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再次對汽車行業亂象發出尖銳批評。這位在汽車領域深耕35年的“硬核企業家”,用一連串直指核心的發言,將行業潛規則撕開了一道口子。他直言,所謂“0公里二手車”已形成規模性亂象,三四千家渠道瘋狂操作,背後不僅隱藏着庫存壓價的算計,更折射出整個市場畸形競爭的困局。更令人震驚的是,部分車企為爭奪市場份額,竟將新車價格腰斬10萬元,卻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這種“自殺式內卷”正在透支中國品牌的信譽根基。
魏建軍的怒火源於對市場底層邏輯的深刻洞察。他揭露的“0公里二手車”實為一場精心設計的數字遊戲:新車完成上牌後尚未交付消費者,便被經銷商轉手拋入二手車市場。懂車帝、瓜子二手車、閑魚等平台上,此類車輛比比皆是。表面上看,消費者似乎撿了便宜,實則落入了“新車秒變二手車”的陷阱。這種操作不僅擾亂價格體系,更讓庫存壓力轉化為灰色利潤,徹底擊穿了汽車流通領域的底線。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主機廠甚至將新車下線後直接上牌,只為偽造“熱銷假象”取悅資本市場,這種虛報銷量的行為早已淪為行業公開的秘密。
當“降價狂歡”成為車企的生存法則,魏建軍的質疑顯得尤為尖銳。他犀利指出,部分產品從20多萬元降至10多萬元的瘋狂操作,背後必然伴隨着偷工減料和安全性能縮水。這種“以價換量”的邏輯,不僅讓消費者淪為“試驗品”,更讓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口碑岌岌可危。一位剛購入15萬元國產車的消費者或許無法理解,半年後同款車價格暴跌至10萬元,這種“買虧五萬”的現實,正在摧毀消費者對國產車的信任基石。魏建軍的質問振聾發聵:“什麼樣的工業產品能降10萬還保證質量?這絕對不可能!”
面對行業亂象,魏建軍的批判並非單純發泄情緒,而是基於對產業長期發展的深切憂慮。他痛陳當前汽車圈“過度宣傳、過度誇張”的風氣,直言消費者權益正被虛假營銷吞噬。當車企將普通技術包裝成“黑科技”,將驅動電耗與綜合電耗混為一談,普通消費者幾乎陷入“帶着計算器買車”的荒誕境地。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惡性競爭正在侵蝕中國汽車產業的根基——一旦消費者因質量問題對國產品牌失去信心,多年積累的市場成果將瞬間歸零。魏建軍的呼籲擲地有聲:唯有堅守底線思維,才能避免行業重蹈“恆大式崩盤”的覆轍。
這場由“0公里二手車”引發的行業地震,最終指向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當車企為爭奪市場份額不惜鋌而走險,誰來為消費者的權益兜底?魏建軍的發言猶如一記警鐘,提醒行業:過度內卷的狂歡終將反噬自身,而唯有回歸商業本質,守住質量與誠信的底線,中國汽車產業才能真正贏得全球市場的尊重。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車時更要擦亮雙眼,避免被“低價陷阱”蒙蔽,畢竟,真正的實惠從來不是用安全隱患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