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不說謊,量化現真身,比亞迪“高調”中的“實在”

2024年,比亞迪以“史上最強財報”鞏固了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導地位,營收、利潤、研發投入等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同時展現出更強的社會責任擔當。

營收與利潤雙增長,社會責任表現突出全年營業收入達7771億元,同比增長29%;歸母凈利潤402.5億元,同比增長34%,日均凈利潤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2024年國內納稅總額達510億元,超過同期凈利潤(402.5億元),凸顯其作為頭部企業的社會貢獻。此外,員工總人數近97萬人,為解決就業問題提供了重要支持。

研發投入達542億元(同比增長36%),連續14年研發強度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且累計研發投入超1800億元,研發人員規模超12萬人,居全球車企首位。高投入支撐了第五代dm混動、易三方平台、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等核心技術突破,並推出“兆瓦閃充”技術(1秒補能1公里),實現油電同速戰略落地。此外,比亞迪的“技術池”遠遠不止我們已看到的創新技術,只需等待時間,就會一一展示給消費者。

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27萬輛,同比增長41%,全球車企銷量排名從2023年的第九躍升至第四,首次躋身全球前五。海外市場貢獻顯著,出口量同比增長71%至41.47萬輛,品牌影響力覆蓋六大洲100多個國家。

現金儲備創紀錄達1549億元,有息負債從365.5億元降至285.8億元,佔總負債比例僅4.9%,財務健康度行業領先。2024年3月完成的435億港元“閃電配售”(近十年全球汽車業最大股權融資項目),進一步強化資本實力,為技術併購和產能擴張提供彈藥。

良性的企業發展驅動力

都說供應商的賬款難要,而比亞迪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僅127天,顯著低於行業平均的184天。這一高效管理不僅降低了資金占用成本,還通過快速付款(全年向供應商支付超3800億元)強化了產業鏈黏性,形成“以比亞迪為核心”的共生生態圈。

技術創新的不斷巨額投入帶來的是技術生態的規模化效應,比如超級e平台支持多車型快速迭代,在2024年新車型開發周期縮短30%;同時垂直整合不斷深化,弗迪系(電池、電機、半導體)實現核心部件100%自研,帶動產業鏈國產化率提升至92%;剛剛發布的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城市noa落地50城,與大疆合作的智能車載無人機系統開闢差異化場景;還有兆萬閃充,雲輦系統等等。

2025年發展趨勢預判

預判一:技術紅利加速釋放,強站智能化成。充電大變革,兆瓦閃充技術將推動超快充標準普及,預計2025年底建成3000座超充站;智駕升級,天神之眼系統或通過ota實現l3-l4級功能試點,進一步推動全面智駕的普及。

預判二:全球化與高端化雙線突破。海外產能落地,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工廠產能釋放,巴西基地啟動建設,海外銷量目標80萬輛.品牌溢價進一步提升,騰勢n9與仰望u7將會陸續上市,高端車型市場佔比或突破。

預判三:資本運作驅動產業鏈擴張。之前435億港元配售資金可能用於併購海外智能駕駛或芯片企業,補足技術短板。同時擴建儲能與光伏產能,零碳工廠增至15座,光伏業務營收或突破500億元,響應全球能源轉型需求。

此外,比亞迪員工規模或突破100萬人,納稅額有望連續兩年超過凈利潤。

俠議:從“技術引領”到“生態定義者”

數據不說謊,量化現真身。比亞迪2024年財報不僅展現了財務數據的全面領跑,更通過研發投入、社會責任、產業鏈整合構建了“技術-產業-社會”三位一體的競爭力。2025年,隨着兆瓦閃充、騰勢n9等戰略落地,比亞迪有望從單一車企轉型為“全球新能源生態定義者”,其核心能力將從規模化製造升維至技術標準輸出產業規則制定。未來,比亞迪的護城河不僅是成本與技術,更是通過社會責任與全球化布局建立的長期品牌信任。