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愚論
近日,一則#手機APP為何越來越膨脹#的話題衝上了熱搜,引發眾多網友們的討論。“128GB的手機,沒用多久空間就滿了”、“手機只能一邊清理空間一邊使用,非常不爽”、“手機空間不夠一些APP就會一直提示,還有的甚至會閃退,想用都用不了”,這些關於手機空間的抱怨正表達出用戶們的心聲。
為什麼手機APP應用越來越大?拿什麼拯救我們的手機內存?
手機內存真不夠用了?
隨着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手機的硬件、性能也在不斷地升級,手機軟件開發商們自然也想着“吃掉”這部分提升的性能。更流暢的使用體驗、更多的應用功能、更花里花哨的動畫特效,手機軟件好用是好用了,但應用體積隨之水漲船高。它們不僅“吃掉”了手機性能,也同時“吃掉”了手機內存。
例如現代人基本離不開的“微信”就是個很好例子,前段時間衝上熱搜的“微信安裝包11年膨脹575倍”話題,便很清楚地展現了近幾年來手機應用體積的膨脹。可以預見的是,手機應用體積將會越來越大,我們的手機內存確實會越來越不夠用。
(圖源:科技老男孩)
越來越臃腫的應用與垃圾文件
更難以接受的是,手機應用體積的膨脹,帶來的卻不一定是更好的使用體驗。以微信舉例,從最初的457KB到安卓8.0.24版本的257MB,膨脹了575倍,而這257MB的文件里99.9%都是垃圾功能和資源,像是小程序、遊戲、購物等等,很多都是我們非必要的功能,而微信核心的聊天功能可能只佔0.1%的空間。
在國內的這種應用環境下,軟件開發商們就是希望你能在他家一個應用上完成所有事。微信、QQ聊天軟件,除了聊天之外還會塞下一堆你用不上的功能。又比如許多電商軟件,除了購物之外,你還能打造虛擬形象、種樹養花,甚至還可以鬥地主。這些多餘的功能你可能根本用不上,但它們卻會佔掉你的手機內存,甚至運存也會受影響,讓你的手機越來越卡。
除此之外,這些應用還會在你手機里留下大量無用的數據資料。像是微信,動不動就佔用十幾甚至幾十個GB的存儲空間,裡面除了你自己保存的圖片、文件之外,絕大多數都是一些無用的、重複的垃圾文件。
比如說你打開了一個微信小程序後就會產生緩存文件,但這個小程序你之後很可能再也不會用到,但微信也不會幫你刪掉這個小程序產生的垃圾文件;當你用微信轉發文件時,就算是同一個文件,只要你轉發給一個人或者一個群,微信就會重新複製一個一模一樣的文件,轉發一個產生一個,這些就是無用的重複文件。
內存不夠用,想存點照片、文件什麼的根本沒辦法,更別說下載點新應用什麼的。並且內存與運存雙雙被占,還會讓你的手機變卡,體驗全方位的下降。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除了加錢購買更大內存版本的手機之外,似乎只能一邊清內存一邊用了。
但其實這種局面不僅我們用戶不樂意,手機廠商們其實也不希望見到,那麼他們又為此做出過哪方面的努力呢?
手機廠商們做了什麼?
數據上傳雲端:
為了幫用戶節省手機內存空間,廠商們其實也嘗試了不少方法,像雲存儲技術便是解決辦法之一。例如蘋果的iCloud雲服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用戶可以在蘋果提供的私有雲空間存儲自己的個人數據,你的音樂、照片、應用程序、日曆、文檔等等內容都能夠上傳,將文檔上傳至雲端,便能省下許多本地空間。
並且iCloud上的資料還能在用戶不同的設備間共享,你的iPhone、iPad甚至是Mac都能使用iCloud上的文檔數據。這種既能省下本地空間,又能增強跨端設備使用體驗的服務,其它廠商們自然是樂於跟進,像華為雲空間、小米雲服務、OPPO Cloud等,能夠很好地幫助用戶管理自己的數據資料。
壓縮本地文件: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能夠上傳雲端,這時將本地無法上傳的文件進行壓縮也是一種解題思路。例如華為的超空間存儲壓縮技術,能夠基於文件系統層面對重複文件和不常用應用進行優化壓縮。比如手機APP重複保存的圖片、文檔、壓縮包、視頻便能通過這項技術進行刪除,而不會影響應用的正常使用。
直接加內存:
內存不夠用,加內存就是最簡單粗暴但也最有用的方式之一。像近幾年來部分高端機型都有的1TB內存版本,如iPhone 14 Pro Max、三星S22 Ultra,空間大自然更夠用。運存方面,也有像一加Ace Pro這樣的大運存手機可選。可以說,如果你覺得8+128GB不夠用,目前市面上也有大內存手機供你選擇。
(一加Ace Pro)
結語
應用APP越來越大是趨勢,手機空間越來越不夠用也並非用戶們的錯覺。好在手機廠商們有為用戶提供了不少解決方案,用戶自己省着點用空間也是夠用的,買個大存儲手機暢用也有得選擇。
那麼你的手機又是多大的存儲呢?現在還夠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