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以來,勞動教育在區域中小學校中積極響應,湧現了一批典型案例,積累了一些好經驗好做法。龍泉驛區作為成都市首批勞動教育試點區,近年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勞動教育課程在驛都校園裡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各個學校創新實踐,各具特色、初見成效,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勞動教育特色。
日前,在成都市教育局公布的《2022年成都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名單》中,龍泉驛區向陽橋中學,龍泉驛區向陽橋小學,龍泉驛區第五小學校,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校,龍泉驛區天鵝湖小學五所學校榮耀上榜。以下是他們的優秀案例故事。
向陽橋中學:“三育三化”促成長
龍泉驛區向陽橋中學以“向善求真、尚美崇實”為核心價值追求,積極開發勞動教育資源,探索出“三育三化”促成長的勞動教育模式。“三育”即育情、育能、育品;“三化”指學校勞動規範化、家庭勞動日常化、社會勞動多樣化。
學校開發了校園勞動教育必修課程,規範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如向陽農場的耕種收穫、大小社會實踐,食堂打工人等;通過家校聯合,對家庭勞動進行常態化的管理,開發多樣化的社會勞動,讓學生參與社區、企業、公益部門提供的社會實踐、職業體驗及志願者服務等,引導學生尊重勞動、崇尚勞動,達到育情育能育品的勞動育人效果。
向陽橋小學:項目式學習助推勞動教育實施的新樣態
向陽橋小學以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勞動課程標準為依據開發了勞動教育種植項目化課程,構建了五育視域下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涵蓋拓寬勞動教育的基礎性勞動課程、發掘勞動教育深度的拓展性勞動課程、提升勞動教育高度的探究性勞動教育課程等。
該課程體系以“項目式學習”為助推器,探索了“勞動活動”主題項目式學習系統的要旨,通過融合性的勞動項目主題為支撐,建立“1+N”模式,建構學校的六大模塊“36個主題”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同時,積極探索和實踐“生態鏈”勞動教育課程,即在一年級和三年級開展種植項目化課程,二年級開展飼養項目化課程及四年級開展微生物項目化課程。
經開區實驗小學:構建“開美”勞動課程,提升開娃勞動素養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校在“開啟美麗新世界”核心理念的指導下,從德性勞動、智慧勞動、健康勞動、美感勞動和創新勞動五個維度出發,探索形成“開美”勞動教育課程。
“開美”勞動課程包含學校屋頂農場課程和家庭清單式勞動課程兩大類。學校開闢了一個屋頂開心農場,精心打造成一個農業生產類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定期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努力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為了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和生活實踐能力,結合學校階段勞動技能遞進訓練目標,學校制定了《小學 1-6 年級家務勞動清單》,通過清單式的勞動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形成必要的勞動技能。
龍泉五小:生活閱讀視角下的勞動育人實踐
龍泉五小一直秉承“用心成就最美的自我”辦學理念,立足核心素養、踐行五育並舉。在“生活即閱讀,閱讀即生活”的課程理念下,夯實勞動教育成就最美五小娃。
從內容、意義、關係、空間革命等方面不斷對勞動教育課程進行重構,立足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計了五類課程:靈淑生活課程、創客體驗課程、四蔬五菁課程、學校有棵酸棗樹課程、傳統文化課程,五類課程多維創生地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體驗勞動過程,獲得勞動素養的全面提升。從課堂育人到開放育人,從知識育人到實踐育人,從書本育人到生活育人,正是龍泉五小生活閱讀視角下的勞動育人實踐之旅。
天鵝湖小學:踐“求真·養善·成美”的勞動之道
天鵝湖小學堅持踐行“求真·養善·成美”的勞動之道,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在勞動中實現自身的夢想。構建了“勞動教育+”體系——營造“愛勞動”氛圍;指導“會勞動”技能;培養“勤勞動”習慣;挖掘“善勞動”創意。拓展“勞動教育+”路徑——求勞動之“真”:以課程提升勞動品質,如,開設“七星導航”系列課程,提升年級“聯動式”勞動體驗的品質;養勞動之“善”:以活動促進勞動實踐,如,開設“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實現班級“N.0版”勞動教育的目的;成勞動之“美”:以評價喚醒勞動內驅,開設“可視化”的多元評價,讓學生感受自己在勞動中成長的樂趣。
中華民族歷來勤勞、善良、勇敢、智慧,傳承民族優秀基因,培育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新時代少年,龍泉教育人一直在努力!(王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