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相識人是老輩人的一種經驗之談,相由心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認為,這裡所說的相貌並非僅是指人的五官外在特徵,而是由里及外散發出來的精氣神。
歷史上被譽為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就特別善於觀察人,而且給予的判斷還非常準確。
他的朋友江中源為人忠義,性格耿介,曾國藩便斷定其將來必定有所作為,而且還是節烈而死。
後來果不其然,江中源在與太平天國的作戰中勇猛異常,曾在蓑衣渡一戰中重創太平軍,並且擊斃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
後來駐守廬州時被太平軍攻破,不堪被俘,竟然投水而死。
不僅如此,曾國藩還將自己觀人識人之術進行了歸納總結,寫了一本為後人廣為推崇的相人著作,即《冰鑒》一書。
其中有四十字的觀人箴言,高度概括了他判斷人才的心得體會。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正是憑着這種獨具慧眼的相人之術,曾國藩發現和起用了大量人才。
比如湘軍第一猛將鮑超,水軍統領彭玉麟、楊載福都是布衣出身,後來全部成為了吒叱風雲的封疆大吏。
即使到了21世紀的今天,我們會發現,用人單位在崗位招聘上,除了對求職者的專業素養必要考核外,面試環節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
若是在專業技能不分伯仲的情況下,一個人儀錶端莊,一個人相貌猥瑣,用人單位當然會毫不猶豫錄取前者的。
由此可見,看相識人並非純粹是唯心論的迷信之說,而是建立在對各色人等長期觀察的基礎上,得到的有針對性的結論。
那麼,“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從字面上理解很簡單,這裡的麻面青須應該指的是面目兇惡之人;而兩腮無肉大彎腰應該是指內心陰險毒辣之輩。
我認為這種觀點絕不是想當然的“臉譜化”,而是一針見血,切中要害。麻面青須之人,大都生的滿臉橫肉,虎背熊腰,舉止粗魯野蠻,不識禮數,不計後果,有嚴重的暴力傾向。
想當年,上海灘大名鼎鼎的流氓大享張嘯林,與黃金榮、杜月笙齊名,以善打聞名舊上海。當日寇佔領上海後,黃金榮、杜月苼不忘民族大義,無論如何不肯出任偽職。
而張嘯林則不同了,以為自己飛黃騰達的時候到了,甘心情願充當漢奸,為日寇鞍前馬後賣命,淪為了不可饒恕民族罪人,最後被愛國義士林懷部憤然除之。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渾身充滿戾氣的“麻面青須”之徒,欺凌良善,橫行霸道,遲早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被世人所唾棄和鄙視。
比如,前幾年崑山反殺案中的“龍哥”,堪稱典型的“麻面青須”之徒。這位臉露兇相,身上還紋着龍虎之類的圖案唬人,與香港的那些古惑仔能夠一較高下。
也許是橫行慣了,動不動就把怒氣撒在別人身上,尤其是斯負老實人,更是隨心所欲,一味的逞強鬥狠,卻不知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的誡言。
一般來說,正常人是不願意與他們有所交集的。這種人是爛命一條,破罐子破摔哪黑哪住的主。可我們有家有業的,遇事難免會瞻前顧後,誰願意穿新鞋踩狗屎呢?
所以,面對那些面目不善的人,最好還是不要有任何往來,道不同不相為謀,免得交友不慎,惹來無妄的禍端。
而“兩腮無肉大彎腰”與“麻面青須”則有所不同,這種人表面上一團和氣,然而卻是暗地裡使絆子,設圈套,稍不留神就會被他算計。
歷史上有個成語典故叫《口蜜腹劍》,說的是唐玄宗時的宰相李林甫的故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有道:
“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李林甫極善偽裝自己,總是以謙恭的姿態示人,當面待人誠懇有加,轉過身來便是另副面孔,角色轉換之快讓人防不勝防,朝野上下唯恐避之不及。
綜上所述,我以為“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這句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其中不乏老輩人觀相識人的智慧,是值得我們借鑒與參考的。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