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位於眾多科技項目的塔尖,旨在以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中的基礎學科問題為嚮導,集中整合相關領域優勢科研資源,充分發揮國家科學基金制的優勢與特色,推動科學深度交叉融合,致力科學前沿突破,產出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性成果,形成具有國際重要影響的學術高地。
基礎科學研究水平關係到一所大學是否能真正達到世界頂尖大學,關係到大學能為國家和世界做出何種水平的貢獻。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具有引發科技革命,催生革命性技術,改變人類發展軌跡的重要作用。
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項目2016年開始試點建設以來,獲批立項的高校幾乎都是985,最低也是雙一流,都是大名鼎鼎的高校。而燕山大學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甚至還兩次落選雙一流,燕山大學憑什麼獲得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立項?
這就歸功於燕大田永君教授合成的納米孿晶複合金剛石,此複合金剛石創造了材料硬度新的世界紀錄。複合金剛石的結構比單獨使用納米孿晶更能提高韌性,而且不會犧牲硬度。很多人可能會奇怪發問,超硬複合金剛石有什麼用處?值得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立項資助?
要回答這個問題,又得了解另一些科學知識,高壓科學、金屬氫。
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氫氣是氣體,但是氫氣也可以通過加壓把它變成固態氫,讓氫呈現出金屬性質。金屬氫是一種高密度、高儲能材料,之前的預測中表明,金屬氫是一種室溫超導體。金屬氫的爆炸威力相當於相同質量TNT炸藥的25~35倍,由於金屬氫武器的爆炸威力可與核武器媲美,所以人們將它稱為第四代核武器。
現在科學界是這樣說的,金屬氫一旦問世,就如同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機的誕生一樣,是可以引起一場跨時代的革命的,金屬氫可以實現人造太陽的夢想,也就是可控核聚變的等離子囚籠,這樣的話人類的能源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將徹底解決能源問題。還有金屬氫在常溫下的超導性質,以及金屬氫發動機等等的運用,金屬氫的問世可能是人類未來的方向。
金屬氫很重要,但是製造金屬氫很麻煩。2016年,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物理學家,使用了一對金剛石來擠壓氫分子實現高壓,同時分析它們的行為。他們發現在壓力相當於地球大氣壓的325萬倍時,氫進入到了固體狀態。根據理論模型推算,在450萬倍大氣壓下,“金屬氫”具有接近室溫的超導特性。但是金剛石硬度不夠,韌性較差,各向異性等等都表明超過400Gpa不太可能。提高固態壓力是實現原子氫金屬的最關鍵要素。人們選擇退而求其次,在氫化物中尋找,大獲成功,但是大多都是報廢很多金剛石
金剛石擠壓氫分子
而田永君教授合成的納米孿晶複合金剛石比一般金剛石更硬更有韌性,是做氫氣金屬化實驗的最佳頂砧。因此燕山大學田永君院士牽頭申報的“材料高壓調控”獲得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資助是理所當然的了。有了利器並不等於萬事大吉,這其中還有一系列技術瓶頸需要突破,一系列理論問題需要研究,需要彙集許多交叉學科優秀人才來共同研究公關。
燕山大學這個項目會取得最終想要的科研成果嗎?其實這些重大的科研項目都是困難重重的,不一定會取得最終想要結果。但是搞科研的如果覺得困難重重就放棄科研,那麼我們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還會有進步嗎?科研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雖然不一定達到想要去的彼岸,但是在摸索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收穫。
祝願燕山大學“材料高壓調控”項目最終有所收穫,也希望這個科研團隊能享受科研探索過程中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