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小長假是“雙減”政策出台後首個國定假日。和以往假期奔赴培訓班、在家趕作業的假期模式相比,今年的中秋假期,學生們的長假時光會有何不同呢?在上海科技館,記者就發現不少親子出遊的隊伍,他們利用場館資源,開展探索式學習,既收穫了知識,同時也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為融洽。
“大家知道神舟十二號已經順利返回地球了嗎?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載人飛船是怎麼深入太空的。”

在科技館的宇航天地展區,浦東福山正達學校的家長正在給學生們進行展品科普。火箭的運行原理是什麼?我國的載人航天發展歷經哪些階段?人造衛星有哪些功能?結合模型和圖文展示,加上家長的講述,一幅中華飛天的知識圖相繼展開。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FY2是我國自行研製第一代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參觀過程中,學生們時不時地掏出手機,現場查詢展品知識點,並展開分享。這種主動探索的學習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了解科學知識的積極性,也讓他們的假期生活變得更為豐富。“以前假期的時候,我通常都是在家補課、寫作業,有時間的話,才會跟朋友們出來玩,”參觀中,該校五年級學生錢澤益告訴記者:“現在能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外面探索,補充我們自己課內課外的知識。”

為了能讓學生們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假期,這所學校也減少了書面作業的布置量,同時轉而將科普場館的探索行程納入其中。採訪中,家長向記者展示了一份知識圖譜,上面圖文並茂地標識出科技館人與健康展區的重點展示內容,來引導孩子們在參觀中收穫相關的知識。該校學生林熙宸說:“以前出來玩,會不盡興,因為回家還有很多作業要做。現在壓力變輕了,我覺得很開心。”

不少家長也表示,“雙減”政策的落地如同減速器,將原本橫亘在家長以及學生之間的成長焦慮緩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對親子關係的重新認識,這也讓他們有了更多思考。“學校也給家長上課,讓我們不要這麼焦慮,跟着國家政策與時俱進,教育我們不要超跑、不要搶跑,應該把時間花在親子關係上,”一位家長這樣說。
欄目主編 許素菲
責任編輯 劉婉鑫
攝影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