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一搜“51藝術橋”,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2022藝考資訊
溫馨提示:
關注公眾號——欄目頁對話框回復關鍵詞
——點擊查看欄目頁2022藝考,獲取最新高考信息大全(每日更新)
高考志願填報,關係到考生十二年寒窗苦讀的成果,很多考生及家長在糾結:城市、學校、專業哪個優先選?“熱門”“冷門”專業如何選?1分不浪費好不好?專業調劑要不要服從?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經驗分享吧!
1
志
願
先選“城市”還是先選“大學”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去大城市發展,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杭州、武漢等城市經濟發達,教育資源豐富,是多數考生讀書首選的城市,這需要高考分數決定。
01
高分段考生優選大學
學校的層次越高,擁有的學習、就業和發展資源就越豐厚。一流大學水平高,教育的福澤自然就多。
高分段考生有能力和很大概率可以衝擊頂尖名校,建議高分段考生優先選擇學校,畢竟無論將來選擇考研還是直接就業,名校的背書對學生非常有利。
02
中分段考生優選城市
除“雙一流”建設大學外,其他高校的實力和條件本質上差別不是很大,如果有差別,多體現在就業的機會方面。
相對來說,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杭州、武漢等一線城市就讀的大學生,將享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在那裡耳濡目染了四年,其眼界和認知都會與所在城市同步,自然留在本城發展的機會也會更多,也更容易融入其中。
反之,如果在三線、四線城市讀書,畢業後再到一線城市工作和生活,遇到的困難就會多一些。
03
成績一般考生亦優選城市
成績不很理想,在本地和經濟發達城市都只能選相對普通的學校,可又很想去發達城市看看,那就不要猶豫,鼓起勇氣選擇城市,原因有三:
一是一線城市有着別的城市無法比肩的資源和機遇,可以領先看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領先的科技、服務、理念,增長的見識一生受用無窮。
二是很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很強,如果在大城市就讀期間,主動接觸社會、努力創業,發揮自己的特長,畢業後也有不錯的發展。
三是一線城市競爭力較強,可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爭取國內考研或國外讀研,提高自身競爭力。
2
志
願
“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這是個兩難選擇,大部分學生填報志願時都會有這樣的困惑,主要原因是考生既想進名校,又想讀熱門專業,但是往往魚和熊掌不可兼顧。
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平台,學校是專業發展的平台,好的專業不可能脫離學校而存在,這就要求考生明確自己“想幹什麼”與“能幹什麼”。
01
精心規劃,明確職業定位
志願填報要堅持興趣優先,但當自己不清楚“想幹什麼”時,則要明確“能幹什麼”。定位自身“能幹什麼”,可參照如下方法:
一是以特長為依據,特長不等於興趣,但特長往往是自身興趣所在。考生可結合自身特長或者高中階段擅長的科目填報相應專業。
二是明確職業能力傾向,若未發現自身特長,可以通過老師、同學及家人的評價或相關測評進行分析,進一步明晰職業道路。
02
職業目標明確,優先選專業
專業是大學生重要的“標籤”,專業學習的目的是掌握不同行業的從業能力,提供從事某種職業的可能。
如果考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非常清楚,有明確的專業意向和興趣,立志在某一領域學習深造,建議優先選擇專業。
只有“選對專業”,才有更多機會“入想乾的行”。選擇專業一定意義上就是選擇未來的職業。
03
職業目標不明確,優先選學校
大部分考生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較模糊,對學習哪種專業能夠實現職業理想並沒有深入探索。這種情況下,考生可優先選擇學校。
一方面,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底蘊和內涵,大學精神、學風、校風、人文底蘊等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一方面,大學都在推行大類招生,考生進校後有機會申請轉專業或者選修二學位,考生有更大的專業選擇空間,同時進校後可以充分了解專業內涵,作出理性選擇。
3
志
願
“熱門”與“冷門”專業如何選擇
填報志願時許多家長都會問“哪個專業是‘熱門’專業”?“哪個專業是‘冷門’專業”?
其實,對高校來說無所謂什麼是熱門專業,什麼是冷門專業。不管是熱門還是冷門,高校的教師還在那裡,高校的條件還在那裡。
所以,熱門與冷門的製造者不是高校,而是家長和考生。當然也不能說是家長和考生本身,而是社會造成的。
一般認為,“熱門”專業被認為是具有巨大就業潛力和發展潛力的專業,“冷門”專業則被認為是不具有巨大就業潛力和發展潛力的專業。
其實“熱門”和“冷門”本身是相對的,要辯證地看待專業“熱”與“冷”的關係,考生應把目光放長遠,理性對待。
01
“熱門”專業只是相對一個時期有效
“熱門專業”具備人才市場緊俏,工作環境好,收入相對較高等就業前景方面的優點。
但熱門專業也具有很大的時間依賴性,而且“熱”的周期有長有短,這主要取決於國內外經濟發展狀況和趨勢,以及學科自身發展,人才市場供求比例。
02
“熱門”與“冷門”並不是一成不變
當前的熱門專業並不意味着以後仍是熱門專業,當前的冷門專業並不意味着以後仍是冷門專業。
從近年的報考來看,土木類、財經類、醫學類和計算機類等專業都顯示為“熱門專業”。
現在“熱門”的專業,不一定永遠“熱門”,而現在“冷門”的專業,也不一定永遠“冷門”,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
03
“熱門”專業並不等於是就業“熱門”
大部分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是根據現有的專業熱門程度來選擇,看到熱門專業就擠破頭去選,不管自己是否合適,也不管四年之後發展前景如何。
近些年選擇金融專業、財務專業、法學專業的考生很多,競爭激烈,以至於供大於求,脫穎而出的概率小,甚至有可能出現“畢業即失業”的人才過剩現象。
因此,志願填報要以自身“能幹”的專業為前提,兼顧就業前景,不可盲目跟風。
4
志
願
1分不浪費“好”還是“不好”
“不浪費1分”的想法存在於很多考生及家長心中。“志願填得好,等於多考20分”也就成為很多人報考時的策略。
所謂不浪費1分,其實就是用比較低的分數去了一個比較好的學校,最好是你能擦着某個學校的最低分,或者高出一兩分進入。這樣聽起來性價比較高,但超低空飛行的技術,也存在很大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01
容易導致滑檔
追求末位進入某個學校和專業,本身就是一件極小概率的事。每年每個學校在我省的錄取都有一個分位段,尤其是實行平行志願之後,分數優先,每個學校錄取的考生從最高分到最低分的區間很小。考生想卡着低分進入某所學校,概率很低。
人們看到的“低分高就”是個案,只看到了僥倖進入某學校或某專業的成功宣傳,卻看不到多少人做了相似的選擇,卻都失敗了。如果去了徵集志願,那就更浪費分數了。
02
失去專業選擇權
為了避免徵集志願,大部分人會選擇服從調劑,這時候考生就會喪失專業選擇權。
調劑的風險就是學生會被自己完全不了解或者不喜歡的專業錄取。
03
入校學習壓力大
如果考生以低分進入某所大學,入學後面臨的壓力則較大。在教育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大魚小池塘效應”。如果考生身邊的人都比自己優秀,考生很容易自尊受到打擊。如果調整不好,會給學業帶來不良影響。
好的志願填報方案是充分考慮孩子的發展規劃,既不“死磕”名校,更不追逐熱門,應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性格特點、職業性格傾向、學科成績優勢,以及高校學科優勢、專業設置、就業前景等諸多因素,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5
志
願
專業調劑是“服從”還是“不服從”
高考志願填報專業服從調劑好還是不服從好?許多考生及家長都會在服從調劑一欄犯難。“專業服從調劑”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考生要統籌考慮。
01
弄懂專業服從調劑的概念
“專業服從調劑”是指高考分數達到所填報學校的投檔線,但未達到所報專業錄取分數線,同時該校仍有專業沒錄滿可以錄取,這樣如果考生服從專業調劑,便會被該未錄滿的專業錄取。若不服從調劑,該校便不會錄取,就會被退檔。
02
掌握平行志願的錄取規則
平行志願遵循“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的原則。
如果考生所填報平行志願有多個院校符合投檔條件,只能投檔到排序在前的一所院校,且只能投檔一次。
如果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願都未能被錄取,選擇專業服從調劑則可能被調至院校其他還沒有錄取滿額的專業。
如果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一旦被退檔,而考生該批次其他平行志願將不再被檢索,則只能等待徵集志願或者參加下個批次錄取。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機會,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的思想準備,被調劑到的專業極有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
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雖然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時,則會失去了進入這個學校的機會。
03
慎重作出服從調劑決定
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關鍵看考生個人意願,是更在乎學校還是專業。
如果考生很在乎學校,專業放在其次考慮,就可以填報服從調劑,很多高校入學以後還可以轉專業。
如果考生更看重專業,可選擇不服從調劑,學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學生往往提不起學習興趣,學起來也很吃力。
建議考生在報考時要拉開專業梯度,選擇的幾個專業盡量冷熱搭配,減小被退檔的風險。
微信搜一搜“51藝術橋”,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2022藝考資訊
溫馨提示:
關注公眾號——欄目頁對話框回復關鍵詞
——點擊查看欄目頁2022藝考,獲取最新高考信息大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