫景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全句無一字寫月,卻無一字不再寫月。巧用比喻的修辭,將澄澈的月光比成積水,竹柏的影子比成交錯相生的水草,虛實相生,相映成趣。“積水空明”寫出了月光的皎潔,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藻荇交橫”寫出了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動靜結合,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