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孩子跨學區,他花了三萬塊,大半都是贊助費,小半給了老師

2022年06月26日23:19:22 教育 1644

店裡的理髮師一邊給我理髮,一邊和我隨意地聊着,他又說起了他的孩子,他孩子的學校。我依稀記得上次他說的也是孩子,上次他說,“孩子所在的初中,雖然沒有什麼學費和書本費,但是隨便一次學生校服的收費就是800多元一個學期或者一年。”

這一次,他又說起了家裡孩子跨學區上學付出的“代價”。他前後共花了大概三萬塊錢才讓孩子成功地跨進一個“更好的學區”的門檻去上學。其中,兩萬多相當於給那個學校的“贊助”,另外幾千是給招生辦和教導處的老師。

剪完頭髮後,我坐在了椅子上和他繼續聊了一會兒。他告訴我,他約教導處的老師吃飯都很難約得到,人家總是有“飯局”。可想而知,這些飯局可能也是其他家長請的。

為讓孩子跨學區,他花了三萬塊,大半都是贊助費,小半給了老師 - 天天要聞

然後我就問他,如果你的孩子不跨學區就在你們自己的學區上學呢?他聽了忙一擺手,臉上浮起一陣嫌棄的表情說,“我們這個學區太差了,跟人家那個根本不能比……”

所以,可以理解的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但是不能讓人理解的是,為什麼?為什麼這些年會出現這種以“學區房”作為教育資源劃分的方式,以及“塞紅包”和“給好處”這種讓老師幫忙照顧孩子的現象。

小編並不是說這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但是也不是十分罕見的現象,甚至是不時能從職場和生活中聽到的話題。尤其是已經有孩子的父母,偶爾會討論給老師送了什麼,為孩子上某個學區而買了哪裡的房子,等等。

為讓孩子跨學區,他花了三萬塊,大半都是贊助費,小半給了老師 - 天天要聞

這種現象的存在,似乎讓教育資源變得越來越沒法“更為公正地”分配。好的老師,好的教學設備都在更好的學區和更好的“重點班”。那其餘的普通學區和普通班級的孩子,相對而言是不是“顯得吃虧”。

而作為孩子的父母,是不會讓孩子在教育上太吃虧的。如果孩子的成績沒法讓他(她)去到一個更好的學區,家長們可能就要“想方設法”地進入資源更好的學區,這時候就產生了利益上的“供給需求”。

只要家長能拿得出足夠的“贊助”和“好處”,就能獲得更好學區的接納。雖然可以理解家長們的良苦用心,以及學校和老師對“高額贊助費”的“海涵笑納”。但是這種現象越多,也就意味着,那些拿不出“高額贊助費”的寒門子弟可以獲得的公平機會相對就越少。

為讓孩子跨學區,他花了三萬塊,大半都是贊助費,小半給了老師 - 天天要聞

前些年,北大學生劉媛媛在一個轟動全網的演講中提到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話題。當然她的演講主題不是這個,她只是列舉了這樣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她真正想表達的是,即使你出身寒門,但是命運的手掌也有漏網之魚的,寒門子弟逆襲人生的案例“數不勝數”。

她在演講中引述了一個英國的紀錄片《人生七年》,研究人員在片中訪問了十二個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7歲小孩,每七年會再去訪問這些小孩一次,在影片的最後,他們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但是,裡面有一個窮人的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變成了一名大學教授。

劉媛媛想要表達的是,其實窮人的孩子,即使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只要足夠努力,用心奮鬥,不抱怨出身,不抱怨父母(加上一些機遇),也是可以獲得更好的人生。事實確實如此,比如,在演講中自詡“家裡連門都沒有”的劉媛媛就是一個“寒門出貴子”的案例。

為讓孩子跨學區,他花了三萬塊,大半都是贊助費,小半給了老師 - 天天要聞

再回到上面的話題,假若上述的“類似交易”的教育現象在未來沒有得到改善,成為一種越來越普及的常態。當教育園地冒出了越來越多的銅臭味,那麼,物質上較為缺乏的寒門子弟擁有平等資源的機會將會愈加減少。儘管“寒門貴子”還是會出,只是出的概率會不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小呢?

當然,這裡“貴子”中的“貴”不是指通過優質的教學資源在未來變得物質富有,而是指一個人變得更具有常規意義上的社會價值。比如寒門子弟通過努力成為傳播知識的教授,或者救死扶傷的名醫,或者研究先進技術的科學家。

這裡也不是說上面這些職位比其他依靠基礎體力、腦力的工作更有多少價值。職位本身雖然不分高低貴賤,但是在當今這個經濟和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一些職位確實會被人看得更重要,這些職位也會對相應的人員提出更多的要求,包括從基礎的身體健康要求,到一定的學歷,學識,經驗要求。

為讓孩子跨學區,他花了三萬塊,大半都是贊助費,小半給了老師 - 天天要聞

如果寒門子弟不能獲得相對公平的教育資源,最終,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很有可能出現:鮮有寒門子弟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社會階層呈現“世襲制”。比如,有的學生可能會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而又始終沒法獲得公平的教育資源,最終,成為下一代“寒門掌門人”

最後說:

1、不管家長或者孩子能獲得的教育資源如何,我們都不提倡“充滿銅臭氣味的教育環境”,因為如果連教育這一最根本的培養孩子知識,灌輸孩子理念,以及教授孩子道德的地方都開始“向錢看”,從小就在孩子心中種下“沒有錢辦不成的事兒”的種子,那麼未來的未來,會變成什麼。

2、不管家長或者孩子能獲得的教育資源如何,我們都始終提倡“奮鬥”,即使父母條件好的一代,也不能隨意荒廢優質的各種資源,否則未來也很難延續上一代的優質資源。而條件受到限制的寒門子弟,更要堅持自我學習,要相信自己,不要抱怨父母,不管在哪裡,是金子始終會發光,尤其是那些本身天資聰穎的孩子們。

為讓孩子跨學區,他花了三萬塊,大半都是贊助費,小半給了老師 - 天天要聞

我是每天與您分享國際資訊的小編,點擊關注,可以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淄博高新區2024年“送戲進校園”走進高新區第二小學 - 天天要聞

淄博高新區2024年“送戲進校園”走進高新區第二小學

□淄博日報/淄博晚報/博覽新聞記者 李紅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展現戲曲精華,發揚傳承精神,5月16日,淄博高新區2024年“送戲進校園”走進高新區第二小學。淄博演藝中心的老師們給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京劇文化講座,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了京劇文化,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你還記得你讀過的小學課本嗎?致80後90後小學語文課本 - 天天要聞

你還記得你讀過的小學課本嗎?致80後90後小學語文課本

現在的你是否記得你以前讀過的課本,現在的你有可能初為父母,看到孩子的語文數據,你是否還能記得當年你讀過的書籍跟你的孩子為什麼差別這麼大。還記得我們以前上一年級上的第一堂語文課教的是什麼嗎?是不是如書籍那樣教導我們要尊師重道呢?面對五星紅旗我們要肅然起敬,向五星紅旗敬禮呢?
惠州14項活動多元解鎖博物館新體驗 - 天天要聞

惠州14項活動多元解鎖博物館新體驗

17日,2024年惠州市“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文物捐贈儀式在惠州市博物館舉行。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教育和研究”,重點強調了文化機構在提供全面教育體驗方面的關鍵作用。
多所高校明確嚴查AI代寫論文!專家解析AI工具生成論文靠譜嗎 - 天天要聞

多所高校明確嚴查AI代寫論文!專家解析AI工具生成論文靠譜嗎

目前,2024屆高校畢業生陸續進入論文答辯階段,多所高校發布聲明,明確將引入論文檢測工具,嚴查AI代寫論文的行為。引入檢測工具 多所高校嚴查AI代寫論文 今年1月,華北電力大學研究生院發布通知,明確該校將引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檢測服務系統”,對所有申請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行檢測,抵制人工智能代寫論文的...
校長打call|九秩南醫,奮進一流!南京醫科大學校長鬍志斌為考生加油! - 天天要聞

校長打call|九秩南醫,奮進一流!南京醫科大學校長鬍志斌為考生加油!

距離2024年高考還有20天,揚子晚報招考部落聯動少年志融媒平台,推出的2024“雙一流·高水平大學校長為你打call”系列宣傳再出新。今年,恰逢南京醫科大學建校90周年。南京醫科大學校長鬍志斌向2024屆廣大高考學子致以誠摯的祝福,並向有志於醫學的莘莘學子發出盛情邀請:“春山在望,未來可期。加油,同學們!我在南京醫科...
內卷剎車片要來了! - 天天要聞

內卷剎車片要來了!

每當大家在討論內卷的時候,當爸爸媽媽的都不禁嘆息:現在的娃娃雖然說比我們小時候要吃得好,穿得好,但他們的學習壓力比我們小時候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