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丨不浪費1分、幫孩子“撿漏”…… 付費高考志願填報服務背後暗藏什麼玄機?

2022年07月01日18:28:16 教育 1914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杜倩雯 攝影 白周峰

“不讓孩子浪費一分!”

這句高考志願諮詢機構的宣傳語讓鄭州考生家長李萍動心了,甘願付費4980元,報名1對1高考志願規劃師諮詢服務。

而藝考學生家長陳陽在孩子出分數的第一天,也買了某提供高考志願分析服務APP的會員,花費699元。在問及為何沒有選擇線下“1對1”諮詢服務時,陳陽表示:“藝考生的收費標準比其他人要高很多,是按照推薦一個學校1500元來算的。”根據本科一批藝考生可以報11個志願(提前批志願2個,本科一批平行志願9個)來看,完整的線下志願諮詢服務需要花費16500元。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達到1193萬人,千萬大軍在高考成績出來以後都要面對同樣的問題:上什麼大學?選什麼專業?

從這個需求出發,一個龐大的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市場應運而生。

而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現存的高考志願填報相關企業近九成成立於五年之內,其市場規模從2016年至2022年增長5.8倍。那麼,在短時間內實現市場規模翻倍增長的高考志願填報行業,其背後究竟暗藏怎樣“玄機”?

調查丨不浪費1分、幫孩子“撿漏”…… 付費高考志願填報服務背後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高考結束後,如何報好志願成為家長們最為焦慮的話題)

花哨的數據和廣告的背後:各高校近年招生數據信息的整合

“不讓孩子浪費一分”、“百分百保上”、“只要肯花錢,高考志願規劃師為孩子提供專屬服務”......這些廣告宣傳語充斥在考生家長的周圍。提供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的教育機構以奪人眼球的廣告語,精準抓住了考生家長的心理需求。

“我很相信這個機構,他承諾不讓我的孩子浪費一分。”李萍的孩子今年剛剛參加完高考,成績在省內理科排名為5萬多名。李萍夫婦倆為孩子的成績感到焦慮,“我想讓他用現有的分數,儘力去上個好點的一本學校。”經朋友介紹,李萍接觸了一家專門做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的教育機構。這家機構的宣傳語是:不讓孩子浪費一分。“這句話可算是說到我心坎里了。”李萍沒有猶豫,花費4980元報了名。

洛陽一考生家長盛楠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她的孩子今年發揮失常,高考成績只比河南省文科一本線高1分。在給孩子填報志願這件事上,她更相信自己。“我不相信這些機構,我覺得他們提供的數據都可以在學校官網或者百度上查到,沒有必要花這麼多錢給這些機構。”

目前,盛楠正用着在學校花300元買的《招生考試之友》和網絡上查到的信息,以及給各高校招生辦打電話的形式,給孩子填報志願。與這些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機構接觸過的盛楠認為,這些機構所推薦的學校都過於保守,“他們沒有真正在考慮適合我孩子的道路。”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提供的高考志願諮詢服務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線上購買志願填報卡,通過藉助電子類的志願填報工具,為考生及家長推薦學校與專業;另一類是在線上或線下購買1對1專家諮詢服務,由專門負責高考志願諮詢的老師根據學生成績與省內排名來幫助填報志願。

這兩者價格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價格100-1000元不等,後者價格則會根據學科類別、機構規模、師資力量等因素價格浮動較大,據不完全統計,該項服務價格大致在3000-18000元範圍內,且呈現出每年遞增的趨勢。

既購買過“志願填報卡”,又接觸過1對1高考志願規劃師服務的學生家長陳陽表示:“其實兩者提供的數據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1對1服務時,這些規劃師們會以自己的語言再給家長講一遍。”

陳陽隨後補充道:“說實話,這兩種方式提供的參考數據,我在網上都能查到。”

據了解,這兩種提供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的方式,均需要一個共同的工具:大數據模型的支撐。為此,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以“加盟商”的身份聯繫到一家總部設在天津的可提供有關數據的某公司。

“如果是舊高考制度的省份,你們省的這套數據4000元打包賣給你;如果是實行新高考的省份,我們的數據賣6000元。”這家公司的王經理向記者介紹,公司提供的數據可以理解為整合全國高校近三年來,在該省份的錄取分數線和錄取學生排名位次表後,以數據分析的形式,為向高考生提供諮詢服務的公司作數據支撐。

王經理說:“我們數據呈現的形式會更‘花哨’一點,但總體就是一個近三年各高校招生數據信息的整合。”

調查丨不浪費1分、幫孩子“撿漏”…… 付費高考志願填報服務背後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高考志願規劃師”真假難辨,短期兼職上崗前“三周速成”

根據企查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高考志願填報付費市場增長5.8倍。2021年市場規模達7.9億元,2022年預計可達8.8億元。此外,我國現存高考志願填報相關企業2033家。其中近九成的高考志願填報服務企業成立於2017年以後。

作為近五年快速發展的行業,高考志願填報行業內部所聘用的“專業”老師卻呈現出魚龍混雜的態勢。

據業內人士介紹,所謂的提供1對1服務的高考志願規劃師基本由兩類組成:一是需要匿名進行的從事多年招生工作的老師,或是已退休的老教師,這類老師相關經驗比較充分;另一類是聲稱拿着專業技能證書——“高考志願規劃師”的“專業”人群。而幾乎所有提供1對1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的企業,都會把擁有“高考志願規劃師”證書作為自己專業度高的證明。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記者由此聯繫到一家自稱做“高考志願規劃師”考證培訓21年的教育機構,並詢問考證事宜。

該客服人員稱:“只要你有大專學歷,付6980元上三周的課,就可以拿到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印發的高考志願規劃師職業崗位技能證書。”隨後,客服人員向記者展示了證書封面圖,在首頁確實印製着“職業技能證書”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才戰略研究所”的字樣。

但在此前多家媒體報道中提到,教育部曾表示,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願規劃師”這類職業資格證書。也就是說,打着“高考志願規劃師”提供專屬高考志願服務招牌的機構,依據的“履歷資本”其實並沒有受到國家正規部門的認可。

那麼,付費培訓三周就基本可以百分之百拿到證書的“專業”老師究竟有無硬實力?

學生家長李萍表示:“我接觸的這個老師十分專業。他能夠提供許多我不知道的信息。我認為他還是有一定從業經驗的。”但學生家長陳陽表示:“我接觸的高考志願規劃師就是用着統一話術在應付我,他只想讓我趕快交錢。”

而在今天——高考分數出爐後的第八天,某招聘APP上仍有許多關於招聘“高招”志願諮詢老師的帖子,大部分企業羅列的基本要求是:有“高考志願規劃師”證書優先,大專及以上學歷,不限工作經驗,可短期兼職。

由此看出,在1對1高考志願規劃服務中,家長付完高價費用後,所面對的拿着“高考志願規劃師”證書的諮詢老師,很可能是沒有接受過正規本科教育、上崗前只經過三周短期培訓、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只做短期兼職的“專業人士”。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選擇這項服務的家長一定要注意甄別,要客觀理性的去選擇服務機構,不要被其虛假宣傳蒙住了雙眼。”

調查丨不浪費1分、幫孩子“撿漏”…… 付費高考志願填報服務背後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真需求還是偽需求?有業者認為大部分學生無需購買這類服務

根據企查查公布的數據顯示,有關高考志願填報的企業在各省設立的數量上有較大差異。河北以1546家高考志願填報相關企業排名第一;內蒙古、山東分別位居第二、第三;河南以29家企業排名第六。

作為某三級城市一省級示範性高中的高三老師,王語嫣對這個行業的存在價值,有着個人見解:“如果是平時積累過相關高考志願填報經驗的考生家長,其實完全不必購買這種服務。但若是對高考志願填報沒有一丁點認知的家長,或許付費諮詢是‘補課’的最快途徑。”

考生家長李萍也認同這樣的觀點:“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文科,對理科專業和理科學校都不清楚。所以我們只能去找這些校外機構為我們推薦學校了,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着藝考學生家長陳陽,他當時想到的首要方式是——諮詢孩子的班主任。但得到的答案卻是——班主任說:“我給你推薦了一個在校外做高考志願諮詢服務的老師吧。”

陳陽很無奈,只能被迫接觸這個孩子班主任推薦的付費的服務機構,“他們說的價格高的離譜,1對1高考志願規劃師服務竟然要收一萬多。”據陳陽所說,藝考生的志願填報服務是按每科1500元計算,算上提前批的志願,他們共有11個志願需要填報。

對於這個問題,曾經從事高考志願填報服務2年多的小陳老師向記者透露:“說句實話,其實大部分考生是不需要購買這類服務的。只要根據個人分數和排名,對照近三年該分數段的錄取情況,家長和學生就能對自己可以填報的學校有基本的認知了。然後再自己查查學校資料,給各地招生辦打打電話問一下,就足以幫助他們填報志願了。”

小陳老師目前已經退出了這個行業,不過至今仍然常有人找他諮詢高考報名。他認為,目前這項服務的收費確實高得離譜,收四五千“我覺得有點昧良心”。

小陳老師認為,雖然高考志願填報行業飛速發展,但家長對於高考志願填報的需求,其實是種“偽需求”。

“從學生高考分數出來的那一刻,他能選擇的學校實際上就已經固定了。只要根據以往的學校錄取分段,再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並仔細查閱相關資料,就可以選擇學校了。”小陳老師說。

此外,對於機構承諾“百分百保底”,小陳老師說這裡面只是一個操作技巧,風險是可以控制的,比如省內排名第10萬的學生,最後一個志願填成以往招排名第15萬次的學校,那基本就可以保證學生不會滑檔了。

記者此前採訪的某提供1對1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的機構時,詢問如果學生志願滑檔,該機構是否會提供補償。該機構客服人員表示:“如果真的滑檔了,我們會免費為您提供填報徵集志願的服務。”

調查丨不浪費1分、幫孩子“撿漏”…… 付費高考志願填報服務背後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高中階段學子的職業規劃培訓正被越來越重視)

高速發展的付費市場,凸顯中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缺失

“這個行業的發展恰恰顯現出當代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稱,據他了解,現在多數學校都沒有針對學生開展生涯規劃教育課,這導致學生在高考的填報學校和專業都處於被動的狀態,“這就給這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可乘之機’。”

對此,記者分別採訪了在成都教書的一高中老師和中部某副省級城市一高中老師。

在成都的高中老師表示,自己所任教的學校從未開設過任何職業生涯課程,高考後也只有1-2場針對高考生填報志願的講座。該老師稱:“這對學生填報志願的作用少之又少。”

而中部某副省級城市一高中老師表示,學校自2020年起開始為高一學生開設為期一學年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每兩周上一次。但該老師表示:“這並沒有怎麼改變學生和家長在報考學校和選擇專業時的迷茫狀態。這或許和課程開設的少,專業度不夠有關。”

對此,熊丙奇院長稱:“其實,多數學校在學生填報高考志願之前並沒有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完整的講解服務,這導致許多家長對相關內容一無所知。而社會上的教育機構卻可以短期內提供大量篩選過後的信息,這當然就能快速獲得家長的信賴了。”熊丙奇院長強調,學校在高考志願填報服務階段的缺失,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此外,熊丙奇院長還認為,社會輿論對錯誤觀念的“炒作”,也為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機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現在的媒體就喜歡鼓吹某學生“撿漏”考進名校,覺得以最低分考進學校才是對自己分數的尊重。但這真的就代表考生分數沒有浪費嗎?”熊丙奇院長隨即提出兩個反問句以作解釋:“以“壓線”的分數考進大學,但失去了自由挑選專業的權利,這就是不浪費分數嗎?反之,以高三十分的成績考進這所大學,但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這就代表着浪費成績嗎?”

事實上,這種“撿漏”觀念既常常出現在各家媒體的報道中,又深深植根於現在家長與學生的觀念里。而這種輿論環境為高考志願填報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養分,使其精準把握消費群體的“命脈”,一擊即中、無處可逃。熊院長稱:“我們整個社會都需要從內而外的改變,才能反推高考志願填報行業的良性發展。”(文中考生家長為化名)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丁豐林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積極推動防非知識進校園 “百校防非計劃”圓滿收官 - 天天要聞

積極推動防非知識進校園 “百校防非計劃”圓滿收官

在防範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指導下,由人民網聯合中國金融傳媒集團發起的“百校防非計劃”日前圓滿結束。作為2025年度防範非法金融活動宣傳月的核心項目,該計劃以“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
美股三個月暴漲10萬億美元創紀錄,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本周關鍵投票 - 天天要聞

美股三個月暴漲10萬億美元創紀錄,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本周關鍵投票

美股三大指數在4月觸底後迎來強勁反彈,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重新刷新歷史新高。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慶祝圖片,對市場表現表示讚賞。標普500指數在不到三個月時間內市值增長超過10萬億美元,創下指數從高位下跌15%以上重新突破新高的最短紀錄。歷史數據表明,7月通常是美股表現最佳的月份之一,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
AI填志願靠譜嗎?實測10款熱門產品:存在定位偏差、信息失實等硬傷 - 天天要聞

AI填志願靠譜嗎?實測10款熱門產品:存在定位偏差、信息失實等硬傷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巫慧 校對 穆祥桐2025年全國高考分數已經公布,各地已陸續開啟高考志願填報環節。今年高考志願填報季,AI技術的深度介入成為顯著亮點,多家教育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巨頭都推出了基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志願填報產品和服務。用AI填志願靠譜嗎?它是否能針對考生的實際情況給出個性化的志願填報方...
吉林大學與復旦大學都是985,在實力上,兩所高校差距有多大? - 天天要聞

吉林大學與復旦大學都是985,在實力上,兩所高校差距有多大?

導讀:吉林大學與復旦大學都是985,在實力上,兩所高校差距有多大?在中國的教育星空中,吉林大學與復旦大學猶如兩顆璀璨的明珠,各自散發著獨特的光芒。它們同屬於985工程高校,代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頂尖水平。然而,就像夜空中的星星,雖然都閃耀着光
暑期文言文知識點預習,八年級必考知識點全在這份清單里! - 天天要聞

暑期文言文知識點預習,八年級必考知識點全在這份清單里!

暑期預習這樣做,新學期語文文言文提分30+!八年級必考知識點全在這份清單里!各位家長朋友,暑假可是彎道超車的黃金期!別讓孩子把文言文當"天書",現在預習這些,開學直接領跑班級!作為帶過8屆畢業班的語文老師,我深知八年級文言文有多"坑":生僻
為什麼學生做筆記時會突然炸毛?從大腦疲勞到課堂PUA的底層邏輯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學生做筆記時會突然炸毛?從大腦疲勞到課堂PUA的底層邏輯

歷史課上,老師剛轉身板書,教室里就開始窸窸窣窣;讓記的知識點剛寫了一半,後排學生已經開始發獃——這樣的場景,不少老師和家長都很熟悉。最近有位歷史老師氣沖沖找到我:“全班都在抱怨筆記太多,有學生甚至直接罵我笨蛋!”這背後,真的只是孩子不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