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整車第一股”北汽藍谷擬募資60億,加碼新能源與智能化

“新能源整車第一股”要融資不超過60億元。

近期,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藍谷”,sh600733)發布公告稱,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0億元。資金用途方面,北汽藍谷稱,此次募資將投向新能源車型開發(50億元)及ai智能化平台(10億元)。

此次發行對象為包括公司控股股東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汽集團”)及其控制的關聯方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田汽車”)在內的不超過35名(含)符合規定條件的特定對象。其中,北汽集團擬認購金額不超過5億元,福田汽車擬認購金額不超過25億元,二者股票鎖定期均為36個月,其餘發行對象目前尚未確定。

製圖:佘詩婕

三大品牌

北汽藍谷原身為創立於2009年“北汽新能源”,當時,北汽新能源是我國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更是連續多年蟬聯國內純電動車銷量冠軍。

2018年9月,北汽新能源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成功借殼北京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st前鋒”)上市,成為國內a股市場的“新能源整車第一股”,同時sst前鋒也更名為北汽藍谷。

據悉,北汽藍谷主要業務為新能源乘用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3年,北汽藍谷的這項業務佔總營收的70.68%,2024年,佔比達到75.25%。除此之外,北汽藍谷還有車輛運營收入等業務。

整車方面,北汽藍谷擁有極狐、享界和beijing三大新能源汽車品牌。

其中,極狐品牌定位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主要車型包括極狐阿爾法t、極狐阿爾法s等;享界品牌則定位於經濟智能新能源汽車,提供多樣化的新能源汽車選擇;beijing品牌則主要服務於b端市場,包括網約車等。

求變

然而,由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的價格戰升級、研發投入大等原因,近年來,北汽藍谷業績承壓。

2020年—2023年,公司虧損分別為64.82億元、52.44億元、54.65億元和54億元,總共虧了200多億元。

其中,2023年,是北汽藍谷銷量最好的一年,全年賣出了9.2萬輛車,但凈利潤仍為負。

一直以來,北汽藍谷都在積極求變。為重塑品牌形象,提振銷量,北汽藍谷在2016年之時創立了極狐汽車,想要在c端市場開疆拓土。而今,從銷量上來看,極狐汽車貢獻不少:2024年,北汽藍谷的銷量為11.4萬輛。其中,極狐汽車銷量為8.1萬輛,同比增長170%,佔總銷量的71.15%;從知名度來看,極狐無疑也是外界對北汽藍谷最為熟知的品牌。

今年2月,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擬把名字改成了北汽極狐。

對於更名原因,北汽藍谷在公告中解釋稱,現公司處於戰略升級關鍵期,為進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車主業,強化品牌在市場中的辨識度與影響力,改名旨在以全新的企業形象,更好地契合公司未來發展方向。這意味着北汽極狐對整個品牌戰略的升級調整。

緊接着北汽藍谷又宣布投入55億元,升級開發享界品牌的三款全新車型,繼續加碼華為。

屢次定增

不管是創立極狐汽車還是開發享界品牌,都是北汽藍谷積極求變的措施之一。而大力研發新車型背後是高額的資金支出,這也是其持續虧損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即使在虧損的背景下,北汽藍谷的融資能力仍顯強勁。 

借殼上市以來,北汽藍谷已經完成三次定增募資,合計募資約126.1億元。

具體來看,2019年,公司向3名特定對象發行了1.38億股股票,募資10.65億元;2021年,北汽藍谷通過向16名特定對象發行7.94億股股票,募資55億元,發行對象包括寧德時代、平安資管等機構;2023年,公司又實施定增,原計劃募資80億元,實際募資60.45億元。

除此之外,2024年12月,北汽藍谷發布子公司增資擴股進展公告稱,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引入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小馬易行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戰略投資者並簽署了《增資協議》,合計獲得增資81.5億元。再加上北京汽車已經以非公開協議方式向北汽新能源增資20億元,北汽新能源本輪以非公開協議增資及公開掛牌增資總額合計為10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借殼上市時,北汽藍谷就已募集286.62億元資金,也就是說,自借殼上市成功起,北汽藍谷累計融資金額早已超過500億元;同時,2018年至今,公司累計獲得政府補貼106.2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